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絲路上的珍珠寶石
撒爾馬罕(Samarkand)是烏茲別克第二大城,人口達四十多萬。Samarkand是與羅馬、雅典、巴比倫同等古老、有超過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城市。它豐富的文化地景深深吸引學者遊客前來:亞歷山大東征來到Samarkand時說,「我聽說這個城市很美,但想不到它是如此美麗而雄偉。」古代阿拉伯手稿記載Samarkand是「東方的寶石」(Gem of the East);許多詩人說它是「東方的羅馬」、「東方伊斯蘭世界的珍珠」;歐洲人說它是科學家之國。
Samarkand最著名的還是「大絲路大城與文化的十字路口」的歷史文化地位。古城區的建築和城市景觀不但展現許多古老文明的遺跡,也是伊斯蘭文化創意的傑作與學術中心。城市中的主要遺跡如Bibi Khanum Mosque和Registan Square,在整個西起地中海、南到印度的區域中,扮演種子的角色,為伊斯蘭建築發展的典範和散播的源頭。除了文化面的意義與重要性,它見證中亞十三世紀至今政治史演進。在2001年Samarkand適逢建城2750年紀念,它的舊城區正式列名世界遺產。
條條大路通Samarkand,Samarkand不是一日造成
Samarkand起源於Arasiab的小丘上,西元前八到七世紀時開始有人居住。Abrasiab的東方和北方有河流和運河屏障,南方有深谷,因此具地理特性的優勢。當時Samarkand屬於波斯人活動的地區,考古認為Samarkand是古代Sogdian轄區的首都。
西元前四世紀 (329 BC)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此地,之後透過Bactriya王國延續希臘的影響力。不過Samarkand這個區域在阿拉伯人入侵前,跟希臘與波斯都維持著疏離的關係,沒有依賴帝國而發展。反倒因為絲路開通,位居重要貿易路線的地理位置使得Samarkand在四到八世紀蓬勃發展:五到七世紀時由突厥王國統治;七到八世紀時,Samarkand還向唐朝朝貢,並習得造紙術,將這項發明往突厥、伊斯蘭世界的其他地方及歐洲傳播。
到了八世紀,阿拉伯軍隊攻陷Samarkand,從此Samarkand進入突厥化與伊斯蘭化的世界,陸陸續續有波斯的Samanids、Kara-Khanid突厥、塞爾柱突厥 (Seljuk Turks)、Kara-Khitan和花剌子模 (Khorezmshah)統治。在這段期間,Samarkand成為東方回教世界的文化重鎮,城市逐漸往南發展擴張,水利系統完備,以人口來看,當時城市規模甚至比今日的還大。
但和其他繁榮的中亞城市一樣,Samarkand無法逃脫蒙古西征的風暴。十三世紀 (1220)時成吉斯汗將Samarkand鏟為平地,Afrasiab最後被廢棄,整個城市花了數十年才從屠城中慢慢恢復。十四世紀帖木兒 (Timur) 崛起後,Samarkand慢慢在城市原址的南方再度發展,成為橫跨印度、中亞、土耳其的帖木兒帝國首都。這是Samarkand歷史上最重要的發展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上都有長足的提昇。
到了十五世紀,烏茲別克人開始控制Samarkand,Shaybanids人成為這區的領導者,接著Shaybanid王國把首都遷往Bukhara(布哈拉),Samarkand又開始衰退。從1784年開始,Samarkand受Bukhara汗王所統治。
十九世紀帝俄將勢力觸角伸入中亞時,Bukhara汗王在俄國人猛攻下落敗,Samarkand落入帝俄統治,之後成為俄屬突厥斯坦(Russian Turkestan)的首都,1888年裡海鐵路(Trans-Caspian Railway)通車後,Samarkand的重要性再次提昇。俄國革命後,Samarkand是烏茲別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直到1930年遷都Tashkent(塔什干)為止。
Samarkand的歷史進程為城市帶入波斯、印度、蒙古、西方與東方文化的元素和影響,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代表登峰造極伊斯蘭藝術文化的建築群,也是當年帖木兒帝國頂盛時期的縮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