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茲別克時,導遊們就不斷提到哈薩克近年來的開放經濟和蓬勃發展,隱約透露一絲欣羨之情。對於哈薩克,本來預期看到歐俄的影子,不過短暫兩天的停留接觸卻看到發展中國家的窘況和矛盾。
Almaty (阿爾馬地)是哈薩克的前首都,舊名Alma-alta(阿爾馬他),是哈薩克最大的城市,有一百二十幾萬人口。雖在1998年後失去首都的政治地位,它仍是哈薩克的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的歷史雖可回溯至銅器時代,但文化古蹟的傳承十分薄弱,歷史博物館中的展覽乏善可陳,且是以哈薩克的其他地區為主。Almaty的基礎還是以帝俄與蘇聯時代的建設為主,為它帶來西化與俄化的色彩,城內所謂的古蹟僅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
幾個主要的景點是建於十九世紀末、沒用半根釘子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Zenkov Cathedral)和紀念二次大戰對抗納粹犧牲的哈薩克軍人的Panfilov花園。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去俄化的行動十分積極,相對於Tashkent(塔什干)或Bishkek(比許肯特),在Almaty,蘇維埃的影子和痕跡很淡。中央博物館就是從舊有的列寧博物館改建,建築物本身雖具強烈蘇維埃風格,展覽內容卻儘淡化任何蘇聯事物,改為彰顯哈薩克的民族歷史和新哈薩克政府的「豐功偉業」。
例如共和廣場,是過去的行政中心,在首都遷往Astana後重建為紀念性質的地標。高聳的紀念碑上站著代表哈薩克古代源始的「黃金戰士」,廣場週邊圍著銅鑄浮雕講述哈薩克自古到近年共和獨立的歷史。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蘇聯垮台後的第一任哈薩克總統Nazarbayev到現在仍居總統位,在民選制度下,他永遠獲得九成以上支持率,任期與連任次數絕對可以修憲法理化。若沒有任何意外,Nazarbayev至少在2013年前都合法在位。
或許政治興替往往只是把一種意識形態換成另一種罷了。
街上的招牌大多只剩下哈薩克語,俄文標示已不易見,次要輔助的語言反而以英文居多。近五年來大量開放外資,到處是大張旗鼓的建案海報、正在施工的新建物、新工程,西方資本大量入侵。最顯著的現象是大量湧入的人口和汽車,但城市的擴張和容載卻跟不上改變的速度。直接的後果是交通阻塞、到哪裡都擠滿人、空氣品質不良。所謂的舊城區既沒有更新修繕也沒有保存的動作,直接的觀感是殘破、混亂,且有繼續頹敗的傾向。
原本應是被天山環抱的Almaty,在都心新建高樓的阻礙下,看不見天山山峰,唯獨在開往山區度假勝地Medeu的路上瞥見山頭白雪和常青樹林。但沿途遍佈新貴們的度假豪宅別墅和大興土木中、等待市場金流人流的resort和飯店。
Almaty的人很時髦,意氣風發,似乎看過太多世面了,對外來客沒什麼好奇心。城市的所得水準和物價水準和台北相仿,外國品牌專賣店的assortment比台北還更豐富。他們與西方越走越近了。
如果Almaty象徵哈薩克發展的縮影,我確實從這個城市看到無限潛力和爆發力,但其金錢經濟外的文化面與社會價值面卻令人擔心。不知道哈薩克人是否還會保留草原部落傳說養鷹人的豪情和過去東西文化激盪下的精采內涵?對於自然的渴望與熱愛還剩下多少?追求工商進步與物質豐厚的生活之餘,人文與環境永續經營是否仍留在心裡?
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 Aug 02 Sat 2008 12:31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Almaty (阿爾馬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