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vie Guillem Life in Progress Tour poster

Sylvie Guillem Life in progress – 西薇姬蘭告別舞台世界巡演
2015/10/3 7:30pm
國家戲劇院

Sylvie Guillem告別舞台世界巡演是舞界大事之一。相當感心她將台灣作為亞洲巡演的首站,讓台灣的觀眾參與她舞台生涯的最後ㄧ次謝幕。

看完整場演出,我無言。當下在讚歎聲所圍繞之下,我只能聆聽,無法表達分享我的感想。

因為,真是「不好看」!(其實是「好難看」…)

Sylvie Guillem,天下第一腿,頂尖藝術家,真誠的女人,我對她非常尊重和讚歎,她的Grand Pas Classique和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是至今無人超越的標竿,對藝術的自我挑戰和開放的心胸,讓她一在舞壇上的位置和聲譽始終不墜。也因她天后的地位和名符其實的格調水準質感毋庸置疑了,來到這場演出,我期待看到的是與天后告別舞台相得益彰的製作。

除了下半場Mats Ek的Bye之外,我實在陷入不為所動、接近不耐的狀態。

開場Akram Khan的作品Techne,令人失望。ㄧ如熟悉的Akram風格,舞台裝置、燈光、現場音樂演奏吟唱,營造出神秘帶些哲理的氛圍。然而命題和整個編作關係牽強,使用著極為表象的譬喻,又欠缺聚焦。編作上看得出讓舞者嘗試不同肢體運用展演的意圖,也試圖結合劇場與舞蹈元素讓舞者傳達不同層次的情緒,但同時好像又不能省去不讓舞者發揮她高超芭蕾技巧和身體精準線條的獨特能力,導致整體動作語彙的使用與串連上非常怪異。看著舞者在爬蟲昆蟲類(蜘蛛、蝶娥)、鳥類、人類(芭蕾伶娜)之間「變身」,當然我並不反對打破肢體邏輯的創作方式,只是,無法讓人感受到背後的動機和意味,覺得難看困窘。

這支舞也激發我一直無解的疑問再次湧現。來自不同身體技巧訓練與動作語彙經驗的編舞者和舞者,如何轉化表現編作的韻道和精神?或該先問,有可能嗎?

有時身體技巧與動作語彙之間的差異反而可激盪跳出不同韻味,令人耳目一新。但有時技巧本質上和創作的脈絡目的有著緊密關係時,身體一旦執行有偏差,或是表現水準不足時,則可能有滑稽笨拙荒唐之感。

以Techne中非常顯白的轉圈動作設計,Akram到底設計以哪種動力質地來執行呢?Kathak旋轉法、芭蕾piroutte還是其他?我認為這個層次的編舞不可能只是要舞者從A點轉到B點,不同身體技巧所做出的質地應會連結觸動不同的感官感受,那麼編舞者要帶給觀眾的是什麼?是舞者沒做到,還是編舞者本來就要她這樣跳?從我看到的,我無法回答。

第二支作品由兩位男舞者演出William Forsythe的作品Duo。這算是上半場比前比後下較好看且相對有編舞品質的作品,帶著Forsythe技巧拆解重組所變化出的多元性,有驚喜之處,具有趣味性,搭配極簡音樂,更加挑戰兩位舞者之間的默契和處理時間與空間的掌握能力。也因這是以身體表現為主要況味的雙人舞,加上其中一位男舞者的狀態和執行精準度不如另ㄧ位的好,效果上相對單薄了,給我小品的感覺,無法持續吸睛。

我的問題又來了,(除了讓Sylvie休息準備換場之外)為何採用這樣的作品在製作之中?當然Forsythe是Sylvie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編舞家,我心中Sylvie無人超越的作品就是In the middle somewhat elevated。當年Forsythe這支打破規則、集柔軟度、延伸性、肌力爆發力和控制力於一身,霸氣展現Sylvie身體極限、強大力量與舞台氣場的大膽舞作,奠定Sylvie從首席舞者(Etoile)晉身為「天后」的地位。雖知Sylvie不可能再現這支經典作品,但從對Forsythe + Sylvie致意的角度,選擇Duo這個作品有些可惜。

上半場最後一支舞作是Russell Maliphant的Here and After,由Sylvie和史卡拉歌劇院的獨舞者一同演出女女雙人舞。同樣鮮明的Maliphant風格,太極、Capoeira的元素和啟發,呼吸、圓、重量交替、流動性,展現舞者的控制力與修長肢體線條。兩位舞者默契尚可,也相當盡職美麗地執行舞作。在整體身體表現上,不論是連貫性、角度線條的掌握,Sylvie非常明顯是更為細膩。但視兩人為一個整體來看時,彼此能量重量的交流和雙人角度線條的表現上,則欠缺足夠的張力和化學效應,導致輕重層次感相對薄弱。

這支舞作也是令人失望,好像試圖利用燈光的效應巧妙掩飾編創省思調教的不足(雖說燈光在編作中可以創造不下於肢體舞蹈的感動),動作、質地和節奏其實單調,尤其放在Forsythe的Duo之後更顯如此。「平浮的空氣感」貫穿全作, 沒有情感或訊息與我對話。畢竟這已經是第三支迫使我「欣賞」身體技巧執行的舞作,實在無味。

總之,上半場看完覺得難看。不夠深思熟慮的編舞加上以身體技巧執行為主來撐起觀看期望,雖證明天后肢體的美好展現足以補起任何作品任何場面的不盡理想,但令人看得意興闌珊。即使下半場的Bye訴說一個女人在人生階段轉移的心境,如此貼近Sylvie告別的宣示,這感性的呼應已經淡了。

如果這樣的製作是這Sylvie告別舞台的選擇,那也是她的選擇。沒有回顧、沒有外顯的內心戲、沒有花雨,只是很忠實全力地在舞台上表現執行這些作品。天后是忠於自己真性情的藝術家,有自己的邏輯和做法。觀眾如我,就算期待的是與天后告別舞台相得益彰的製作,也只能無言。

誰叫她是天后呢?

整場演出一如我一直以來對天后跳舞的感覺:絕佳身體條件、無懈可擊的精準線條、高超技巧。但,無感。

或許對我而言,這就是Sylvie Guillem的告別。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