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merican dance legends
photo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LimonDance/photos/a.64332853677/10156830876253678/?type=3&theater
照片人物:第一排 - 左到右Twlya Tharp、Martha Graham, Jose Limon;第二排左到右:Merce Cunningham、Erick Hawkins、Paul Taylor、Yvonne Rainer、Don Redlich。

Paul Taylor在八月底過世。

這張照片上的人,剩下第一排左邊的Twlya Tharp和第二排右二的Yvonne Rainer還在世,一位是跨界創作的天后,一位是後現代的始祖。換言之,在Paul Taylor離開後,好像正式宣告「現代舞走進歷史」那樣的感覺。

那是個藝術交互激盪實現發酵的時代,舞者、編舞家、音樂家、設計師,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整合,有所謂「黃金組合」的時代。

那是個誰跟誰學舞,誰在誰的舞團跳過,誰找了誰來跳,誰的舞團又跳了誰的作品的時代。

那是個在創作和身體語彙上可以看到編舞者「這個人」的時代,有關他們的背景、養成和理念,看得出他們能夠讓舞者近乎崇神而追隨的魅力。

時間確實不回頭,但經典的人、經典的作品,還是會留存在記憶中被懷念著。

稱不上熟悉Paul Taylor,我只看過舞團在2008年來台灣的演出,但是對他的作品有著美好的印象,當時內心是有種「如果可以,我也會想跳那樣的舞,我也想要跳舞跳到那樣狀態」的感覺。

現在想起當時在現場看到Promethean Fire的心情,還是可用「感動」來形容:16位舞者的氣勢,簡潔有力、乾淨漂亮的身體線條,動線、走位、結構,形式的美經典大氣,呼應巴哈賦格的神聖性與其縝密作曲的堅不可摧。

Promethean fire collapse

Promethean fire duet 1

Promethean fire duet 2

Promethean fire final

Photo source:
https://www.vaildaily.com/entertainment/paul-taylor-dance-company-returns-to-vail-international-dance-festival/
http://www.ptamdinfo.org/ptdc-hi-res-image/promethean-fire/

那是Paul Taylor在911恐怖攻擊後的作品。他本人雖然未解釋創作動機想法,但大眾都認為是他對911事件的回應,雖是一齣抽象的舞作,然而其中的種種象徵能夠相當直接地讓觀眾產生共鳴。黑暗、打擊、潰敗,才能顯現光亮、創造與存在的本身,如同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人性的火種終將照亮邁向未來的道路。

時空的距離或許稀釋了舞作帶來的情感連結,但美好的藝術,確實是能激發人性充滿樂觀希望的一面。

年輕的觀眾或者喜歡其他舞蹈形式的觀眾或許對這種現代舞失去興趣,甚至看到某些動作或編舞安排還會忍不住想笑。但要跳出這種質感大大不易,這種型態的美和背後創作的信念,還是具有震懾的力量。

只是,光是要「保留」這些舞碼和技巧及其足以觸動人心的精髓,可不是急速冷凍之類的科技做得到的。殘酷的現實正在考驗這些「帶著某個人名字」的舞團們(有人笑稱這些舞團是one-artist museum)該如何與時俱進(還是要說何去何從?)。藝術的層面有難度,財務的層面更有難度。

現代舞似乎面對著一個黯淡的未來。存在,是種選擇的重擔。

延伸影音:

Promethean Fire 的第一段,比較古老的版本。


Promethean Fire完整版,但有些鏡頭抓的不好。後半段的雙人舞很漂亮。(播映限制無法嵌入,請到vimeo欣賞)
https://vimeo.com/27794095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的完整訃聞,關於Paul Taylor生平介紹
變,不變的Paul Taylor:2008新舞風
為何在當代舞蹈風潮下,你仍應學習現代舞?
A dancer’s world - 紀律生自由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