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opin Prince of the Romantics Book Cover.jpg

想到蕭邦,你會想起什麼呢?

鋼琴詩人、愛國音樂家、浪漫主義、華爾茲、夜曲、即興曲、秋天、巴黎、喬治桑、藝術、愛情、多愁善感、體弱多病……

適逢蕭邦200年誕辰紀念,沒去成波蘭或法國的藝術節與慶祝活動,極度克制不被滿坑滿谷的蕭邦相關產品所「促進」。但這本書,就知道不看不行。

作者Adam Zamoyski出身波蘭貴族,出生於紐約,畢業於牛津大學,身兼歷史學家與作家的雙重身分,以最擅長的十九、二十世紀的波蘭歷史相關主題為根基,探究這位對西方音樂造成深遠影響的作曲家生平。帶著研究的角度揭露蕭邦的生平故事。英文標題是「Prince of the Romantics」,中文譯名倒也貼切 --- 為了藝術為了愛。

很難得讀到這樣的傳記作品,既有歷史學家的考究縝密,又有輕鬆自然的敘事和結構,讓人彷若走入十九世紀,成為蕭邦身邊的那群朋友。既讀到蕭邦其人其事,又探討時代社會背景的變遷,同時闡明辯論關於音樂與藝術美學的不同觀點。紀錄全面,層次精彩,你能從蕭邦聯想到的人事地物,此書大概都有著墨;書寫卻不龐雜,井然有序,一氣呵成。

蕭邦是個既幸福又不幸的天才,他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忠於自己,他膽敢視自己為一名工匠,而不是藝術家;面對浪漫主義運動所賦予藝術家的功能使命,他不認為自己的音樂有功能,也從不認真察覺到自己背負著什麼任務。蕭邦只是單純相信:「音樂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和目的,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進入聽眾的靈魂深處。」末期浪漫派音樂家安東魯賓斯坦讚嘆道:「蕭邦是鋼琴的靈魂。」詩人海涅說:「他可以體現活在他靈魂裡的詩篇……他既不是波蘭人,不是法國人……,他真正的祖國是詩的夢想世界。」因此,蕭邦音樂出類拔萃的普世價值,吸引著歐洲之外的許多樂迷,兩百年後,他的音樂仍縈繞耳邊。

蕭邦是位風采天成的鋼琴家。 樂評家既優雅而精準文字寫著:蕭邦彈琴展現的是優雅和節制,纖細而修長的雙手極其靈巧地在琴鍵上跳過,看上去一點也不費力,沒有誇張的動作;他的觸鍵呈現出多彩多姿的微妙變化,對持音踏瓣的創新運用,加強了音調的變化;對彈性速度的應用,左手的節奏精確,右手對於樂句的處理卻讓旋律自由揮灑,給人即興創作的印象。加上他臉上和諧專注的神情,沒有揪眉,沒有激情,只是ㄧ副深思的表情,總讓人感覺這是油然而生的創作。讀著書中引述的種種敘述,你真恨不得進入時光隧道,親聆他彈奏自己的作品。

蕭邦也是天生的老師。他門下的ㄧ位職業鋼琴家說:「他是打從內心深處高高興興地每天花幾個小時,把全副精力投注在教學上。他心裡燃燒著一股神聖的藝術狂熱,從他口中吐出的每ㄧ句話都是一種刺激和一種熱誠的來源。」蕭邦努力為學生開啓音樂的世界。技術是啓動表達能力的方法,尤其是指觸的訓練,因為他相信聲音必須透過手指產生(唉~沒錯,蕭邦的踏瓣更難!所以別想用踏瓣去掩蓋觸鍵的拙劣和缺失)。他認為表達的關鍵在句法,音樂如同語言、如同歌唱。因此彈奏前對於作品內在結構進行分析是必要的,因應每個人對作品意義的解釋,風格可以有所不同,賦予音樂不同的表現方式。

某種程度,蕭邦也是位行銷天才,他具備音樂和社交上的天賦,應用自身的才華與朋友人脈對他的「忠誠」,而在法國很吃得開。他經常以賓客的身分受邀參加晚會,最後由主人禮貌性地請他彈奏一曲。隔天就收到主人送到家的禮物和酬勞,且不乏願意花大錢上課的學生,成為達官顯要為其千金小姐選課的搶手老師,光是教琴就讓他財務優渥又生活忙碌。每隔一陣子便在友人和金主的安排下,登台演出,並藉由出版音樂取得不定期但豐厚的收入。

世人常說蕭邦是愛國鋼琴家,他對於波蘭的愛國心和鄉愁反應在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他捐助波蘭的慈善機構、他與流亡海外的波蘭人為友、他未曾間斷地與波蘭的家人和朋友通信往來。音樂上,他的馬祖卡是波蘭鄉間經歷刺激啓發下的創作曲式和風格。不過,他與其他所謂民族主義的音樂家(如俄國五人團)大不同。作者說,蕭邦的做法不是把「民族」的意象或符號運用在音樂中,而是創造出一種凌駕於音樂之上的音樂風格,帶著「革命」的激情,給人一種精神上得勝的意念。「這種風格有助於塑造和影響國族本身。正因為如此,他才是這個國族敘事的核心;他與他的詩人和藝術家共同創造了這個敘事。」

看完這本書,我重新認識了蕭邦、他的音樂和他的時代。(不可諱言,來自許多電影、傳記、當代鋼琴家誇張的音樂詮釋,讓我對蕭邦產生一種「不浪漫毋寧死」的濫情印象。)一個動蕩而衝突的時代,凸顯出每個人的鮮明氣質和人生轉折。蕭邦是個天才,又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不矯飾而真實,卻又讓人捉摸不定。有人說他是天使、活在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裡,但他如同你我充滿七情六慾,為生活的繁雜瑣事所苦所惱。藝術是他所追尋的真理;國家、家人、朋友與情人的愛,是他無法抑制的情感。

我喜歡書最後的總結:人生如果可以解釋,那就不是人生了。而蕭邦終其一生,為了藝術為了愛。

因此作者帶給讀者的不是一個對蕭邦人生的解釋,而是以精準、生動、全面而層次多元的筆觸和敘事將讀者帶到蕭邦的人生,讓每個人自己去觀看。

後記:
書中詳盡地紀錄了蕭邦與喬治桑的一段情,這顯然在蕭邦的人生中影響甚巨。但老實說,真的很像連續劇 ,狂愛、占有、盲目和背叛,充塞著心理分析,足以另闢專文寫寫這部份的感想。另外,蕭邦與李斯特等友人的情誼和衝突,以及關於蕭邦健康狀態的研究,算是書寫蕭邦的一些調味料,凸顯這位音樂家身心折磨下創作美好音樂的堅持。

參考資料:
關於「為了藝術為了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