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t Daukayev Master Class
8/15, 8/16, 2009
國家戲劇院芭蕾教室

四月時第一次觀摩了美國基洛夫學校校長Marat Daukayev的大師班,八月時終於實現參與大師班的心願,親身體會、更深入感受到觀摩時所看到的種種藝術美妙。

風範

Marat close shot

人在班上,看到大師就在眼前示範,在身邊走動糾正動作,緊張的心情在所難免。但因為能夠更近距離接觸大師,格外感受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風範。

不論發生什麼事,面對怎麼樣的對象,他總是維持一貫的優雅和高尚氣質,舉手投足從不因為疲累而有所偏差。我發現,自己不論是觀摩或參與,心得和感覺並沒有很大的歧異,因為大師的理念和作為是一致的。

仔細觀察Marat與人的互動,你會發現他的平易近人,偶而還會有些幽默。不過,對於芭蕾的要求,他是非比嚴格和堅持。

除了身體的技巧,Marat要傳承教導的還有一種正確的心態。他的基本要求很簡單 --- 不論你的程度,都要好好準備,好好結束。芭蕾背後的一種精神是極度的紀律和自信:在每個練習中,你總是得儘可能地控制你的身體,以展現到位合宜的表現;同時,即使在教室中練習,你也該把它當作像在表演一樣,儘可能地表現, 隨著音樂與動作組合所帶給你的感受和背後的藝術成份,表現你的身體動作,敞開心胸,追求你能做到最好的臨界。

Port de bras

看著Marat的示範,跟著他的指導實作,讓我對於俄派最細膩獨到的port de bras又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

雖然port de bras 顧名思義指的是手部的動作,但它所關連的種種是極度複雜而且異常細膩。當大師說“port de bras”時,他要求的是手、頭、眼睛、身體、呼吸乃至與整個身體能量和情緒的流動。但這種整合起來的“感受”不是浮濫的,而是非常精準的機制,一個流暢的動作,在經過的每個時間點都有明確的位置和角度。手部不論延續到末端還是連結到身體,從哪裡發動和最後要去的地方在哪裡,都必須清楚表現。

Allonge

例如balance的port de bras,透過整個身體的帶動和重心變化所帶來的律動,連結手部的位置和整個身體的角度,兩側手指彷彿連著無形的絲線彼此對拉著,又個別與身體的發動點維持著張力。而這一切又與人的呼吸和音樂的流動自然結合。因為能將這麼多細節在無形中輕鬆整合,大師的balance姿態就是那麼有味道,那麼有感覺。

而真正的技巧和藝術表現也往往就在port de bras裡出現。用手“說話”正是俄派訓練中最巧妙的一環。這些讓芭蕾看似最簡單自然的事,也是最複雜困難的事。正因為掌握這些關鍵,“到位”了,“有機”了,舞蹈變得美麗。

當然,注重舞蹈的這總總細節不專屬於任何派別,而是所有舞蹈形式、各國舞團都想做到。只是俄派的訓練對此的要求極致嚴格且落實度高,產生所謂最美 port de bras這樣的聲譽。

從port de bras衍生,大師所強調的協調和表現的重點,在理解層面就已非常精細了,更別提要讓身體做到這些。雖說理想的port de bras超乎我現在身體統合控制能力所及的細微,但也唯有從最基本的動作出發,確實紮根,精確要求,才有機會慢慢將port de bras的美妙由外在的形式化於內在的本能。

Maestro

整堂大師班下來,和學生一樣會汗流浹背的人恐怕就是伴奏史美智老師了。

在Marat的一聲 “Maestro”後,大家無不豎耳等待指落琴鍵,讓音樂開始引導練習動作的進行。

既然伴奏老師被稱作“Maestro”,就表示伴奏的角色並不如字義般無關緊要。不論在演出或在課堂練習中,音樂伴奏的貢獻與需要投注的心力並不輸舞者或歌手,伴奏代表著音樂,它本身如同它所“伴”的藝術形式一樣,就是一門藝術。

出色的伴奏老師,對於音樂和舞蹈都具有深度的知識和經驗,他/她甚至可以是動作和組合的coach,透過旋律和節奏的表達,與動作加以結合呈現出藝術性。但伴奏總需要尋求一種平衡:透過細微的方式,像是速度的改變(如做Rond de jambe en’lair)、重音的提示(如frappe、petit battement、跳躍等)和漸慢或樂句延長(在結束allonge或adagio等),去影響、去驅動動作表現的層次;然而,卻不能掩飾動作的本質,讓音樂所伴隨的重點留在舞者本身的練習。

正因為音樂和芭蕾技巧中有非常緊密的關係,芭蕾老師和伴奏老師之間的溝通和默契是非常專業且有趣的互動過程:什麼時候要4/4 拍,什麼時候要6/8拍,何時要切分,何時要正拍,何時要hold讓學生停留、讓老師去糾正動作,何時是真正的結束。這一切可能就在芭蕾老師和伴奏老師四目交接時決定,有些伴奏老師則老練到用“聞”的,sense到空氣的流動就知道了。

除了注意Marat講解的動作技巧重點,我也忍不住捕捉他提供給史美智老師的伴奏指示。聽音樂跳舞與進而了解音樂如何影響跳舞,對我而言是同等趣味與值得玩味深究的二元。

前所未有

其實參加這兩堂大師班的中間有些轉折。或許有招生的問題,本來預計開五天的單堂大師班被迫集中到週末兩天,這對我原本的上課行程造成一些心理和身體壓力(當時暑期週六已排了三堂課,加上大師班會整整上到四堂課)。但是機會難得,有點豁出去的決心硬著頭皮上了。

好在白天的課以地板動作 為主,進行開骻拉筋,加強核心肌群、turnout及伸展的基本鍛鍊,心肺和肌肉的負擔還在可控制範圍內,不過倒也為大師班作好身體暖身的準備。

或許因為身體在伸展與turnout部份經歷兩堂半的時間來加強,週六的我是以前所未有的turnout狀態去上課,在turnout時有從所未有的輕鬆感覺, 第一次覺得做Rond de jambe en’lair可以是輕鬆有空間的。

由此可見開展度和turnout有多麼重要 ,為你的身體提供一個正確的基礎,讓你有機會正確地追求動作和技巧的鍛鍊和提升。

再來一次

在課程中,學生無不希望可以再有一次機會把動作做的更熟練、更深入體會揣摩老師所強調的重點。可惜的是,永遠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如何在短短左右兩次的練習中,把每套組合的重點做確實,絕對不是這堂課裡練習幾次的問題,而是累積的問題。

所有的一切回到你的turnout、你的基本動作,再來是你有沒有學過這個動作、正確地練習過這個動作幾次、有沒有不斷從身體的經驗中體會修正動作,接著才是對於組合的反應、記憶和“執行”的能力。每每只要一去想“接下來要接什麼”,我當下的動作就會卡帶,連帶連下一個動作都荒腔走板。此時心裡總是吶喊,“讓我再做一次我一定會做得好點!”但窘態已擺在眼前,該專注下個組合了吧!

若把課堂上的每個練習都當作上台表演般,我想我們也可以體會舞者的心情吧?舞台上的表現是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是好是壞,就在那一剎那間決定。舞者能做只是在演出前準備得更充分,把每次練習都當作上台表演般,平常心登台,反而會迸出意想不到火花。

所以,在我等待“再來一次”大師班之前,我應該做的是持續規律的修煉,行有餘力之時,試著體會身體和心智能到達的“前所未有”之處!

照片來源:國年老師部落格
延伸閱讀:
美國基洛夫學校校長大師班觀摩有感 (Marat Daukayev Master Class in Taipei)
寫在El Yiyo演出之後– Expressing & Arriv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