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et correction
photo source: http://www.thewonderfulworldofdance.com/dance-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ends

在Dance Magazine看到一篇踢踏舞老師Steve Zee的文章 “6 ways dance training makes us better human beings”,他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歸納,學習舞蹈可以如何幫助學生強化為人處世的能力。

這篇文不禁讓我想到最近一段時間和一些國中生小朋友一起上課的情況。從我世故的大人濾鏡中,有些小朋友一副要死不活、無所謂、不得已,有些小朋友則自我感覺良好對老師的修正建議和提醒毫無反應.....。真希望小朋友別那副樣子打擊老師們的專業和熱情,試著把老師的話聽進去,讓這些訓練和付出為自己未來舞蹈的發展和人生帶來好處。

因此讀完Steve Zee的文章後,我格外能夠體會與同意他身為舞蹈教育者的觀點。這些重點,我覺得不僅是精進舞蹈的重要心態,也可轉化應用於開啟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以下大致簡短摘譯出有感的部分,並加上自己的觀察與反思作為分享。


Steve Zee開門見山指出,要成就一個成功的舞蹈職涯,訓練是奠基石。在訓練過程中,應該掌握哪些重要的心態呢?

首先,如想要精進,必須持續投入。

在凡事講究速度和效率的今天,有任何問題要解答有google,「懶人包、一次就上手」之類的資訊處處可得。Steve Zee說,學生有時候會很不解,為什麼世界上還會有無法快速學會的事情?

Steve Zee強調,在舞蹈這條路,就算你有資質,努力和毅力是沒有替代品的,要取得任何有價值的技巧都需要時間。舞蹈訓練的核心在於日復一日、經年累月的練習。而這也是學音樂、學外語,乃至於想要改變社會常模、破除框架障礙的方法。

「規律、累積」,確實也是我最常聽到我的老師們給的諄諄教誨。練舞有時真的是挺「反世道」的,處於一個變動快速多元世界,要練就固定一致無所動搖的堅持,是相當程度的心志鍛鍊。

隨著身心投入的累積,時間到了,我們自然有機會精進、進階。在此前提下,教學系統和教育體系通常會設定級數,依據學生的程度分級,老師因材施教。所以學生心中大多有「升級」的計畫和期許。

於是Steve Zee的年輕學生常問他,他們何時可以升級。Steve的回覆卻頗令人挫折,他說,「(想什麼升級)只有一種level,就是入門(beginning)。」他指出,如果學生在入門階段順利打好基礎,自然會有進展;一旦想抄捷徑,進階就會困難。所有進階的技巧,都可以被拆解成入門課的上課內容。即便是有資質而進展快速的人,某時某刻還是需要回頭把中間遺漏和不足的地方補起來。

這我非常同意,特別是針對已經形成教學系統的技巧派別,各級別學習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都非常清楚。一旦在某些技巧出現卡關,思考是否是對某些基本的觀念沒有透徹搞清楚,還是未能正確累積某些基本能力,然後就能明確知道該回頭補強哪些部分的基礎。

我的芭蕾老師以前曾有一段時間釘死我的五位,我深感自己的老骨頭緊髖部在她的緊迫盯人下搞到要抽筋,好像突然不會做動作了。那時她告訴我,如果不再回頭要求自己的turnout、五位、tendu,有些技巧就是沒辦法突破,而舞會越跳越吃力。

我也曾看過一位芭蕾老師在訓練年輕男舞者時,放了速度偏慢的小跳音樂,就只要他們跳最基本的五位夾緊跳高,同學們大概跳到五六下,身體就走鐘,跳在拍子前面去......老師只是淡淡地說,plie做不好、跳不高、腿夾不緊、身體沒有alignment,不用想要練空轉。換句話說,空轉總是轉不好,不脫這些基本還不夠。

只是基本的東西常常是枯燥辛苦,又不容易看到所謂「進展」的。年輕學生求展現,難免掉入抄捷徑的誘惑。又因為在學校的學科教育中,無法年年升級的孩子很容易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更是讓學生想要進階求快。

但Steve Zee提醒,在藝術的領域,停留在某個等級好幾年直到技巧充分精進,是很正常的狀況,無法升級不代表失敗。每年都有無法晉級而感到難過生氣的學生,但他們很快知道升級代表需要對某些技巧精通,而要精通這些技巧需要努力。

相對之下,成人學舞通常清楚自己的目的,而有不同於年輕學生的學習模態。有很多學舞的成人,也許是種舒適圈的心態(學舞是來紓壓流汗的)、也許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自尊心、也許是沒有特別目標因此沒有升級動機,也許只能配合入門班的時間,他們倒是永遠停留在入門班。抄捷徑不太是老師需要擔心和提醒的問題。

有時老師反而需要鼓勵學生「偶爾抄捷徑」。我自己的經驗是,挑戰越級一下,跳脫舒適圈和相對熟練的例行練習之後,這些刺激和手忙腳亂可頓知自己的落差在哪(髖不夠穩又不夠鬆,所以快不起來;轉不穩因為aligment沒到位、力量不連貫等等),意識到該回頭加強哪些基礎。再重新來看原本的練習常例時,需體會琢磨的細節重點便又不同了,基本練習的意義和層次也更提升。

只要我們願意留在教室裡繼續學習努力,總會有所得,遲早和多寡的差別。

Steve Zee表示,學生在舞蹈課裡能獲得的不全然就僅是某個舞蹈技巧的精通。他說他有一些學生,準時上課,做好準備,認真努力,堅持下去。儘管他們不見得成為教室裡技巧最高超的舞者,他們從練習中卻能得到最多好處。這些孩子之所以這麼努力,就是因為他們不覺得技巧出色對他們而言是理所應得。

在成人學舞的世界,有很多的獲得來自友誼,是取暖,是切搓,是共同經歷和彼此支持。這些社群的力量也往往是讓人留在教室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然有人可能不同意,畢竟我們也聽聞許多舞者間相互嫉妒較勁有心結的戲劇化故事。不過,若能夠拋開與人比較,也許可以減輕很多學習的壓力。

Steve Zee承認,舞蹈是一個很在乎外表、非常視覺的世界。但他還是要教學生,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舉例,動作做錯了,就趕快改正、趕快進步,不用在意別人怎麼看待你的錯誤。

對別人眼光的在意,常常是因為想要完美,而擔心自己不夠好(其實練習時根本沒有人要看你,大家看自己都忙不過來了呢~)。換個角度來想,這種「不用管別人怎麼想」的態度,是種與自己比較的自信與自我期許,值得自我提醒並且有意識地練習,不僅在練習的當下來展現,也可以是像問老師問題、凹老師示範、爭取多練習一次之類的課堂參與行動。

最後,Steve Zee提到紀律。他的紀律從小地方來,在他教舞的地方,沒有照服裝規矩穿的學生就只能旁聽。他說這好像很苛刻,但背後是有道理的。人難免遺漏出錯,但他希望不會老是聽到「我媽忘了幫我帶鞋子」這樣的藉口。

除了這種簡單的紀律之外,Steve Zee表示,舞者還必須為學習的內容和品質負責。一方面必須認知,糾正修正不是老師的工作,而是學生自己的事。二方面學生也要知道,自己的課堂出席與上課狀況,是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特別是需要團體一起練習和排練的場合。所以,紀律對Steve Zee來說,是一種要「為自己和別人負責承擔」的態度和行為。

說到這「為自己和別人負責承擔」,有一個很容易檢驗的方式就是看大家如何使用空間。

自己的位子自己去爭取,但不應妨礙到其他人的空間,這是一種覺察。定點時的練習都相對可以控制和調整,但到了流動組合時可能就出現考驗。

每個人的位移動能和速度不同時,便需要學習覺察力和發揮彈性。達到該練習的目的的前提是要保護自己、不對別人造成困擾。偶爾遇到動作髒的同學時,就格外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和別人負責承擔」,否則過於盡興或對自己技巧和身體控制力不足時,難免出現張牙舞爪或失控暴衝的狀況,真的是讓練習被干擾了......


總結這篇文章和自己一些片段的回想,好像談了很多有關「努力」的事,

不可諱言,舞蹈是相當需要資質天份的,骨架、體型比例等等跟基因有關的優勢,確實是無法被訓練的。但有些資質可以被經驗影響,例如,身體雖然緊,但可以透過伸展放鬆的方法去改善;協調性與節奏感,也可以加以訓練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努力,會決定努力的品質、效率與效果。這些心態與所能累積的能力,似曾相識,跟「恆毅力」(grit)養成的核心相當類似。

「經過努力,天才才會轉變成技能。同時,持續努力,也才能讓技能創造出成果。」(《恆毅力》,79頁)

「努力,雙倍重要 — 那些成就者沒說出但習以為常的事」。所以,若照著「恆毅力」這本書的副標,學舞練舞的過程和經驗,可是能養成「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的呢!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6-ways-dance-training-makes-us-better-human-beings
恆毅力

延伸閱讀:
a dancer’s world - 紀律生自由
借力使力不費力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