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麓的熱海
Lake Issyk-Kul(伊塞克湖)位於天山北麓,海拔1600公尺,170公里長,70公里寬,深達668公尺,面積有623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九大湖、世界第二大高山湖。它的夏季水溫攝氏20度,冬天不結冰,Issyk就是溫暖的意思,中國古籍稱它為「熱海」。
它匯集天山流下的雪水,水質微鹹,富含礦物質,是水療盛地。
關於Issyk Kul的形成有許多傳說。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旅行 - 中亞 (62)
- Jul 03 Thu 2008 09:56
2007 中亞拼貼 – 自然景色篇之Issyk-Kul (伊塞克湖) (1)
- Jun 29 Sun 2008 11:00
2007 中亞拼貼 – 國家概況篇之Kyrgyzstan (吉爾吉斯) (3)
四十個部族的國家
吉爾吉斯人口中約七成是吉爾吉斯人(Kyrgyz),他們是屬於游牧民族,傳統上居在蒙古包便於遷徙。現代的一些畜牧人家也繼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夏天時把羊群及牲畜趕到高山地區,天氣轉冷時再回到山下,屬垂直放牧的類型。游牧民族的天性讓他們嚮往自由、直爽、但也容易滿足,整體來說友善有禮。
他們的長相很「亞洲」:單眼皮或內雙,烏黑的長髮,稍挺的鼻子卻有類似蒙古人的顴骨輪廓,混著點伊斯蘭的味道(很難形容,要自己體會想像看看),身材不高但纖細,有種特殊風情。
不過這也只是約略的印象,因為吉爾吉斯實際上種族眾多,難以某種典型概括而論。
- Jun 28 Sat 2008 11:23
2007 中亞拼貼 – 國家概況篇之Kyrgyzstan (吉爾吉斯) (2)
俄國的秘密花園
吉爾吉斯的歷史可回溯自西元前二世紀,吉爾吉斯人最早居住在西伯利亞中部葉尼塞河谷上游,幾百年來四處遷徙,與許多突厥系統和波斯系統的游牧種族融合。在九世紀時打敗維吾爾汗國(Uyghur Khanate),遷移入天山山脈。十二、三世紀時因蒙古人擴張,吉爾吉斯人被迫繼續南遷,來到今日活動的區域。
十九世紀初葉帝俄勢力進入,當時俄國人稱這個區域為Kirgizia,最後正式併入俄羅斯帝國。
- Jun 25 Wed 2008 23:09
2007 中亞拼貼 – 國家概況篇之Kyrgyzstan (吉爾吉斯) (1)
吉爾吉斯對很多人來說是個聽過名字卻不知道在哪裡的國家,看到它的英文名稱Kyrgyzstan可能有舌頭打結不知如何發音的反應,無法一次就把這個有y有z的國名完整正確拼對。我對它的印象從「綁架新娘」的紀錄片開始,它類似人間淨土的自然景貌深深烙印在腦海。
- Jun 21 Sat 2008 11:41
2007 中亞拼貼 – 人物篇 (1-2) 烏茲別克導遊陳媽
陳媽第一絕:體力驚人
做為一個導遊,陳媽算是非常認真投入,也頗為稱職,貼心照料的部分就不多說。她每天會比我們更早出更晚歸,半夜得起床的早班機照樣送機。景點參觀也都跟著步行,速度不見落後。在車上,我們有時忍不住要小睡片刻,她總還跟司機聊天。但她其實已經快七十歲了,有這樣的體力和活力十分驚人。
陳媽第二絕:一流說書人
- Jun 20 Fri 2008 09:05
2007 中亞拼貼 – 人物篇 (1-1) 烏茲別克導遊陳媽
邊寫遊記邊回想,導遊還真是這次中亞旅行的關鍵人物:他要導覽、他要翻譯、他要處理我們一大堆臨時的要求。沒了導遊,因為語言不通,我們的溝通能力大打折扣。
我們的烏茲別克導遊何許人也?
- Jun 14 Sat 2008 07:33
2007 中亞拼貼 – 娛樂篇 (3) 烏茲別克複合式娛樂場所
烏茲別克複合式娛樂場所:大開眼界
旅程走了一個禮拜,老爸老媽對涼菜與風味餐失去忍受能力,但又不想吃半調子中國菜,還在Samarkand時就吵著導遊安排韓國菜。結果導遊大費周章在離Tashkent市區較遠的地方,訂了個local熱門韓國餐廳。
看完不符水準的天鵝湖後,約已晚上九點半,忍著精神的空虛和肉體的飢餓,開了半小時的車到了市郊的韓國餐廳,希望可以好好吃頓飯。
這餐廳的樣子完全超乎想像,入口處像個花園啤酒屋,有蠻大的停車場。一進門音樂震耳,陣陣煙味,出入人群都打扮濃豔,沒有餐廳的感覺。所謂熱門是生意在各個時段都好,符合各種族群的需求。若有許多入時的年輕人聚集,那更有加分效果。這家是餐廳兼酒吧兼舞廳,賣的菜也不是真的韓式,韓式、烏式、俄式都有。這樣複合式的經營法,讓它確實符合「熱門」的條件。
- Jun 08 Sun 2008 10:13
2007 中亞拼貼 – 娛樂篇 (2) 烏茲別克芭蕾 Ballet in Uzbekistan
烏茲別克芭蕾:看到無話可說
當年的蘇聯除了是個政治軍事強權外,也是個文化強權。一般人常有個認知,前蘇聯共和國必定也被老大哥調教出和莫斯科差不多的文化水準。於是乎,同團長輩認為,Tashkent應該也有不錯的芭蕾或歌劇可看,極力要求導遊幫忙做些安排。為了臨時追加的天鵝湖演出,我們還費了一番功夫調整Samarkand和Tashkent的行程。但老實說,我蠻懷疑表演水準是否有到非看不可的程度。
- Jun 03 Tue 2008 13:44
2007 中亞拼貼 – 交通篇 (3) 塔什干地鐵 - 華麗的樣板
Tashkent(塔什干)的地鐵就像莫斯科的地鐵一樣已成為觀光景點,當年莫斯科一手規劃主導地鐵興建,Tashkent成為中亞地區唯一有地鐵的城市。莫斯科有目的地移植蘇維埃的樣板到中亞來,同時操縱蘇維埃意識形態,控制烏茲別克民族主義。雖有著這樣的政治宣傳目的,但地鐵建設確實為Tashkent的居民帶來許多便利,也留下值得參觀的建築風貌。
地鐵在1973-1977年間建造。到現在為止,Tashkent共有3條路線、36站。每一站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地鐵站或列車都十分乾淨整潔。
- May 28 Wed 2008 09:41
2007 中亞拼貼 – 交通篇 (2-2) 火車 - 烏式火車文化現形記
上了車後問題來了。車票上沒有指定座位,只寫著「列車員會指示你的位子」。不會跟飛機一樣買了劃位票卻成了所謂的自由席吧?原本很多不買車票的乘客會用少於車票票面價的金額賄賂列車員無票上車(進月台應該也是比照辦理)。當買票的乘客上車沒位子時,列車員就會趕走沒買票的人。但因為他們已經收了「賄款」,總會盡量安排座位:在空地上搭架活動椅子放軟墊、或讓出自己的休息室讓人進去坐等等。這還真是一種特殊的火車文化,又是在失序中產生秩序、一種無規則的規則。
- May 27 Tue 2008 09:35
2007 中亞拼貼 – 交通篇 (2-1) 火車 - 烏式火車文化現形記
原本行程中沒有任何搭乘火車的安排,但半自助就是有這樣的彈性,在有心人拼命鼓吹、願意自掏腰包買個體驗的情況下,導遊東喬西喬和司機先生商量,把從Samarkand(撒爾馬罕)拉車回Tashkent(塔什干)的安排改成坐火車。
「搭火車」,用想的不是件難事,不就是買票、上車、坐車、下車嗎?但事實卻沒想得容易。
- May 25 Sun 2008 10:01
2007 中亞拼貼 – 交通篇 (1) 飛機 - 戰鬥機的飛航技術,怪異的機上服務
很多朋友知道我要去烏茲別克,都問「怎麼去?」大部分人知道它在哪,卻不知怎麼把台北和Tashkent(塔什干)畫上連線。其實航程並不複雜,我們先到曼谷,再轉乘烏茲別克航空直接到Tashkent,兩段飛航時間加起來才八、九小時左右。
圖Tashkent和烏茲別克位居區域樞紐之便,烏茲別克航空似乎主導中亞跨國航線。對於烏茲別克航空,我沒什麼太高的期待。反正旅行越有隨遇而安的心情就越不會失望抓狂。
- May 23 Fri 2008 08:50
2007 中亞拼貼 – 購物篇 (1-2) 標準東方味之烏茲別克市集 (chorsu)
後來到了Samarkand(撒爾馬罕),參觀行程之一也有Bibi-Khanym Mosque隔壁的市場,這號稱中亞地區最古老的市場之一。
不像在Tashkent逛市場時大部分是開眼界,這次我們有著蠻明確的購物目標,因為離開Samarkand回到Tashkent後,就沒時間再買烏茲別克的土產和紀念品。嘴裡雖然說看情況,但有點勢在必得的心態。
入口處就有一攤攤賣羊毛和絲製圍巾的商店,這是我們設定的購物目標之一,所以馬上詢價。但台灣來的女人在價錢上絕不妥協,演技也都一流,心裡就算愛得很也都可以假裝可有可無的樣子放下就走。
- May 21 Wed 2008 13:10
2007 中亞拼貼 – 購物篇 (1-1) 標準東方味之烏茲別克市集 (chorsu)
這次中亞旅行並不打算大肆採購,最有名的手工地毯、陶器等東西不方便攜帶,家裡也沒地方放,所以逛逛居多,以實用性的紀念品為主要考慮方向。
光是逛,卻也有機會看看中亞商業生活與購物活動中的不同面貌。
標準東方味:烏茲別克chorsu (bazzar/市場)
許多旅遊人士都同意,要體驗當地人庶民的一面就是到市場/市集走上一趟。到了烏茲別克也不例外,逛市場通常都明文寫在旅遊行程中。更何況它的市場可是大有看頭,我們從天方夜譚或什麼絲路尋奇的旅遊影片中總產生一種忙碌市集畫面的幻想。在西方人眼中這些市場格外有「東方味」(oriental),這些東方味由豐富的商品種類、色彩鮮豔的蔬果乾貨香料和往來客人與店家的討價還價組成。
- May 17 Sat 2008 00:04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7)
高潮結束,修養不足,疲態盡出?
在Samarkand我們還參觀了許多其他景點如Afrasiab Museum、Memorial Complex of Imam al Bukhari、Ruhabad Mausoleum等等,但就不再詳述。
旅程走到Samarkand大約過了一半,同行的大人已露疲態:再怎樣的宏偉壯觀的Mausoleum、Mosque、Madrassah對他們來說都長得一模一樣;再怎樣奪目精彩的馬賽克、majolica或格棱窗也都差不多;波斯風、突厥風、伊斯蘭風,特色是什麼,差別是什麼,已經不重要;聽著那些不斷被重複的人名故事,好像也無所謂了。
- May 15 Thu 2008 00:05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6)
*Ulugbek Observatory:帝王的天文大計
Ulugbek是帖木兒王朝除了建國者帖木兒外最出名的汗王,他是帖木兒的孫子,以一個「全人」帝王定位。或許他在人類文明史上更知名的是天文學家的身份,他在1420年代建造的天文台也成了Samarkand指標性的景點。
- May 13 Tue 2008 09:41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5)
*Shahi-Zinda Complex:信仰永存活國王
在Afrasiab東南側山坡上有一整片陵墓群,建於九世紀到十五世紀不等,多數建於十四、五世紀,充分展現當時裝飾藝術的特色。
Shahi Zinda陵墓群入口處的大門是最晚建造的 (1434年),在入口處的一個雙圓頂的陵墓,據說屬於Ulugbek的奶媽。最具傳說色彩的就是從這通往上層開放式長廊的階梯。傳說這階梯的數量只有真正信篤真誠的人才算得正確 (我現在忘記之前算了有幾階)。走廊的兩邊都是帶有圓頂的墓窖,埋葬著帖木兒的近親、親信、好友,包括他的女眷和姊妹們。其中較特別的是帖木兒妹妹Shirin-bek-aga的陵墓,使用合成染料所製成的馬賽克,寶石藍的顏色十分少見。
- May 11 Sun 2008 20:44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4)
*Bibi-Khanym Mosque:美麗所以危險
Bibi-Khanym Mosque是以帖木兒的大老婆 (Senior Wife) Bibi-Khanym來命名。當帖木兒從印度的征戰班師回朝時,他決定要建造一個雄偉的清真寺,作為首都Samarkand的大清真寺。帖木兒帝國各地最好的建築師、藝術家和工匠都被帶到Samarkand來參與這項大工程,帝國境內生產的寶石原料、甚至印度的大象都被用在工事當中。工程歷時五年(1399-1404),整個清真寺外牆長167公尺、寬109公尺,主建築的圓頂高達40公尺,大門高度35公尺,叫拜塔高50公尺。
但這樣一個壯觀的清真寺卻沒有完全完工,因為當時帖木兒又即將出征,且打算另起一座更大的清真寺,結果Bibi-Khanym Mosque就慢慢減少使用,甚至變為廢墟。後世有不少說法:有人說因為建築本身過於巨大,磚砌設計無法承載重量,所以建築物一年年剝落;有人說清真寺蓋得太快,不夠穩固;有人說因為清真寺是以帝國征戰屠殺下的掠奪品和人質建造,所以遭到詛咒。
- May 09 Fri 2008 20:27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3)
*Registan ensemble:沙土上的廣場
Registan意思是「沙土上的廣場」,這塊廣場在十四世紀就是古Samarkand的市中心,六條大街在此交會。在帖木兒的時代,Registan是市集、商店街中心與工藝中心;到了Ulugbek的時代,他在此建造清真寺與宗教學校,把它轉變成宗教中心。
在廣場的三邊有三座顯眼而美麗的建築。他們的歷史雖有好幾百年,但今天看到的外形和裝飾都是最近幾十年才重新修復的成果。
- May 08 Thu 2008 19:11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2)
帖木兒王朝建築藝術的瑰寶
*Gur-Emir Mausoleum:帝王之墓
Samarkand因帖木兒在歷史上發光發熱,至今都受到詩人與旅人的讚嘆。當帖木兒建立疆域遼闊的帝國時,他意使Samarkand成為輝煌帝國的象徵,在首都進行大規模的建築計劃,他帶進許多被征服國家的工匠來重建他的新首都。這些新建築大多有著巨大的大門、高聳的藍色圓頂和精緻的majolica,形成所謂的中亞帝國風格(Central Asian imperial style)。
帖木兒在他出征中國前去世,葬在Gur Emir Mausoleum。這個陵墓本來是帖木兒為他最疼愛、預見為接班人、但英年早逝的孫子Muhammad-sultan所建。Gur Emir的意思就是「帝王之墓」,在這除了埋葬帖木兒祖孫三代之外,他的心靈導師也長眠於此。
在這個建築群中原本還包括教拜堂、叫拜塔,但都未被保留下來。1996年Samarkand慶祝帖木兒660歲生日時進行一次浩大的重建工程,保留原來的設計,重新恢復陵墓的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