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天氣,就是這首曲子了!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The Tempest" | Daniel Barenboim
1800-1802年是貝多芬相當痛苦的年間,儘管此時的他已獲得音樂生涯的成功與名聲,他發覺自己的聽力正在消退,陷入內在的不安。
他曾試著尋求治療,但在發現治療無效後陷入絕望,甚至有了棄絕自殺的念頭。
但貝多芬從來都是與命運在奮鬥的,看似悲劇性的病情,只會激發他找尋更多戰勝之道。
這是貝多芬內心靈性與整個音樂創作向上昇華的轉化時期,音樂中他更真實流露內在世界的不安、矛盾、衝突,卻也有著更強烈的求生意志與突破限制的力量。
這首鋼琴奏鳴曲被視為貝多芬這段深受危機打擊心境轉折的反照。
第一樂章,自平靜中浮現,接著頓時出現狂風暴雨,起伏、憤怒、搏鬥、不安的感覺。整個樂章在緊迫與鬆緩之中交錯。第二樂章是種撫慰,婉約的抒情,宛如自然中神聖而純真的力量。第三樂章三連音充滿流動感,如不斷向前奔去的步伐,散發正面帶著希望的情緒,但終究是小調,彷彿是完美理想尚無法觸及的感傷。
聽著窗外的雨聲,百感交集~
最壞的天氣,最壞的時刻,接著到來的是?
P.S. 跳脫情緒的部分,第三樂章Allegretto真是謎似的,速度、表情到底該如何才是貝多芬寫在曲子裡真正想要表現的?光是用觸鍵/踏板使用方式和速度表現,就可以把鋼琴家的詮釋分成幾大類:有人彈得簡直是進入浪漫派氛圍,但和前面兩個樂章失去連結感;有人卻彈得非常斷、脆,重量和聲量大膽放,強調轟隆般不可抗的宿命力一樣;有人則是速度飛快,一去無返的決心般。
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 Jun 03 Sat 2017 20:36
Tempest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