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瑞典風格」已成為二十世紀的顯學,回歸簡單和自然的本質,既優雅又現代,既是線條簡潔的「酷」又總帶著明亮的色彩。簡單說,瑞典風格是以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為精神,有著三大特色,講求簡化下的整體性美感,創造更吸引人的日常物件和工業藝術的概念。實用的考量分成短長期:若要耐用,產品絕對是高品質;若有耗材或潮流性質,工業化的思維絕對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以合理實惠的價格提供,讓供給得以滿足需求。

瑞典人非常自豪於他們的設計傳統和實力,這不只從設計師身上看見,更深存於每個瑞典人心中。他們重視生活的設計感,家裡的東西簡單好用,但總是帶著生活的溫馨味,到外面吃飯,除了挑剔口味,還講求菜色是否有創意,餐廳裝潢有無風格質感。路過路上的餐廳、咖啡廳、酒吧、商店就有深刻的感受,連賣早餐和外帶飲料點心的店都有它自己的感覺,從招牌、櫃台、菜單的呈現方式會看得出「設計感」,連侍者服務生都是時尚感、性格強的(俊)男(美)女。

除了可以在街頭去觀察體會瑞典風格,Stockholm的National Museum還剛好舉行一個有關瑞典設計史的特展,參觀這個展覽當然是最方便去認識瑞典設計的方法。

整個National Museum建築頗為古典,特展安排在整層二樓,可以想見展出內容的豐富。展覽以時間為主線,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設計美學觀念的演變。不像其他國家常用所謂的「精緻藝術」(fine arts)當作美學價值觀的代表,瑞典用的是皇家與一般民眾家裡會有的物件來反應他們的風格,觸目可及的是家具、燈具、玻璃、瓷器、地毯、壁毯等等,設計思維來自生活,他們不斷去思索如何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更愉悅。在質材上,從早期的工業材料如塑膠、鋼鐵到近年來的自然素材如木頭、棉麻等,也反映著設計與自然及永續生活的關係。在色彩上,大多使用清柔明亮的用色,或是最能反映光影特質的顏色,把北歐民族嚮往光線和溫暖的傾向表露無遺。

從瑞典的設計史和風格理念中不難理解,在藝術、創意和設計成為國力、經濟力和文化力新表徵的時代,這些實力是需要從時間、從歷史經驗、從國民生活的最底層、從每天每個人身上的想法與實踐上去累積培養。但它永遠是個消化融合、創造自我意識的過程,不是抄襲或照單全收。

看著瑞典想想台灣,我倒是很有自信也期待台灣設計與台灣風格也會很快找到一片天地發光發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