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i-dance taipei poster

2013國際愛跳舞即興節即興光譜之「與傳奇對話」
2013/11/30 7:45pm
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國際愛跳舞即興節邁向第二屆,即興光譜演出的壓軸由接觸即興祖師級大師Nancy Stark Smith領銜。這場演出不僅是觀賞活動,我還上了反芻深刻的三堂課。


第一堂課:術與藝

即興光譜的第一段表演由古舞團的蘇安莉與余彥芳帶來一段以Skype為靈感的即興舞蹈。

兩位舞者分別佔據劇場的兩個場域,各自面對著攝影機和輸出對方影像的電視螢幕。一開始是ㄧ動ㄧ靜的應答,觀看傾聽對方的訊息後加以回應;之後燈光與音樂的能量線升高,兩人開始同時發聲,是各說各話抑或討論爭辯著什麼。中段之後,影像中斷,燈光也調暗,兩人各自舞著,有時同步,有時對立,有時毫無交集;最後,影像重啟,出現的氛圍與開場影像連結時大不相同,好似只為這場交談劃下句點和彼此友善道別一般。

蘇安莉顯然是兩者中的老薑。她純熟的即興獨舞功力自然而清楚地傳達情緒和思想,身體動作反映著她自己的內心狀態和與對方溝通的過程:前傾凝視的專注、抓頭皺眉是頭痛還是煩惱、敲門般的手勢是強勢的要求還是無助的祈求。大多數以日常生活的動作為出發,在看似非常自然的呈現之中,她也顧及到「被觀看」的表演尺度,毫不刻意地展現身體技巧的多元性,彷彿不加思索ㄧ樣,富有節奏感,烘托著情緒的波動,引導觀眾對兩人對話的想像。

相較之下,較余彥芳的表演在「術」的部份就濃厚許多。她是新生代編創舞者中頗受矚目的一員,身體技巧乾淨且能收能放,觀看她的舞蹈是過癮而賞心悅目的。不過,在這個表演設定的脈絡之下,我卻覺得她的舞蹈顯得過度盤算,即便是靜止等待的姿態都像刻意拿捏下的段落,身體動作的選擇上似乎急於外顯面的表現。

即興表演在「術」與「藝」的平衡,恐怕需要隨著年歲經驗與不斷的練習回饋,漸漸將過或不及的稜角磨去,而顯出豐潤的內在。


第二堂課:態度

場演出最受人注目的賣點就是接觸即興教母級大師Nancy。

Nancy Smith in CI
[這件紅色絨褲很像是Nancy的「戰袍」啊~]

在Nancy上場前,由她長期合作的音樂家Mike Vargas開場,帶來一段鋼琴即興演奏。帶著不協調的音符與不按牌理的節拍節奏,混合爵士和工業電子音樂的味道,聲音輕快遊走在空間之中,彷彿預先暗示即將在空間中「亂鬥」的兩個身體。

就當這種音樂快要讓我失去專注力時,燈光亮起,坐在角落椅子上的Nancy和新加坡男舞者走上舞台了。

兩人先是暖身般在場中散步、輕跑,然後加快步伐與速度奔行的起來,一邊轉換方向與跑步方式,一邊熟悉空間與彼此相對關係。突然間接觸起來,產生ㄧ連串互動。一開始Nancy就毫不費力且順手地把男舞者帶上肩,接著不論是在行進間、在靜止時、運用身體的任何部位作接觸或重心交換的時刻,只能說是接觸即興技巧大匯演。頓時內心真的會驚呼,只有大師有這個能力和膽識,把這樣的「事」直接來做表演,還可坦然收錢讓觀眾滿足而歸。

過程絕非完美,Nancy也遇到驚險的分秒和必須思考等待的尷尬處境。同時,男舞者與Nancy能力上的落差,多多少少帶來一些遺憾。

不過,也因為這些不完美或「粗糙」(如舞者自身的形容),讓這段接觸即興的表演更為真實,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也從中顯露Nancy的教母威力和大師風采而使人意猶未盡。阿嬤級的年紀仍維持如此高超身手、技巧掌握度與敏銳的反應力(且據說她的身體沒有任何傷!),已是名符其實的傳奇。更具感染力的是她的態度:安靜自得、豁然自在地呼吸,不停止的傾聽溝通協助,接受甚至自己創造難堪的狀態、然後聰明地處理它,不躁進但也找尋極限享受驚喜。

她對舞伴表現無比信任,協助他、建議他、跟隨他也挑戰他。她聽見音樂、聽見沈默,與遠端的音樂家經營發展無形的關係。她也不忘和觀眾互動,用眼神、在空間移動,邀請觀眾與她一同經歷這無法重覆也無法替代的當下感受。

我的當下感受 --- 與大師相會而醍醐灌頂的喜悅。


第三堂課:定位

演出最後由Nancy與古舞團的幾位舞者和音樂家們一同進行集體即興。

Nancy依舊是目光焦點,我甚至感覺台上舞者們也都「積極地」想找機會與Nancy共舞。第一個採取行動的是朱星朗。在他進行一段頗有默劇張力的solo尾聲,漸漸往Nancy移動。正當我期待兩位擦出火花時,柯德峰卻冒出來當電燈泡……

他在三人舞中的連結點若有似無,也無法自然切入已經成型的兩兩組合中,有段時間處於一個沒伴的狀態,自己跳著頗為「僵硬」的solo,一副好像被群體排擠似的。

不料,之後他的solo變成ㄧ個「鎂光燈」下的獨舞,台上舞者和台下觀眾全都聚焦在他身上,連音樂家也見勢給他ㄧ個讓人起乩的crescendo快節奏、混亂不協調的音階,於是小柯來了個瘋狂抖動的poping、breaking & whatever的抓狂舞,然後碰的一聲硬邦邦倒地。

坦白說,柯德峰是場上表演者中專業身體訓練相對弱勢的一員,沒有犀利的技巧和high勁,身體也稱不上美型美感。不過,他的抓狂舞solo卻堪稱第三段表演的高潮。而他在整段表演中的狀態和處境也佔了我頗大部份的關注。

他在集體舞蹈中所展現的人格特質頗為耐人尋味:接受「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想做什麼」,也接受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不論是角落邊緣、燈光外的一員,還是眾人注目的焦點,他都享受專注每個當下並同時覺知週遭發生的種種,因此他未曾離開過。像是一種喜劇而樂觀的特質,像是身旁曾經交集錯過的真實人物,又超脫得像存在於卡通世界ㄧ樣。

擁抱這樣的定位,療癒了在Jam中經常不知所措、無助、焦慮、懊惱的新手如我。


打開設限的門

不管是即興或接觸即興,除了是身體上無窮的探索旅程之外,也是心念如何與身體互動做出每個當下決策的練習,因此它相較於其他表演形式有更多生活的真實性。因為每次呼吸、每個動作都是有所引發或有所驅力而真實存在;因為來自身體的動與不動,感官的觸角必須伸得更長更廣更深;因為每個動作的決策都有其前因後果,有可預期的默契驚喜,也有其不可預期的侷促乖拙。面對眼前身旁的所有刺激,不論是人、是物件、是音樂、是燈光、是目光、還是空間的空氣,所有的接觸和碰觸都傳導牽連著情緒和感覺。

要享受即興的樂趣、成為箇中好手,關鍵點也是最困難突破的地方,還是在於那個「心」和「念」。生活的經驗有時讓人固著於一些認知與定義:好壞美醜、有或沒有、應該或不應該、想要的與不想要的。然後慣性地以此類比,再去認知定義未曾經歷過的經驗。然而,如果沒有打開心念,那是否將是「未曾經歷過而僅此ㄧ次的當下」呢?

基於天性,我們有安全的需求,想要控制、害怕失控;同時,我們又渴望自由,不願受控。生活處處是需要處理兩端矛盾來尋求平衡的場景和處境,我們難免架起ㄧ扇讓心念設限的門。這場演出,讓我更透徹地看到這扇門的輕與重和門後世界的豐富多元。能否找到鑰匙、開門、穿越,需要覺知覺察、需要練習,需要嘗試和努力,需要信念。
在這個當下,做些什麼吧!


後記:做些什麼?很難得的在看完表演的一週內就寫心得了……

延伸閱讀:
古舞團2010演出「亂碼」觀後感
影舞集之古名伸與張曉雄「隨之變」 觀後感
寫在「隨之變」之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