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 Piano Phase
Photo source: http://www.rosas.be/en/productions/361-fase-four-movements-to-the-music-of-steve-reich

羅莎舞團 Fase - Rosas Fase
2017/5/13 7:30pm
國家戲劇院

這稱不上是篇Fase觀後感的小記,而是對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創作的一些整體想法。

看過的兩次Rosas舞作 — 2015年Rosas danst Rosas和這次的Fase,都屬於Rosas早期的舞作,也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人稱「理性、重複、極簡」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品。

Fase無庸置疑是經典,從這支舞,她標誌了她的創作意念。

這個作品也不在於激發觀眾「好美」、「好精彩」、「好驚艷」、「好感動」之類的感受。結構與思考帶著理性濾鏡,不論是動作、結構、節奏都如同精準的機器般,背後是數學、幾何、物理,在時間和空間之中計算。創作的另一個元素是極簡音樂,冷酷的,制式的,單調的。可是這些看似規矩運行的設計,卻是由充滿有機性和變化可能性的人的身體來演出,動作設計取自生活行為中人人皆有的舉手投足,可說是親和生活,回應感官直覺,甚至,還帶著ㄧ絲感性、魅惑與幽默。演出這樣作品的身體技巧很高超嗎?動作好似一般人都可以做,但其實難度非常高:要精準、要放鬆(因為會重複一千萬遍...)、還要配上音樂、悠遊在空間與舞伴關係之中。

四段截然不同的舞蹈,各有其音樂元素、舞蹈動作、空間使用上的特色,但四段整合起來,又是一套有整體性的表演。

Fase Come out

Fase clapping music
Photo source: http://www.rosas.be/en/productions/361-fase-four-movements-to-the-music-of-steve-reich

原本很擔心單調和數學結構式的重複會如同催眠般讓人閉上眼睛,但我這分析癖,既是太無聊也變得很忙碌,完全掉入她的設計中,忍不住去對照動作與音樂的關聯與對話關係,誰是跟哪段樂句或聲音,什麼時候會偏移、偏移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又要回歸一致。面對她的結構,忍不住想要拆解出創作邏輯,看看是否能猜中動作。

不禁想像,跳這樣的舞,需要什麼樣的腦袋和身心溝通的運作模式;而舞者演出的當下,身心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態。

聽了AnneTeresa de Keersmaeker的演後座談,深深感受到她對自己觀點和創作之深思熟慮的自信。她對音樂鑽研之深,是位真正interdisciplinary的藝術家,讓音樂與舞蹈之間沒有主副,而是利用舞蹈的語彙結構與音樂作曲的結構原則,共同建立新的關係,成為表達的整體。

她的編創無比認真嚴謹,非常直接,赤裸裸的。意思是,沒有模糊的空間。一絲的失誤、一絲的疲憊、一絲的遲疑,全部揭露,即便是她自己在台上演出,都無可遁形。也只有這樣真實面對自己的舞者才能創作演出這樣的作品。Fase尤其給我強烈的感覺,宛如走上鋼索,開跳了只能往前,不能停止,不能回頭,錯了、顛頗了、沒力了,還是只能往前繼續。

有人問到她跳這支舞超過30年的時間以來,有什麼感想。原本以為她會說出一套論理邏輯般的心得,但她只是短短淡淡地說,內心的感受情緒太豐富太深刻,她無法用言語表達。直率而精煉的表象下,我覺得她是個真實而感性的「女強人」啊~

回家後繼續搜尋了一些影片和Rosas舞團的資訊,發現她在安排舞團巡演時,總是一再重複演出大部份的作品,讓作品接受不同舞者、不同時代、不同觀眾的洗禮與檢驗。她也不避諱讓舞蹈透過不同媒介再現,包括讓舞作電影視覺化,或是進入不同場域演出,讓舞蹈與不同藝術形式有更多跨界對話,也重塑舞蹈與空間及觀眾的關係。

2002年由Thierry de Mey執導拍攝Fase,四個樂章分別在四個不同氛圍的場域地點演出拍攝,表現了這個舞作在劇場之外可能帶來的不同觀賞體驗。

Fase Trailer (based on 2002 film)


Fase Violin Phase(很喜歡森林和沙地的組合,地上的軌跡非常驚人)


Violin Phase schema
photo source: https://fr.wikipedia.org/wiki/Fase

2011年時,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則參與紐約MoMA當時特展「On Line: Drawing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ury」系列活動。畫線原是美術、視覺的符號,但若把線視爲點在運動之中的軌跡,那麼肢體在空間中移動,便是畫在空中的線。Fase的Violin Phase於是成為一個非常具象的作品,她讓舞蹈被「寫」、被「畫」下來,白沙上的足跡留下清楚可見每個動作設計和整體系列所結構出的幾何線條,回應這個展覽主題,再巧妙也不過。

Fase in MoMA


接著在2012年,倫敦Tate Modern專門為表演藝術所設計專用的新展覽空間The Tanks開幕啟用,他們邀請Rosas到此演出。場域的特殊性,為舞作設定了全新的創作條件,改變舞者與空間、舞者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使得Fase成為一齣擁有創作效果和層次的「新」作品。

Fase in Tate Modern


我的感想很直接,不管喜不喜歡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作品,她都會在舞蹈史上留下她的位子。我非常佩服,怎麼會有人這樣思考時空交集每個瞬間、人存在於當下的方式,而就這樣藉由舞蹈,讓這個抽象甚至近乎哲學的概念,具體表現了人與時空瞬間合而為一的事實。她獨到的編創想法和執行方式,全然的簡單,又全然的複雜,為我們帶來另一種欣賞舞蹈獨特的觀點。


參考資訊:
Rosas舞團官方網站
Fase舞作資訊
Fase舞作影片資訊
Fase in MoMA
Fase in Tate Modern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