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 serve the king of England Movie Poster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是捷克導演Jiri Menzel改編自Bohumil Hrabal同名小說的作品。英國國王不是主角,根本從未出現,這是電影十分有趣的符碼和深意所在。

故事的主角Jan Díte,從小就喜歡拿人性做實驗,並立志成為百萬富翁。他從一個跑火車站的小販、餐館咖啡廳和飯店服務生、一路成為豪華餐廳的首席服務生。「侍者專業」中最值得驕傲的是因服侍衣索比亞國王所受封的勳章。自有門道和個人特質的「生涯」經營,加上娶了個德國老婆,在戰亂的變局中仍舊全身而退;利用老婆搜括來的不義之財,二次大戰結束後成了百萬富翁,買下了自屬的飯店。沒多久不料紅軍上台後,資本需與全民共享,富翁也得坐牢以彰顯「正義」。十五年後Dite出獄,被下放到荒地修路。重新生活的過程中回首自己瘋狂而荒謬的過去,對比捷克在歷史上的局勢轉折。

本片利用今昔穿插的手法,流暢地在倒敘、自白與回憶間轉移。極具幽默的唸白、和嘲諷時刻的補捉,帶著卡通的趣味。經常使用舞台表演式的手法呈現奇觀式的場面,在寫實中突顯超現實的突兀與揶揄之意。

富商在地上撲滿紙鈔,毫無節制地暴食;首席服務生上菜得如跳舞般帶著節奏和身體律動一一上菜;肥滿的達官顯要邊盯著在桌上轉盤上騷首弄姿的妙齡女子邊吃喝大餐;大陣仗的衣索比亞國宴備餐和侍者行列,讓人眼界大開;德軍孕育優良阿利安人種的「交配中心」變成斷腿殘臂軍人的「備戰」中心;男主角每次與人共度春宵後總不忘來個人體花草拼圖,透過鏡子讓佳人因他的巧意燦爛一笑。

我喜歡這部電影中的懷舊氣味,音樂的節奏和人們移動的姿態。但懷舊的氣氛中顯露的卻是古今一致的人性善惡,表層看來全劇不脫酒色財氣和口腹之欲,二次大戰的時代背景更加突顯人性貪嗔痴的無力和荒謬。妓女買春的一夜或許比起知識份子道貌岸然的辯論更具「高潮」;一無所有的重新開始,比起家財萬貫更為自由滿足;紙醉金迷的浮華虛榮或許終將化為過往雲煙,然而一杯熱茶與一塊粗糙的麵包,卻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給人最真實的存在感。所謂文明、上流、正義和勝利,定義自在人心,最終永恆不變且讓人釋懷的是人性真價值。

這部捷克電影保持著以往看過的捷克電影風格,以幽默的筆觸探討嚴肅的話題,用包容與溫情回首過往的不堪,因深知自己的堅持而能坦然面對未來。它讓人會心微笑,也讓人靜默深思。

伺候過英國國王的人,看盡人世人性的超凡歷練;伺候英國國王的經歷,身在其中,擔負責任,卻又置身事外。「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對「我」有著什麼意義,對於世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符碼背後的深意頗耐人尋味。

看著電影,也喚起布拉格旅行的回憶,彷彿又聽到布拉格街道上的華爾茲和波卡樂聲,眼前浮現漂映在查理橋下河面的古堡倒影。

Prague at night in 2003 summer trip
[攝於2003仲夏夜布拉格]

延伸閱讀:
電影中文官網
Bohumil Hrabal原著小說
藍祖蔚影評:
*
金錢變奏曲
*
人生笑談中
聞天祥影評
洪雅文電影介紹 (有詳細劇情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