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hi-Zinda Complex:信仰永存活國王
在Afrasiab東南側山坡上有一整片陵墓群,建於九世紀到十五世紀不等,多數建於十四、五世紀,充分展現當時裝飾藝術的特色。
Shahi Zinda陵墓群入口處的大門是最晚建造的 (1434年),在入口處的一個雙圓頂的陵墓,據說屬於Ulugbek的奶媽。最具傳說色彩的就是從這通往上層開放式長廊的階梯。傳說這階梯的數量只有真正信篤真誠的人才算得正確 (我現在忘記之前算了有幾階)。走廊的兩邊都是帶有圓頂的墓窖,埋葬著帖木兒的近親、親信、好友,包括他的女眷和姊妹們。其中較特別的是帖木兒妹妹Shirin-bek-aga的陵墓,使用合成染料所製成的馬賽克,寶石藍的顏色十分少見。在長廊中段的陵墓建造時間約在蒙古入侵前,形式也略為不同,以磚塊建造,使用十一世紀Qarakhanid Madrassah的裝飾元素,majolica浮雕處處可見。再往上走看到的陵墓歷史更久遠,約建在1340年代,有較強的突厥色彩,例如陶土上釉後的雕刻裝飾和深綠深藍的顏色。
最後走到盡頭出現一個拱頂的圓形中庭,從這往右走經過一道古老雕刻精細的木門可通往整個Shahi Zinda陵墓群最古老的陵墓,Kussam ibn Abbas之墓。
Kusam ibn Abbas是穆罕默德 (the Prophet)的堂弟,他是第一個傳播伊斯蘭教到中亞的傳教士。傳說中他曾在Samarkand受重傷,躲在地底下卻存活下來,因此這個陵墓群稱為Shahi Zinda,也就是活國王(living king)的意思。在十世紀左右,Kusam ibn Abbas為尊為殉道者、聖人和Samarkand的守護神,他的陵墓建在山坡的頂層,剛開始在十一世紀時只是個小小的圓頂墳墓,後來在帖木兒的時代加建了階梯式的墓碑。在第三層墓碑上裝飾著可蘭經文,說道:「Never consider dead those who were killed on the way of Allah. No, they are alive.」再次說明這個陵墓群名稱的由來。
在這裡有許多烏茲別克人像特地朝聖般參訪,在入口處他們都先在Ahon的帶領下禱告頌經,之後由Ahon引導他們入內加以解說,每個人看起來都肅穆莊嚴。對於我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參訪的重點可能多在欣賞建築與裝飾藝術,對於殉道者與傳道者情操的感念感受不深。
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 May 13 Tue 2008 09:41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Samarkand (撒爾馬罕) (5)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