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目前分類:旅行 - 中亞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旅行後總不免為旅程打個分數,評評看錢花得值不值得。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放與管制

蘇聯解體後的各個獨立共和國馬上面臨「路線」的選擇問題。中亞幾國裡,哈薩克在開放路線上搶第一,吉爾吉斯也傾向開放,烏茲別克則相對保守,仍在政治經濟上有所管制。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與舊,真與假

烏茲別克因為過去許多征服者的摧毀和地震失去不少歷史古蹟,在烏茲別克的幾個主要城市中到處是仿舊新建的「古蹟」。辯論總會圍繞著「何謂真?何謂假?」的議題產生。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商業化

宗教學校在修復後,從外貌上重現當年伊斯蘭學術中心的場景:教室與學生宿舍圍繞著中庭花園,舒適幽靜的環境確實是學習和提升心靈素養與智慧的好地方。但現在學校的教室都物盡其用,變成一間間的工作室和賣手工藝的商店。博物館的館長美其名請他的一位書法老師來介紹阿拉伯文字書法藝術,但其實也等待觀光客購買作品以貼補收入。音樂家和製造樂器的達人彈奏介紹多樣的烏茲別克樂器,觀光客買樂器回家的不多,但大多不吝嗇買片音樂家自燒的音樂CD。連國寶級的陶藝大師,他的家人也得兼起接待觀光客的生意,一方面介紹陶藝大師的才氣風骨,散播陶藝技術與文化,另方面收點餐宿費用順道賣些陶器。許多賣手繪精工畫和手工藝品的職人都自稱藝術家,驕傲地說「I am an artist!」他們的弟子也都無比尊敬地稱道「my master」如何如何;他們大多打扮整齊,穿著西裝,梳妝清爽,看來更像個生意人;他們招攬生意販售商品時,專業如頂尖業務員或專櫃小姐,沒有絲毫「出賣藝術」的罪惡感或不安。但從歷史淵源看,中亞自古作為商旅貿易的十字路口,經商買賣的血液或許早就不分職業專長,一代代傳承下來了?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殖民主義與去殖民主義

中亞的歷史是權力傾軋的歷史,破壞與建設常是一線之隔,或許也可說是一體兩面。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語言、知識、權力

語言通譯不是現代的產物,自古就是文明交流傳播的關鍵。

當年張騫負命通西域卻被匈奴人俘虜,軟禁期間他學會了匈奴語,和看管他來自西域的士兵學了突厥語,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難怪他在通西域的過程中可以達成使命,與這麼多部族及國家溝通傳達漢朝皇帝的策略規劃。成吉斯汗建立歐亞大帝國時深知帝國統御少不了語言和溝通,他請了很多外國人(色目人)到東土教授語言,以非常系統化的方式培訓語言通譯人才,確保大帝國境內溝通和傳令的暢流無阻。當十九世紀的探險家Przhevalsky走訪東亞、中亞時,他倚靠團隊中的翻譯人才,作為他探索風土人情的的口和耳。跨國的語言人才從來就不是今日社會才有的需求,而是文明交流發展必備的條件。

但自古文明交流是否總存在著權力卡位(power struggling)的意圖?語言的使用反映統治象徵,也是統治的工具,主流語言象徵主流勢力,掌握語言就掌握思想。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can speak English or I can speak in English?

「英文無用論」或許太獨斷了,也許該說,英文有人用,但沒那麼好用。在中亞,多數教育水準中上的人都輕易地操三種語言以上:母語、俄文和一個外國語 (英文、德文等等)。一些城市和景點的導遊仍可以英文溝通:Bukhara的導遊乍看超像印度人,英文講起來也有印度腔,他頗愛用英文補充介紹一些事;在吉爾吉斯Karakol Przhevalsky博物館導覽員的英文介紹充滿熱情。他們的英文感覺挺流利,正當你以為可以用英文發問、多了解一些事之後,你才發現,他們對於自己要講的主題的英文熟悉萬分,用英文自顧侃侃而談,但無法去處理「講稿」以外的語言問題。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語無用論?你需要功能正常的一對耳朵和一張嘴

在中亞旅行,若不諳當地語言或俄語,你需要關鍵的中間人協助翻譯溝通。

在烏茲別克時,我們的導遊兼翻譯是住在當地三四十年的陳媽和她兒子Anton。陳媽老家在東北,年輕時在莫斯科唸書,大學畢業後遭逢中國共產黨「解放中國」,她和先生決定留在蘇聯但離家近的地方,最後選擇烏茲別克落腳(參考人物篇 - 陳媽)。她的中文與俄文非常流利,都是大學教授級水準,也把在烏茲別克出生的兒子Anton的中文教得不錯。有陳媽在,在烏茲別克的溝通模式是,各個主要城市、景點或博物館的當地專業導遊以俄文講解,再由他們翻譯。他們也協助行程中任何需要的溝通。整體來說,沒有太多溝通障礙和理解落差。

到了吉爾吉斯和哈薩克,我們有個講俄文的導遊和俄翻中的翻譯。這位翻譯有個山東老爸和俄羅斯媽媽,在新疆住了頗長的一段時間。從她與俄文導遊的對談猜測她的俄文還算流利,但她的中文帶著很濃很濃的山東腔(「俺」不「動」「折」是「煞」意「四」<�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折」個「增模樣」<�這個怎麼樣>),我們後來不太厚道,暗稱她為「山東大嬸」。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你說啥?

很多人問,中亞人使用哪種語言?答案其實很直接:烏茲別克人講烏茲別克語,哈薩克人講哈薩克語,吉爾吉斯人講吉爾吉斯語,塔吉克人講塔吉克語。

語言的使用乍聽下好像十分複雜,但這些語言都屬突厥語系,在發音、字彙和語法上有許多相似處,因此就算不識對方語言,各國還是可以了解對方七八成意思。若要學習對方的語言,因有語系的共通基礎,也很容易上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茲別克的結婚大事需要家中老小頭腦清楚打點大小事,還要精力充沛度過長日長夜,但最根本的是要有充裕的「經費」來成就風光熱鬧的婚禮。不是為了面子,而被視為基本的要件。

男方的父母要負責為新人準備房子,女方的父母則要負責新人新婚前幾年所有家居所需。父母為了小孩的未來,幾乎是花大半人生賺錢存錢。有女兒的人家,除了把女兒「給」另一個家庭外,女方父母還得準備許多座墊、被褥、枕頭等居家用品給新娘、親家、和近親,準備嫁妝可花費大把銀兩。再加上婚禮本身的支出,光是「普通」等級的就很花錢。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亞旅行時,中亞風伊斯蘭建築看到最多,涼菜種類吃到最多,這些都不稀奇。特別的是,你可以一天在幾個景點就遇到近十組結婚新人。是不是我們頻頻遇上好日子呢?還是中亞有所謂的「十一月新娘潮」?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時代、新生活、現代購物商場

傳統市場代表著中亞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代化的購物環境則是現代中亞的另一種縮影。

百貨公司和精品店在中亞的大城市並不陌生,但大多數是俄資、土資或其他外資。Tashkent的Navoi Theater附近是熱鬧的商圈之一,看到Hugo Boss等名牌,Mango、Levi’s之類的店也有,但價格不低,樣式不太合我們品味。還有一家好幾層樓的百貨公司,帶著那種蘇聯國營百貨公司的味道:大,但東西很有限,服務人員很多,但沒什麼人真正在服務客戶。趕在天鵝湖開演前,我們很匆忙地逛了一樓,幾乎都是賣紀念品的櫃位,和一些當地人應該沒興趣買的高價電器珠寶等等。服務員互相聊天,不過還算熱情招呼觀光客,沒擺著晚娘臉色。直奔CD店,我們打算買幾片烏茲別克的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工作人員很年輕、很熱心、英文講得不錯,讓我們試聽,還推薦幾張專輯和這些專輯裡的主打歌,會直接快轉到副歌,他自己聽得很開心。不過,這些可能都不是正版的,因為付完帳後他還好心要先當場試聽確定沒問題,難不成怕沒燒好?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烏茲別克時,導遊們就不斷提到哈薩克近年來的開放經濟和蓬勃發展,隱約透露一絲欣羨之情。對於哈薩克,本來預期看到歐俄的影子,不過短暫兩天的停留接觸卻看到發展中國家的窘況和矛盾。

Almaty (阿爾馬地)是哈薩克的前首都,舊名Alma-alta(阿爾馬他),是哈薩克最大的城市,有一百二十幾萬人口。雖在1998年後失去首都的政治地位,它仍是哈薩克的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的歷史雖可回溯至銅器時代,但文化古蹟的傳承十分薄弱,歷史博物館中的展覽乏善可陳,且是以哈薩克的其他地區為主。Almaty的基礎還是以帝俄與蘇聯時代的建設為主,為它帶來西化與俄化的色彩,城內所謂的古蹟僅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爾吉斯民俗音樂:綠、褐、藍、白相間的圖象

行程在吉爾吉斯安排欣賞民俗音樂,和烏茲別克的歌舞晚餐秀很不同。

一個樂團被請到我們在Karakol的飯店進行專屬表演。就在準備開場前,全區突然大跳電,結果表演在燭光中開始。這個樂團慎重地穿上傳統服裝,成員有一位打擊手,四位樂師和兩位歌手。沒有燈光、食物和舞蹈分散注意力,我們得以專注聆聽音樂本身。這場民俗音樂演出讓人驚豔,樂團演出上上水準。從民俗音樂中能很感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特質和其獨到的傳統與生活價值。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ssyk Kul湖區最大的城市與行政首府是Karakol。它最早只是個帝俄的軍事前哨基地,隨著當時帝國發展地理探險活動才慢慢發展起來。1880年代,大批中國回族跨過天山逃到Karakol,促成人口成長。

1888年,沙皇為了紀念病死在Karakol的探險家Przhevalsky (參見人物篇Przhevalsky),把Karakol改名為Przhevalsk。但當地吉爾吉斯人對於俄國人或Przhevalsky都沒太多好感,1921年時曾一度在抗爭中將名字改回Karakol,但1939年又再次更名回Przhevalsk,直到蘇聯解體。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勢造英雄

Przhevalsky這個人的歷史定位如何,端看從哪個角度檢視。他是個勇敢的探險家、有膽識的旅行家、熟知地理學與生物學的專家。在探險背後支持他使命必達的理念除了對拉薩的夢想外,就是對沙皇的忠誠,讓他也是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中的一個打手、一個間諜、一個帝國主義擴張的先遣部隊,他難掩對其他民族的偏見,他爭搶從西方觀點定義東方的先行權。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zhevalsky其人其事

Przhevalsky是波蘭後裔,年輕時在聖彼得堡軍事學院求學,之後在軍隊服務。1864年他成為華沙軍事學校的地理老師。在1867年,他被派往西伯利亞的伊爾庫什克(Irkutsk貝加爾湖旁的大城),開始他的探險生涯。第一次重要任務是去調查烏蘇里江(Ussuri River)流域,他從河流的源頭---滿洲東部的興凱湖(Lake Khanka),一直到與阿姆河(Amur River)的匯流點,特別深入探勘河岸高地和Sikhote Alin山脈。後續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往海參威(Vladivstok)的鐵道就是沿著這次勘查路線而建。

隔年他開始了中亞的四次大旅行。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塞克湖相伴的Przhevalsky博物館

抵達Karakol之前,我們參觀了Przhevalsky博物館。從翻譯轉達導遊的一連串說明中,礙於她的翻譯品質,我們一直不知道Przhevalsky何許人也,隱約聽出這人好像發現很多動植物。這「Przhevalsky」聽起來好耳熟,好像曾在哪裡聽過。既然都有個博物館,他一定是個有名的人,就到博物館看個究竟。

博物館座落在美麗的湖畔花園中,有位金髮碧眼、滿嘴金牙、穿著超級誇張的毛皮大衣、高大的女人,站在入口迎接我們。她開口用濃濃俄國腔的英文自我介紹,我想有她的英文導覽,我們會比聽俄翻中的說明更清楚Przhevalsky其人其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抵達Hotel Aurora時已大約八點,看不清飯店外觀。一進門並沒有給人飯店的感覺,入口是商店、頗為隨性的沙發休息區,整個裝潢明顯過時,燈光也老舊不明亮,check in 的接待櫃台很像電影院票口,大廳的感覺反而較像度假村或水上樂園的入口。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天兩夜環湖去

Issyk Kul可說是吉爾吉斯行程的重頭戲,我們花了三天兩夜的時間繞湖一周,一晚睡在北岸Cholpon-Ata一帶的老蘇聯飯店Hotel Aurora,另一晚在Issyk Kul湖區最大的市鎮Karakol。

雖然有很長的拉車時間,但美麗的湖景和鄉村放牧景色是最大的收穫。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