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et in Tandem poster.jpeg

 

《舞徑》啟動上映募資問卷調查時我就密切關注,爾後才想到,2018年以梁世懷為主角的紀錄短片《錄舞止盡》就是出自楊偉新導演之手。今年4月《舞徑》榮獲第11屆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AmDocs)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後續集資成功達標,即將在9/16上映。很高興在《舞徑》正式上映前參加包場特映獲得搶先觀賞的機會。

 

導演投注九年心力的箇中滋味,大概與舞者「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般的點滴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作品來自九年的取材,大量訪談、受攝者相關的報導照片影音與檔案紀錄、關於芭蕾與舞蹈的研究、大量實景情境跟拍等等,累積豐富多元的素材,剪接上的取捨猜想是充滿挑戰的任務也是經歷糾結的過程。

 

不過,作為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我想整體表現踏實穩健。敘事結構清晰、自然流暢,以三位不同世代處於不同發展歷程的芭蕾人為主要角色,貼近描述他們面對外在環境與內在狀態時如何選擇、走出自己追尋夢想的路徑。

 

條件優異潛力佳的舞蹈科班生蓉安,是首位就讀俄羅斯波修瓦芭蕾學校學年班的台灣學生。她在休學出國學習訓練找尋機會和考量學歷文憑而回台復學之間,反覆多次冀望成為職業舞者於舞台發光,得面對處於不同訓練系統下的變動身體狀態和前程未知的不安。

 

帶著決心和積極作為,克服限制和諸多不看好,站上韓國環球芭蕾舞團獨舞者之列的世懷,在更上一層之際,因壓力性骨折被迫停下腳步。經歷治療復健訓練,除了重回舞台,亦開始嘗試其他為舞蹈環境盡份力的可能性。

 

以個人之力在80年代培訓專業水準芭蕾舞者的李巧老師,在時勢未盡人意時毅然放下一手創建的四季舞蹈中心和舞團,遠赴俄國深造八年。回台後以教師和翻譯者的角色持續傳承俄派芭蕾訓練模式、技術養成與文化藝術的精髓。

 

「但是這樣子起起伏伏,最終你會發現你還是不停的做夢,那就是推動你前進的原因。」- 李巧

 

這些心路歷程的甘苦起伏,在誠懇真切的敘說中散發激勵的力量。不論對芭蕾了解多寡,觀眾都能受其逐夢的熱情勇氣與挫折下越磨越強的毅力而感動。

 

充滿「現場感」的鏡頭也充分捕捉芭蕾藝術的精緻美好與得來不易。不論是audition現場滿滿參與者的緊張感,課堂中老師既嚴厲又充滿期許的指導和要求,學生專注於基礎技巧打磨的專注神情與身體實質工作展現的肌理汗水,排練的壓力、演出的華麗,同學同事間既互相支持亦互別苗頭的微妙競爭感,現役和退役舞星們優雅出眾的氣場姿態,還是離開舞台和排練室後混雜各種情緒的單獨時刻,都是自然寫實且精準到位。這門藝術所講究的身體條件資質與幾百年歷史演進累積出的美學觀,透由溫柔而寫實的鏡頭輾轉流瀉,讓人得以欣賞芭蕾優美線條與技巧展現帶來的視覺饗宴,對於乾淨純粹追求完美高標準背後所需的紮實鍛鍊與堅定心理素質心生敬佩,不只讓愛舞人深深共鳴,也應能吸引更多人產生認識芭蕾藝術的興趣。

 

另有一條敘事由其他跨世代的受訪者與台灣舞蹈界的實況片段組成,切入觀點涵蓋現役舞者、曾到國外發展過的「前舞者」們(現在是重要的教師/教育推廣者)、舞團藝術總監和少數體制內的教師,鋪陳生態體制的運行概況。

 

不同敘事線穿插交織出挑戰與夢想、現實與理想、困境與突圍機會。

 

導演的企圖心是宏大的,試圖以「非舞蹈人」的身份和視角來涵蓋生態系的複雜面向。有限的篇幅裡,導演選擇以關乎人才養成、教育制度面向為主,輔以部份業界市場的觀點(割捨創作產製的相關部分),探索何為成就專業職業舞者的成功因素,呈現出「找人找錢找觀眾(表演機會)」的產業環境難題。在台灣,舞者培訓教育制度設計、舞種間的技巧訓練系統和主觀評價的差異、有志者與從業者自身的認知心態、文憑學歷至上與就業前景何在的社會價值觀等等因素交互作用,對比歐美乃至亞洲鄰國芭蕾市場的發展,台灣芭蕾發展在目標、過程、環境之間,難掩各種矛盾、斷裂與尷尬。

 

事實是,每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關鍵決定,都影響著接下來路途的發展。舞者之路亦然,生涯規劃亦然,體制發展亦然。紀錄片在回顧事實與展開論述背後有著理性批判的思考,導演藉此對現有體制的現實處境誠懇提問。不論是三位主要角色或導演採行觀點,都是開放而誠實地回應所處的處境,沒有責難或抱怨。整體基調積極,只有不斷自問自我價值為何、還可以多做些什麼,然後繼續前進。

 

至於台灣芭蕾的未來要去哪?想要去哪?可以去哪?

 

《舞徑》期待向更多人傳遞一份邀請,一同來關心、支持、參與,創造突破僵局的可能性。

 

 

ㄧ邊觀賞《舞徑》,記憶中的許多場景情境閃過腦海,導演在影片中所傳達的訊息,我大概也從某些受訪者口中聽過更多細節和內幕,並不感意外。這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個待在芭蕾/舞蹈圈內有點久的「旁觀局外人」,也讓觀影後的各種感觸(還是感慨?)格外複雜。

 

看到自己念過的學校出現在片尾清單上則是心頭一動加上ㄧ聲嘆氣——小時候還真算得上是制度下的科班生。當年說不上是舞蹈圈競爭下的覺悟還是認同了社會價值觀,總之我認為在這行要存活必須是頂尖。眼見自己天生條件不如人,只憑「愛跳舞」的心,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出人頭地,不如找個有機會發揮的領域耕耘(顯然沒有愛跳舞愛到可以越挫越勇)。雖然早早離開所謂專業舞蹈教育體系,但仍舊是經常路過舞徑邊道上的路人甲。

 

觀察過在「舞徑」上來來去去的眾多少女少男們,各有各自成功的條件,各有路上過不去的坎,各有各自選擇的途徑,各有各自面對現實不同的妥協和決定。或許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台灣芭蕾群像中的存在。

 

成就一位專業的職業舞者,身體的先天素質條件很現實地區分潛力和機會的高低,自身的支持系統(父母、家裡資源等)有可觀的影響力。後天要遇到好老師,在學習觀念上、在身體使用上、在技巧打磨上、在藝術表現上乃至處理心態心魔,他們願意分享傳授知識經驗,他們知道你會卡在什麼地方,耐心陪伴,真心支持,幫你關注機會,適時推你一把,有著「成功不必在我」的心胸,幫助你在舞徑上走出自己的路。接著就看自身爭取掌握機會的主動性和積極度,恆毅力夠強大不被挫折打敗,勇於選擇能夠激發成長(但可能很挑戰)的環境。最終如果如願站上舞台,不斷精進、保護身體,是站穩位置最起碼努力。心理上不只需要為上台準備,也會開始為燈滅幕降下台後的下一步憂心。

 

綜合可控與不可控的因素,好難,不是嗎?

 

對我來說,《舞徑》的課題,不僅限於「芭蕾」,而是舞蹈、藝術文化、專業技職教育與從業市場困境的縮影和具體示例。

 

台灣每幾年還是可以出幾位鼓舞人心的台灣之光,他們的光暈效應可能啟發幾位未來明日之星和願意投注資源的熱血家長,可能帶動部分制度變革檢討的短暫討論。但如何能夠持續培養出數量更多一批批專業水準具競爭力並以此為職業的從業者,終究還是需要從生態系的動態系統思考。

 

生態系之中一個重要的支持系統,是藉由科學理性的知識來增進舞者訓練和教育者教學的效益。

 

影片中世懷積極透過其他輔助訓練來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表現,在受傷時接受專業建議,好好停工治療復健。(很多舞者可能對於「如果你想跳到30歲,休息3個月算什麼」的醫生建議是聽不下去的,因為心很急很想要跳......)優雅輕盈的身影背後,不能只是以量取勝的土法煉鋼,也不可能有速成「衝刺營」就能華麗亮相。

 

任何舞種都有特定的訓練條件和系統。越是已形成訓練和教學系統的技巧方法,越能找出背後與運動科學基礎的連結。李巧老師視為志業所在的Vaganova教學法,雖已超過半世紀以上歷史,但思考邏輯絲毫不陳舊。認真拜讀那本《俄羅斯學派之古典芭蕾教學法典》,裡面敘述之「瑣碎」、訓練要求之龜毛,極為按部就班,是為了避免揠苗助長。蓉安在莫斯科或世懷在美國在韓國的訓練,也都是依循著這樣的系統,不斷紮根基礎,才能談打磨技巧。

 

回歸舞蹈作為高度挑戰並耗損身體的運動藝術/藝術運動,舞者是和身體工作的一種專業,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與日俱增的現實之下,如何建立正確的身體使用觀念並善用工具方法,從而有效訓練、提升表現、減少損耗受傷、延長舞蹈生命,是大議題下一個具體且容易著手行動的一環,是舞者個人與舞蹈教育者自身可以掌控的選擇。

(光是這件事,又是另一個現實,沒有比較沒有傷害。請見: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8846930

 

期待大議題的變革,能有個開始。

 

------

 

延伸閱讀:想不到作為圈內的「旁觀局外人」這麼多年來也是寫了超多,簡單挑六篇跟《舞徑》提及議題有關的內容來分享

 

較聚焦大走向:分別看芭蕾舞團的轉型、芭蕾大賽的現況和芭蕾的「當代性」

芭蕾舞團的轉型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7196526

芭蕾大賽的現況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7793132

芭蕾的「當代性」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4798137

 

較聚焦個體的:舞者、技巧與表演(不分現代、芭蕾或其他表演藝術形式)

Dancer’s world

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5149312

技巧之於舞蹈的功能

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9286253-%e5%ba%b7%e5%af%a7%e6%bc%a2%e8%ab%96%e6%8a%80%e5%b7%a7%e5%b0%8d%e6%96%bc%e8%88%9e%e8%b9%88%e7%9a%84%e5%8a%9f%e8%83%bd---the-function-of-a-

型的宿命:從狂言的角度談表演的「型」

https://ruzimato.pixnet.net/blog/post/47799918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