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中亞旅行並不打算大肆採購,最有名的手工地毯、陶器等東西不方便攜帶,家裡也沒地方放,所以逛逛居多,以實用性的紀念品為主要考慮方向。

光是逛,卻也有機會看看中亞商業生活與購物活動中的不同面貌。

標準東方味:烏茲別克chorsu (bazzar/市場)

許多旅遊人士都同意,要體驗當地人庶民的一面就是到市場/市集走上一趟。到了烏茲別克也不例外,逛市場通常都明文寫在旅遊行程中。更何況它的市場可是大有看頭,我們從天方夜譚或什麼絲路尋奇的旅遊影片中總產生一種忙碌市集畫面的幻想。在西方人眼中這些市場格外有「東方味」(oriental),這些東方味由豐富的商品種類、色彩鮮豔的蔬果乾貨香料和往來客人與店家的討價還價組成。

第一次見識「東方味」市場在Tashkent(塔什干)。首都裡的傳統式市場就有十五個之多,最大的一個Eski Juva就在Jami Mosque和Kukeldash Madrassah附近。這地理位置說明市場自古就位於城市中心與社交生活的中心。烏茲別克語稱市場為Chorsu,就是交叉路口的意思。因烏茲別克的許多城市是古代大絲路貿易路線的交點,市場自然是東西南北商旅交會、交易物品的地點,以「交叉路口」來稱市場有其淵源也有其道理。

Eski Juva在四五百年前就有了,但今日看到的建築是1980年代的改建。它由七個鑲釉瓦的圓頂組成,兼有室內與室外空間,裡面販售的商品類別非常多元,且分門別類劃分區域,比起現代量販店,品類管理的功夫也毫不遜色。比起台灣菜市場,環境出奇整潔,地上沒有什麼灰塵垃圾髒污,一堆人邊做生意邊啃瓜子,但地上連瓜子殼都沒有。



每個商家都很熱情招呼,尤其看到我們觀光客,一直招攬,不買也一定要叫我們過去看看,請吃很多東西。雖然蔬果乾貨等等都十分吸引人,我們還是用看的居多。如果打算買東西,殺價是一定要的;通常只要出現比價行為,絕對有殺價空間;沒殺價一下還可能被店家認為不友善、沒誠意。對於烏茲別克人來說,市場不只是交易買賣的地方,它還有社群功能,很像公共娛樂場所,大家到市場串門子、見見親戚朋友、討論八掛、打聽最新消息。

賣主開給觀光客的價往往比本地人高上幾成,所以買東西的工作全交給導遊。第一次的chorsu戰利品是一大袋又甜又Q的葡萄乾,但老實說,我們試吃了好幾攤,每攤都比什麼加州紅葡萄乾好吃得多,完全由導遊幫我們做專業的品質審核和開價。

後來看到水果攤又大又香的哈密瓜(用來簡單統稱許多種瓜類),讓人心動想買幾顆加菜。這次請到家裡是瓜農的司機先生出馬。

「請問你們要哪種?」

但一開始就被問倒。司機先生很有耐心開出一連串挑選條件(果肉顏色、水分含量、口感、甜度等等),我們只好拿出台灣哈密瓜和香瓜兩種典型,形容了一下。沒多久就買回兩顆像大西瓜一樣大的「瓜」,但從外表無法想像裡面會如何,聽說有些外面長得像西瓜卻是哈密瓜,或長得像冬瓜是西瓜之類的。

要在傳統市場嘗鮮,沒有內行人在場真的連開口都不知道可以怎麼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