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9881/
終於看了第一部黑澤明電影。
1985年的作品《亂》,人稱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的晚年華麗之作。為紀念其上映30週年,特別進行4K修復,於2015年的坎城影展放映致敬。在去年(2017)九月,4K修復版重返台灣大銀幕。
(可知我雖被大師震撼到,但又是拖超久,生活「亂」到一個地步,激發了《亂》的心得要寫出來.......)
《亂》的題材源自莎士比亞《李爾王》,將背景改為日本戰國時代,講述老領主與三個兒子的故事。
一文字秀虎,在戰場征戰殺戮手段殘忍,而成一方霸主。年老之時,在一次狩獵宴會中,宣布將國土分為三份交給三個兒子,並由長子太郎繼承王位。此時三子三郎直諫,請求父親收回不智的決定。大主公秀虎對此大怒,與三郎斷絕父子關係,並將其流放。
礙於一文字家族勢力而等待時機的鄰國王藤卷氏,收留三郎,並把女兒嫁給他(實為收編其武力)。
繼承後的太郎,聽任妻子小楓進言,刻意疏遠父親,並削弱其勢力。大主公又怒,憤而離城,前去二之城投靠二子次郎。次郎接獲大哥通報,與太郎聯手打擊父親,只願意接待父親,不准隨從入城。大主公再怒,寧可帶著大批手下流浪,也不願屈就兩個兒子的要求。
在臣子建議之下,大主公一行人躲入三子原本受封的三之城。
此時,太郎與次郎雙方會師,進攻三之城。表面上,是擔心藤卷與三郎可能藉故攻打三之城,押走大主公,伺機攻佔一文字家族領地,必須先下手為強。實際上是為了一除父親勢力的後患,次郎還另有心機,因為他不甘父親傳位予大哥。
在淒厲血腥混戰之中,次郎的手下殺了太郎,次郎獲勝,太郎陣營全成了敗徒俘虜。
親身經歷家人相殺的大主公,雖保一命,卻也深受打擊而崩潰發瘋,逃到荒野,不知去向。
受俘的太郎之妻小楓,色誘小叔,不僅要求他對父親趕盡殺絕,還要他殺了向佛無害的正室末夫人,種種舉措使得次郎漸失家臣向心。
三郎聞訊趕來援救父親,並與二哥開戰,挾藤卷軍力,打敗次郎。這時才知一切謀略都是小楓的算計,小楓因其家族遭一文字秀虎所滅,她誓言毀滅仇敵一家以報仇雪恨。
荒野中,三郎尋獲被追殺的瘋癲父親,兩人相認。大主公終於知道真正愛著父親的只有三子,而精神稍微恢復。就在兩人要踏上歸途,埋伏野外的弓箭手射死三郎,大主公抱著愛子屍體,仰嘯悲痛而死。
嚴格說起來,劇情本身不是那麼流暢或合理,許多轉折牽強,片段性多於連貫性。也坦白說,《李爾王》文本本身就很有進入障礙,加上重新改編了故事背景和角色設定,對觀眾而言需要更多層次角度的轉換,也就困難理解感受李爾王/大主公內在心境如此複雜的轉變。
也許可以從電影中一些精準而充滿哲理的台詞,像是:
「身處瘋狂亂世,瘋了才正常。」
「看到無惡不作的人類相互才殺,神佛也束手無策。不求幸福而求悲,不求寧靜而求苦痛。腥風血雨,是神佛在哭泣。」
依稀隱約意識到黑澤明的訊息 — 亂象與紀律、虛空與現世、極樂與修羅地獄之類的 — 某種晚年之士對人生的體悟。
「亂」的根源,都是由人所種下,因此苦果也都得自擔自償。大主公當年滅了小楓一家,反過頭來因小楓而斷了一文字家後路。
有影評說,《亂》想說的是「業」,帶著深深的佛教省思。
但這心得就不分析文本(也沒能力分析),因為這不是這部片犀利傑出的地方。
第ㄧ次看黑澤明,關注點被他的場面調度所吸引。前面還是要冗長地寫了劇情,為了對照大師處理的神手。
整體場面zoom in zoom out調度與品質要求上的細緻和深思熟慮,在在展現黑澤明大師的手路。
長鏡頭、中遠景構圖驚人,雲天做佈景、山野是舞台,地水風火霧雨是劇場效果。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9881/mediaviewer/rm3264422144
許多角色心境的轉換與情節推展的暗示,僅是透過天上雲朵和光影和風的狀態去映照。想必是那種要等光線、等風、等霧、等雲的拍攝方式。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9881/mediaviewer/rm1920267264
調度滂礡場面寫實而霸氣:大量演員、馬匹、盔甲、火砲、弓箭,戰爭火燒城真的燒到煙霧瀰漫。
這些大場面除了是預算堆出來的,怎麼調度拍攝對外行人來說真是一團謎,只可想像需要專業高水準和全然投入團隊,才可能實現。
對比場面的大器和留白效果,演員表現則需做到精細,並發揮表演力道與背景抗衡。例如騎馬的場面、在曠野奔跑、武戲的動作等等,必須在長鏡頭下或者群體場面中,仍讓觀眾清楚觀看到所有細節;另也可想像,長鏡頭下,一連串動作必須一氣呵成(如一幕,大主公發瘋,赤腳跑向荒野,一直跑一直跑,然後他的隨從要從後面,一直追一直追,還要狂呼「主公~~~」,直到兩人的身影消失隱沒到荒野盡頭),對演員身體表演和體能要求極高。即便是靜態表演,坐在那,面對鏡頭的捕捉,也都需要扎實身體訓練,來呈現角色當下的狀態。
而作為肢體語言的身體動作,一直是黑澤明所重視的風格標記,設計細微。例如,大主公發瘋後流浪到一個黑暗的茅草屋,收留他的屋主鶴丸,起身後一個摸牆壁的動作,我就心想,這人是眼盲吧?接著台詞說,「我不需要光線」便驗證了假設。
片中的幾個段落在感官上震撼,在手段上更是無法忘懷。
堪稱影史經典的戰爭鏡頭 — 三之城對幹,意在表現權勢與人性的崩解,必須營造出人間煉獄的感覺。最血腥的事,沒有任何台詞,完全從畫面上訴說。但最絕的是,武滿徹配上的音樂絕美空靈,出現強烈對比,難道真是那所謂「悲劇淨化人心」的精神?頗為令人感到沈重而難耐。
接替著屠城場面,由仲代達矢所飾演的大主公,守在三之城天守閣上。
photo source: http://realsound.jp/movie/2017/04/post-4602.html
四面八方的火箭交錯、血濺四處、殺戮哀嚎連連,他的表情又驚又定,既感窮途末路,但當年見識腥風血雨的梟雄霸氣也依舊未失。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00000000089881/
然後他走出天守閣,背後的城滿佈紅色焰火加上灰白黑的濃煙,身穿紅底白袍的主公,從中正的石階走下。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89881/mediaviewer/rm466822144
此時演員的氣場狀態令人屏息,一代領主走向崩潰,仿若身裹著不可預知的風暴,簡直可怕,黃紅軍見他也只能分開讓路,讓他活著走出三之城。(事後去看幕後花絮,說這場戲四億日圓,所以演員壓力超大的,一個跌倒閃失四億就沒了......)
挑撥離間導引悲劇發展的關鍵人之一小楓,她的復仇意念無比決斷、始終如一,是亂世與失控下的對比。她有三段戲非常精彩。
第一段是次郎攻下三之城後,她捧著太郎盔甲狀似向次郎輸誠,一轉瞬持刀要脅,然後又馬上進入引誘的戲碼,身體動作、姿態體位和整體構圖精準銳利,果真是狠角色的女人。
photo source: https://iamyouasheisme.wordpress.com/2010/05/11/ran-2/
第二段戲她要求次郎殺了正室末夫人,懦弱的次郎叫家臣阿鐵下手。阿鐵拿著包著球狀物的布巾前來「驗收」,反倒是次郎焦慮到不敢看,可小楓毫無懼意打開,結果竟是狐狸頭的石座。小楓氣炸,諷刺她為狐狸精的阿鐵得意的很,次郎只剩下尷尬和羞恥,超有戲的。
https://eng3122.wordpress.com/group-1/jenna-test/ran/
最後一段在三郎率軍討伐二哥時,阿鐵誓死防守,需要了斷的時刻迫近,他和次郎上樓找小楓興師問罪。小楓坐定聞風不動(死前遺言的那種橋段),冷冷地但好似大功告成般的滿足只說,她誓言毀滅一文字家、親眼看見一文字國城燒毀。阿鐵也不輸小楓的氣定神閒,沒有半秒遲疑,立刻揮刀,鮮血潑濺在白牆上,兩人殺得、死得超酷!(杵在那的次郎貌似還驚嚇中,阿鐵就丟下一句話:主公,沒時間磨蹭了,你趕緊自我了斷!意思是我還忙得很,別讓我還要分心......阿鐵是個蠻搶戲的配角......)
大師的處理果然不拖泥帶水。
最最最高段的地方在結尾。根本不需要再交代什麼關於一文字家的結局:一之城被攻下了嗎?屍體怎麼下葬的?
在血色般的殘陽裡,眼盲吹笛人鶴丸的身影,站在頹敗的城堡廢墟上。眼盲的他緩步向前,極可能無察失足,僅是一瞬間,仿若感知到什麼,他止步。
這樣一個鏡頭,格局強大,大師手筆......(然後片尾跑演職員表,才知道演鶴丸的竟然是19歲的野村萬齋啊!)
人稱「世界的黑澤」,除意指他將日本電影帶往世界舞台的成就,也在於他所展現近於西方電影風格,對比小津安二郎那種更為「日本」的靜態含蓄和諧的視角。但在《亂》裡,他卻相當「日本」:鏡頭中有種強烈「型」的美學,畫面感、演員表現、包括服裝化妝,具有舞台戲劇的張力,確有華美之感,只是形式上的詮釋多於內在真實狀態的流露傳達。作為觀眾,觀賞的感受上有些空虛,但感官上的衝擊,還是挺驚人的。
如果《亂》作為黑澤明生涯尾聲的奮力一搏,是這樣的手筆,那我一定要去看他真正經典巔峰的《羅生門》和《七武士》。
延伸影音:4K修復版Official Trailer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