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見台灣 山.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1858

 

好一陣子因為公視《生態全紀錄》開始追蹤生態影片。國外BBC Earth或National Geography所製作的優質節目有口皆碑,其實台灣也有許多非常高品質且觀點深刻的生態影片,一群默默投入於生態記錄與保育工作的專業人士們,為土地和改變民眾觀念行為持續努力著。

 

看了柯金源導演的《神殿》和麥覺明導演的《黑熊來了》之後,感觸良多。

ㄕㄣ

 

神殿 poster.jpeg

《神殿》從生態史觀與生態哲學切入,重新定義人類思考「天人關係」的尺度。天地之神聖靈性藉由森林生態的演化奧妙乃至山林之間一切生物的興迭生死,讓人類得以從中體驗靈性的轉化。

 

《神殿》預告片

https://youtu.be/dzjl2ntdTqg

 

「所有森林的價值意義是什麼,從經濟的、從整個保安的、從生命的、總體的、維持其他生命的、從整個地球的、終極穩定度的、從整個天文、地文、人文、生文的、全面交融。所謂如何引導人進入自然的、要怎麼入門,最好的上師,就是森林本身、植物本身、動物本身。 」

 

「在自然,就會產生內心的一種跟它的聯結,這一份的聯結,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精靈說,那也有祖靈的意思,這個都是萬物有靈論的原始的這樣子的一種情操。那我們的原住民族來到這裡,他們也在摸索、也在學習,有助於自己子孫的世世代代的永續,也有助於環境的保全,因為他們整個生活繫賴,就是這一片山林,所以他們之間,就是綿密形成了跟山林本身,形成了既是食物、既是居住的地方、生活的空間,也是性靈的寄託,更是死後靈魂皈依的場所。」

 

「今天台灣人要了解的是,我們跟這片土地關係裡面,像這個紅檜、扁柏等等,這一些土地的守護神,它真正的運作的內在的機制。它是跟你的生命的根源息息相關。」

 

「長期以來,我一直誤以為,我在搶救山林,直到最近十年來,我才了解我從來沒有搶救山林,而是山林從來在搶救我們。我真的祈願、祈福,這樣的天造地設的自然美景、感受、感恩。全世界的人,對整個整體的大地,應該有著共同的責任,而且也是共同的福報。也許,我前世是森林的修行人,那我祈願,我的後世,也是在土石流最嚴重的地方的最大的一棵樹,在粉身碎骨之前,在整個被淹沒之前,我還是伸出每一條根系,牢牢的捍衛這一片大地。」

 

「很快的春天就會來了。沒有哪一片春芽,會記得落葉的滄桑。每一片落葉,化為春泥更護花;每一片春芽,也會變成落葉。每一個生命體,它必須找出它所有存在過活的內涵意義。而真正的內涵意義,只有它自己知道。可是每一個生命,它同樣印記著,他的來源與傳承。在它自己意識得到與沒有辦法意識得到之間,它必須去體現一個做為任何一個生命的終極內在價值,跟它活出來的樣像。」

 

鏡頭下的美景,搭配植物學家陳玉峰教授真切而滿懷敬畏與讚嘆的口吻,帶領我回到生命的根源,洗滌了人世凡塵的庸人自擾,感受大自然巨大無比的純淨力量。

 

黑熊來了 poster.jpeg

《黑熊來了》則揭露台灣黑熊的生態現況,並探討黑熊保育在台灣的處境。

 

《黑熊來了》預告片

https://youtu.be/HzCB_36rr2c

 

「回家」,是我看到的關鍵訊息。

 

紀錄片從黃美秀老師回到大分黑熊研究工作站的路途開始,這須經歷三天的跋涉過程卻是讓老師感到開心放鬆的回家之路。

 

「與其說是我選擇了熊,不如說是熊選擇了我。」

 

追隨黃美秀老師橫跨11年的拍攝,呈現出台灣森林的壯美、研究團隊的專業熱情和聰敏可愛的大小黑熊,紀錄黑熊的不同「回家」故事,對照保育工作的漫長與不易。。

 

為了介入治療而被誘捕的斷掌傷病黑熊,與繫放研究團隊周旋的熊吉拉,和誤入人間又經野放訓練而後回家的南安小熊。只要黑熊們一嗅聞到「家」的味道,他們毫不猶豫回歸山林。

 

布農族人說,黑熊是山的靈魂。「沒有熊的森林,人也會覺得寂寞。」

 

原住民耆老表示,山林中的黑熊是神靈使者,只能避開,不能傷害。原住民傳承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林智慧,尊重人與土地共榮共生的連結,與向萬物學習的謙卑。他們是現今黑熊保育研究工作的重要夥伴。

 

黑熊曾廣泛分佈於台灣低至高海拔森林,因為人為造成的棲地破壞和過度捕獵,現在野外的黑熊族群數量急遽減少,是法定的瀕臨絕種保育野生動物,族群估算200-600隻。

 

黑熊的家不僅範圍日益縮減,而且並不安全。人為獵捕獸夾套索為黑熊帶來不幸,誤入陷阱的黑熊為了脫困不惜自行咬斷、扯斷手掌手趾。失去完整五指的黑熊,求生求存能力大受影響。讓黃美秀老師談及黑熊斷掌斷趾時總是哽咽。這是令人痛心且慚愧的真相。

 

「台灣是個有熊國,有熊的森林才有靈魂,而人類只不過是過客,黑熊已經瀕臨絕種,如果台灣不再有熊,這樣的遺憾,將是台灣人必須扛起的共業。」

 

這些專業人士,不論是動物或植物學家,不論是導演攝影製作團隊,都是跳脫人類觀點,以自然的整體性與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在思考護生保育的責任。他們挑戰困境,投入的熱情和勇氣令人動容,努力的背影令人感動。

 

觀眾無比幸運,不需跋涉等待即能一窺自然奧妙。之於自然界的多元豐富與生態系統的錯綜複雜,我不了解、不懂的,太多太多。

 

這些紀錄片不僅是影像、知識、故事,更是強大的生命教育。

 

當人為開發砍伐植栽改變植被,林木無法抓緊土地,愈是極端氣候引發的肆虐風雨,造成地土坍塌,不僅居民受創,地域裡的動植物也因此缺乏食物,改變生態鏈的平衡運作。當人為因素干擾動物生活,動物生態鏈各層的動物數量也將受到影響,也同等影響植物生物多樣性。

 

別認為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與我們無關,別以爲澳洲的野火災難與我們無關,別以為北極冰原消退與我們無關。自然生態從不是書本或影片裡的事,也不是遙遠的新聞事件,而是攸關生命存有的根本。

 

老子說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個道,便是天地運作之道。每個生命,都有其存活的意義與價值。人類自居萬物之靈,卻實質無知其他萬物的靈性和價值。

 

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浩瀚,是無比渺小。然而,經年累月以來,許許多多人類渺小的「邪惡」,竟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反之,許許多多人類渺小的善念與善行,即便是從現在才開始,儘管從時間的長流來看是那麼微不足道,都有去做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因為沒有行動,連維持現狀都不可能。

 

或許唯有當人類真正謙遜,則能體認,人的生存深繫於自然,唯有眾生眾靈處於安心安全的家園,天地萬物也才有共榮共生的一日。

 

我們現在能夠做些什麼?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不將是政策的課題,而是每個人生活的課題了。

 

 

延伸閱讀:

hyena 你可以不喜歡牠,但你必須尊重牠
international cheetah day

Cheetah, run for life

 

延伸參考資訊:

你聽見神山在召喚嗎?—柯金源在聖山寫神殿情書

MIT台灣誌

黃美秀老師專訪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環境資訊中心

 

延伸影音:

MIT台灣誌官方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RjODp1ZYOSYNH5IA32g3Q

更多台灣森林影音與報導連結:https://forest.pts.org.tw/

 

《檜木林》預告: 

2015年上映的《老鷹想飛》預告

 

2016年上映的《黑熊森林》預告

南安小熊~妳好嗎?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