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目前分類:表演藝術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Odedra in Kathak

隨著Akram Khan將漸漸淡出表演聚焦編創,喜歡Akram風表演的觀眾別擔心,長江後浪推前浪,現在可以開始關注近年在英國和歐洲舞壇竄起的潛力新星Aakash Odedra。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ssell Maliphant

翻開下半年的重要舞蹈演出行程表,在Silvie Guillem的再訪及許芳宜&藝術家的第二波演出中,看到一個共同出現的名字 --- Russell Maliphant。

誰是 Russell Maliphant?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adim as conard 1

乖寶寶Vadim證明他的可塑性和對藝術挑戰的追求,從王子變成海盜頭子,從ENB轉戰Royal Ballet了!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 Nov Dance Magazine Cover Graham

最近這期Dance Magazine(2013 11月號)以瑪莎葛蘭姆舞團的明日之星作為封面,讓人把關注再次放到這個超過85年歷史的舞團身上。

許多以創辦人命名的舞團都面臨創辦人退場後的定位與傳承問題。不論是創作風格路線或是觀眾認知,舞團必須尋求一個平衡點:延續經典同時活化新生。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突然想到「色氣」這件事?大概又是看舞有感吧?

前陣子在YouTube看了Mariinsky的一些影片,一位韓籍男獨舞者Kim Kimin證明亞洲人也可站上芭蕾殿堂,他的技巧和身體線條精緻精準,可卻無法引起我的任何感覺,多看幾次後就對他的表演感到無聊。這大概就是沒有色氣吧?(但對於老外熟女觀眾們似乎頗能引發關注…)

不過色氣這字眼,很容易讓人想到某個地方去。很多人認為色氣指的是種性感魅力,便直接解讀為「女人味或男人味」了。 因此美女帥哥、性感嬈人、耍帥裝痞、肉體身材上的媚惑力,導致大眾對色氣的接收顯得直接而表面,解釋也相對膚淺。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Takarazuka男役群舞

前篇在談寶塚舞神大浦みずき時提到, TOP身後的群舞其實是增光烘托整個氣勢和氣氛的關鍵。

不是每個TOP都是大浦!從舞蹈的觀點,TOP有可能不是最會跳舞的,動作也不見得做得最到位,角度最漂亮。雖然可能如此,那眼神、姿態和明星氣質仍舊讓TOP有種突出的魅力。

當觀眾可能多關注前排明星時,背後的大批群舞難免會被忽略。

大量舞者排滿舞台空間,她們的動作相對單一,不過這些較為單純的肢體動作編排卻製造出重要的畫面氛圍,某種程度建構出立體的幾何空間。所以,舞台上每位舞者都有其存在意義,尤其在群舞,重點不在追求複雜的舞蹈技巧,而是建立一個清晰的群體形象,表達風格的整體性。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ura Mizuki in Dancing to Benny Goodman

每位寶塚明星都必須能演、能唱、能跳,還要有個人特質和獨到的舞台魅力。而「舞上手」TOP中的TOP,我想大概就是大浦みずき了。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俄國電視台TV Kultura針對Mariinsky芭蕾藝術節的報導。雖然這位Youtube版主分段cut得有點奇怪,又聽不懂俄文,看看訪談、排練和演出畫面還是可以過乾癮~

Romeo & Juliet – Gergiev, Vishneva, Shklyarov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個人雖然對近年來Mariinsky的表現頗為失望,就市場認知部份,Mariinsky還是很會經營它的聲譽、善用它的資產, 往年輕、國際觀眾與更多元的舞碼靠攏,創造市場話題性操作手法熟練 。一年一度的芭蕾藝術節仍舊是指標性的盛事,乾癮還是要過一下!

這次台面上仍少不了票房保證紅星如Vishneva、Zakharova和Lopatkina,但更有意大力捧紅新一代首席Kondaurova和Shklyarov;頗受爭議的Skorik在批評聲浪中仍受重用擔綱幾場重要演出。客席舞星的部份,Muntagirov的登台是我特別期待的,Esina則是美麗的驚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ix de lausanne poster

洛桑芭蕾大賽(Prix de Lausanne)邁向第41個年頭,這個世界知名的指標性芭蕾大賽不知是隨著social media趨勢進展還是受到實境節目風潮影響,所有比賽實況都幾乎毫無時差地在網站、YouTube、FB、Instagram feed或Pinterest和所有芭蕾愛好者分享。

以挖掘拔擢明日之星的芭蕾大賽,跳脫舞台上一次決勝負的規則,在為期一週的時間中,近身觀察評選每位參賽者的成為一位傑出職業舞者的潛質和人格特質。在正式上台呈現之前,小舞者們必須參加大會安排的課程,並與指導老師與編舞家一起工作,為競賽舞碼進行細節和風格的精煉。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niel Simkin profile photo in ABT website Vadim Muntagirov profile photo in ENB website

舞迷等待許久的晉升到來,恭喜ABT的Daniel Simkin和ENB的Vadim Muntagirov成為舞團最高階的首席舞者。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pak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哥薩克軍人慶功的戰舞,有人說是烏克蘭民俗舞蹈。不管要如何歸屬它的「國籍」,這種展現男舞者跳躍爆發力的舞蹈,總是讓人熱血沸騰。

這種帶著民俗色彩的舞步,漸漸地也成了芭蕾舞劇中渲染異國風情的舞蹈組合。其中最常作為男舞者炫技演出的是舞劇Taras Bulba中的一段獨舞。

這段獨舞或許稱不上原汁原味的民俗舞蹈,但將獨特的手勢和步伐結合到古典芭蕾的技巧中,為觀眾帶來炫技的高潮。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Bayadere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舞劇之一,故事夠老梗,音樂動聽,舞蹈精彩。各大知名舞團一定會將這齣純正俄派血統舞劇列入古典芭蕾的repertoire之中。

觀賞這次ABT La Bayadere的經驗比我預期的好(因為我沒什麼特別的期待,自己降低標準):群舞素質佳,舞星稱職,在舞蹈與戲劇的表現上中規中矩。
就細節來看,仍舊有些遺憾,在藝術性表演上的層次感稍有欠缺,戲劇張力的掌握上相對平淡。國家劇院的舞台過於狹小,無法彰顯出La Bayadere的氣勢和氛圍。

但還是要謝謝ABT讓我第一次親眼欣賞到Kingdom of Shades的傳奇群舞開場,觀看的臨場感受的確不是看DVD或Youtube可以比擬:當一群人全部專注於同樣的一件事上,即使這件事單純而重複,散發出的力道卻是飽滿豐富,令人感動。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手臂僵硬、ㄧ要battu就手足無措、連續跳躍越跳越重、需要sustention時一定掉下來」一族,偶然看到Obraztsova最近在Bolshoi演出La Sylphide的片段,讓人讚嘆她在神情愉悅、輕鬆自在之中的柔美port de bras和靈巧footwork,輕盈的跳躍與白紗裙波動的美麗線條和音樂流暢唱和著。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好有朋友邀約去看比利時當代舞團的演出,上youtube preview一下「風險」指數時,不知怎麼的就變成在搜尋Sidi Larbi Cherkaoui(畢竟他也曾是該團的一員)。

我對Sidi Larbi不算陌生,回想起第一次觀賞的現場演出Zero Degree還是熱血而回味無窮。這位和Akram Khan勢均力敵的編舞明星和跳舞好手,持續創作不同類型與靈感啟發的作品,卻有著相同的強烈風格:跨文化fusion的靈光巧思、對人與人互動關係的由衷興趣、和誇張到非人的身體能力。他能跳的舞種多元,因此發展出來的身體語彙也非常特殊(意思是,沒練過真的不要亂試!),在創造奇觀(spectacle)的同時,卻經常細膩而極度感性地傳達很多「靈性」和「人性」的訊息(在此無法言喻,只能意會…)。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lshoi歷經六年的整建,在2011年10月28日歡慶重建後的盛大開幕,堂堂邁向第236季的演出。

芭蕾舞團的陣容也充滿話題性。從 Sergei Filin接任藝術總監後,先是從ABT延攬David Hallberg,引起美俄芭蕾圈一番話題,接著又一口氣拔擢好幾位獨舞者為首席。加上從Mariinsky跳槽來的 Yevgenia Obraztsova,洋洋灑灑排出11位女首席舞者的陣容,每位舞者似乎各有擅長和表演風格。


[三位晉升首席的舞者: Nina Kaptsova、Yekaterina Krysanova、Yekaterina Shipulina]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 Sylphides in oil painting
[圖片來源:http://www.globalgallery.com/prod_images/600/owp-t1055l.jpg]

如果你喜歡白色芭蕾,看著身穿 Romantic Tutu的舞者,輕盈而柔和搭配旋律舞動(意思是沒太多炫技轉圈飛人般的大跳),形成一種恍若仙境的虛幻氛圍,Fokine的Les Sylphides(或Chopiniana)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俄國芭蕾界的熱新聞就是Bolshoi的「飛躍旋轉二人組」Ivan Vasilev和Natalia Osipova將跳槽到Mikhailovsky Ballet Theatre (“Maly Theatre”)。其實在今年一月,本來mariinsky的首席舞者 Leonid Sarafanov已早一步跳槽去了。原因是什麼?似乎跟Maly 2011上任的藝術總監Nacho Duato有關。Duato早就是全球知名的編舞家,舞星們非常期待有更多表演的自由和可能性,嘗試更多舞碼和歷練。

看樣子,舞星發展到某個階段,都不想設限在古典芭蕾的範疇。畢竟對於一位舞者,有人為他/她量身訂做一齣作品,是一種莫大激勵。近年來,跨界演出的表演也越來越多,連號稱古典芭蕾基石的俄國舞團都很積極「現代化」。但有時我總覺得有些舞者跳起現代芭蕾或現代舞,就是少了一種情緒和身體的動機。

Diana Vishneva是少見跳起現代芭蕾/現代舞卻渾然天成的例子。有些古典迷批評她的古典舞碼「現代味」太濃、做戲過火了,不夠精純。風格的偏好見人見智,但就欣賞表演性與身體能力來說,Diana Vishneva絕對是值得一看的舞者。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整舞劇流傳不易,有些舞劇所留下的段落比舞劇本身更出名,改編版比原創版更受歡迎。Paquita就是一個例子。

Paquita最早是POB的reportoire, Joseph Mazilier在1846年根據Edouard Deldevez的音樂創作一部兩幕芭蕾舞劇,故事發生在拿破崙時代的西班牙。西班牙執政官試圖教唆吉普賽頭子暗殺法國軍官Lucien,吉普賽女孩Paquita卻恰巧救了軍官。兩人的戀情備受身分地位與兩國對立所阻隔;結局是, Paquita其實是被吉普賽人綁架的貴族之後,還正是Lucien的表妹,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再老掉牙也不過的故事!)

這齣舞劇在巴黎首演幾年後,來到俄國的Marius Petipa將Paquita帶到帝國芭蕾。1881年時,加入了Ludwig Minkus的音樂,並開始改編,加入了三人舞、小孩所演出的Mazurka和大古典雙人舞中的一些variations。1881年時在Mariinsky首演,作為芭蕾伶娜Ekaterina Vazem義演節目中的一段。

不過,完整的Paquita卻失傳了。 近年來雖陸續進行舞劇重建(如POB在2003年由Pierre Lacotte的重建版),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Petipa版的Paquita Grand pas,成為單獨表演的經典俄派作品,既展現群舞氣勢,又有經典的雙人舞,加上五、六段表現不同舞者特質的variations,可說屬於「ㄧ次看夠」不會出錯冷場的作品。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經典的舞蹈形式和巧妙的編舞,即便只是把教室裡的技巧練習串連起來,都可以是場精彩的演出。

之前介紹過Etudes這個由丹麥編舞家編創的作品,以呈現課堂中的練習與訓練來向古典芭蕾致敬。巧合的是,這個瑪莎葛蘭姆技巧版的Etudes也跟丹麥有關係。

瑪莎葛蘭姆在1981年(88歲時) 取材自她最鍾愛的詩人Emily Dickinson的一段文字 "Thank you for all the beautiful acts of light which beautified a summer now past to its reward.", 音樂上選擇了丹麥作曲家Carl Nielsen為禮讚太陽與自然所譜寫的管絃作品,創作了「Acts of Light」。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