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Ulugbek Observatory:帝王的天文大計

Ulugbek是帖木兒王朝除了建國者帖木兒外最出名的汗王,他是帖木兒的孫子,以一個「全人」帝王定位。或許他在人類文明史上更知名的是天文學家的身份,他在1420年代建造的天文台也成了Samarkand指標性的景點。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ahi-Zinda Complex:信仰永存活國王

在Afrasiab東南側山坡上有一整片陵墓群,建於九世紀到十五世紀不等,多數建於十四、五世紀,充分展現當時裝飾藝術的特色。

Shahi Zinda陵墓群入口處的大門是最晚建造的 (1434年),在入口處的一個雙圓頂的陵墓,據說屬於Ulugbek的奶媽。最具傳說色彩的就是從這通往上層開放式長廊的階梯。傳說這階梯的數量只有真正信篤真誠的人才算得正確 (我現在忘記之前算了有幾階)。走廊的兩邊都是帶有圓頂的墓窖,埋葬著帖木兒的近親、親信、好友,包括他的女眷和姊妹們。其中較特別的是帖木兒妹妹Shirin-bek-aga的陵墓,使用合成染料所製成的馬賽克,寶石藍的顏色十分少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bi-Khanym Mosque:美麗所以危險

Bibi-Khanym Mosque是以帖木兒的大老婆 (Senior Wife) Bibi-Khanym來命名。當帖木兒從印度的征戰班師回朝時,他決定要建造一個雄偉的清真寺,作為首都Samarkand的大清真寺。帖木兒帝國各地最好的建築師、藝術家和工匠都被帶到Samarkand來參與這項大工程,帝國境內生產的寶石原料、甚至印度的大象都被用在工事當中。工程歷時五年(1399-1404),整個清真寺外牆長167公尺、寬109公尺,主建築的圓頂高達40公尺,大門高度35公尺,叫拜塔高50公尺。

但這樣一個壯觀的清真寺卻沒有完全完工,因為當時帖木兒又即將出征,且打算另起一座更大的清真寺,結果Bibi-Khanym Mosque就慢慢減少使用,甚至變為廢墟。後世有不少說法:有人說因為建築本身過於巨大,磚砌設計無法承載重量,所以建築物一年年剝落;有人說清真寺蓋得太快,不夠穩固;有人說因為清真寺是以帝國征戰屠殺下的掠奪品和人質建造,所以遭到詛咒。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gistan ensemble:沙土上的廣場

Registan意思是「沙土上的廣場」,這塊廣場在十四世紀就是古Samarkand的市中心,六條大街在此交會。在帖木兒的時代,Registan是市集、商店街中心與工藝中心;到了Ulugbek的時代,他在此建造清真寺與宗教學校,把它轉變成宗教中心。

在廣場的三邊有三座顯眼而美麗的建築。他們的歷史雖有好幾百年,但今天看到的外形和裝飾都是最近幾十年才重新修復的成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帖木兒王朝建築藝術的瑰寶

*Gur-Emir Mausoleum:帝王之墓

Samarkand因帖木兒在歷史上發光發熱,至今都受到詩人與旅人的讚嘆。當帖木兒建立疆域遼闊的帝國時,他意使Samarkand成為輝煌帝國的象徵,在首都進行大規模的建築計劃,他帶進許多被征服國家的工匠來重建他的新首都。這些新建築大多有著巨大的大門、高聳的藍色圓頂和精緻的majolica,形成所謂的中亞帝國風格(Central Asian imperial style)。

帖木兒在他出征中國前去世,葬在Gur Emir Mausoleum。這個陵墓本來是帖木兒為他最疼愛、預見為接班人、但英年早逝的孫子Muhammad-sultan所建。Gur Emir的意思就是「帝王之墓」,在這除了埋葬帖木兒祖孫三代之外,他的心靈導師也長眠於此。

在這個建築群中原本還包括教拜堂、叫拜塔,但都未被保留下來。1996年Samarkand慶祝帖木兒660歲生日時進行一次浩大的重建工程,保留原來的設計,重新恢復陵墓的宏偉。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絲路上的珍珠寶石

撒爾馬罕(Samarkand)是烏茲別克第二大城,人口達四十多萬。Samarkand是與羅馬、雅典、巴比倫同等古老、有超過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城市。它豐富的文化地景深深吸引學者遊客前來:亞歷山大東征來到Samarkand時說,「我聽說這個城市很美,但想不到它是如此美麗而雄偉。」古代阿拉伯手稿記載Samarkand是「東方的寶石」(Gem of the East);許多詩人說它是「東方的羅馬」、「東方伊斯蘭世界的珍珠」;歐洲人說它是科學家之國。

Samarkand最著名的還是「大絲路大城與文化的十字路口」的歷史文化地位。古城區的建築和城市景觀不但展現許多古老文明的遺跡,也是伊斯蘭文化創意的傑作與學術中心。城市中的主要遺跡如Bibi Khanum Mosque和Registan Square,在整個西起地中海、南到印度的區域中,扮演種子的角色,為伊斯蘭建築發展的典範和散播的源頭。除了文化面的意義與重要性,它見證中亞十三世紀至今政治史演進。在2001年Samarkand適逢建城2750年紀念,它的舊城區正式列名世界遺產。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茲別克民俗歌舞:看不懂門道看熱鬧

舞蹈是烏茲別克文化中一直存在的重要元素,舞者與樂師的形象出現在幾千年前的壁畫、浮雕、泥塑的雕刻或物件中,反映當時樂舞在宗教、神話與俗世生活的重要性。

阿拉伯勢力進入中亞後,伊斯蘭教影響舞蹈發展,男女生活圈有所隔離,女人只能在女人聚集的場合場所跳舞,公開的表演由男扮女裝進行。之後宗教規定因地因時容許彈性,舞蹈表演回到以女性為主的活動。

對烏茲別克人來說,人人都可以跳舞,時時都可以跳舞。任何慶典場合,一敲起鼓來,男男女女都可以手舞足蹈,開心而投入。也有所謂的「古典民俗舞」,以專業的舞台表演形式呈現。若以這種專業舞蹈來看,它和烏茲別克大部分的文化內容一樣,有著多元基因。你會看到中東、印度、新疆歌舞的綜合體,沙漠遊牧民族的豪情和生活事件的投射。舞蹈的主題通常和自然與生活有關,取水、耕作、紡織、打仗,男女相遇或讚嘆山河之美。舞蹈的表演可能為了特定的場合,如節慶祭典,但大多時候單純為了娛樂。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