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春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常常顯得更加鮮明,否則那些好幾十年老團體和老藝人不會膽敢在人老珠黃(雖然他們都保養得很好)或已經過氣的時候還出來開演唱會。藝人看到自己當年的模樣會不會embarrassed,粉絲怕不怕被寫上某年齡世代的標記,這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是為了撈一筆,還是為了與粉絲交流,「消費青春記憶」大有市場。

K歌情人片段,Hugh Grant扮演一個80年代的偶像歌手,現在已經過氣的他,偶爾接些case,還是有粉絲慕名回味著偶像的風采。


演唱會的標題大多叫做「永遠的xxx」或「xxx回來了」。

 


這讓我想起我這個世代的偶像 – 少年隊。二三十年後,少年長大了,少年變成更多「小子」、「boys」、「juniors」的「賢拜」,年屆不惑,但他們還是永遠的「少年」隊。

這類型年輕少男團體算是演藝圈的一種長銷產品吧?因為這種少男團體的需求市場永遠存在,亞洲歐美都不例外。製造行銷年輕少男偶像團體最厲害的大概就是日本傑尼斯了吧?從少年隊、光Genji、SMAP、Tokio、V6、Kinki Kids、Kat-Tun、嵐、News到一堆我已經沒聽說過更年輕的少男團體,傑尼斯的少男團體生產線從來沒有斷過。若要替傑尼斯寫個position statement,大概可以這樣說:讓每個世代、偏好不同男孩風格的女孩,心中都有個某個傑尼斯花美男,為青春記憶留下美好的印記。

脫離需要偶像寄託的年少時期,再回頭看看這些偶像,我必須說,少年隊是正宗的少男團體。即使當年的「少年」現在都便成了中年阿桑,站出來的pose和隊形,還是少男團體的氣勢。

Shonentai 2009

八十年代販賣的是濃眉大眼、露出雪白牙齒、燦爛笑容的男孩氣,墊肩、高腰AB褲、閃亮亮配色的服裝和捲短髮瀏海吹澎得像安全帽的造型,還真無限懷舊。

Shonentai 1985

為什麼說少年隊是正宗少男團體?因為他們早早奠定少男團體的成功方程式。從選人開始,既然少女偏好的風格各有不同,成員也須各有長處,才能極大化團體的吸引力。最簡單的公式:要有人能唱、有人能跳、有人會講話;有人俊美、有人可愛、有人個性好;有人單眼皮、有人雙眼皮、有人高、有人矮。 (在歐美,則一定要混有不同族裔、不同髮色和眼珠顏色的團員。)

少年隊的這三個人,各有特色和專長:錦織一清,長相看起來最不「少年」,以前我不懂為何他長得最不帥,卻是leader,但公平而論,他舞跳得好(雖然舞台動作常常太過有搶鋒頭的意圖),歌聲的掌握度和歌唱技巧佳,喜歡他的粉絲都愛他的好個性;東山紀之,身材最好,手長腳長,標準的日本眼皮內雙的清秀俊男臉,舞蹈身手一流,很會模仿Michael Jackson的舞步和招牌動作,只是聲音比較沒特色,表情變化少;植草克秀,身材比較普通,舞技相對遜色,正因先天不足,跳起舞要跟上其他兩人的水準,讓人格外感受他的「努力」,歌聲甜美,長得就是可愛娃娃臉。

從經紀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組合才變得出花樣,操作空間大。可作慢歌、快歌,可以可愛可以酷,讓每位成員都有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和可表現的機會。那個年代,製作人和幕後的經紀團隊真的是非常用心。歌曲編排讓每個人都有solo和合唱的機會(勁歌熱舞之際能夠輪番喘息),間奏總來段讓人可以放下麥克風好好秀一段舞蹈的時間;舞蹈以群舞為主,各種隊形變化,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站中間,整齊一致的動作和層次交替的動作都要有,展現團體的氣勢,也要編進獨舞,讓人有機會秀出獨門絕活(像東山紀之的Michael Jackson風舞步和轉上七、八圈的Jazz pirouette),有時還得把伴舞加進去,烘托做出火紅偶像團體的陣仗。

少年隊的1985年仮面舞踏会(畫質越差越有真實感.......哈哈)




少男團體一定要會的動作是扭腰擺臀推骻,賣賣男性性感魅力,一手摸左胸(心臟位置)一手伸向觀眾,代表與粉絲心手相連。這是少男團體的must have,但每位成員都能後翻身手、真的可以唱現場(雖然有時真的聽到很喘的聲音)的少男團體大概就只有少年隊吧?又唱又跳,沒有馬虎打混, 舞蹈拍點到位準確,勁道十足, 抖腿採步都在音樂節奏上,該到的眼神視線和走位沒有閃失,觀眾看到的是三個人一體的表演。背後的舞蹈基礎頗為紮實,骻開筋軟不說,alignment正確,動作力道質地有出來,那些經典的爵士舞步一氣呵成, 一定是有好好練基本功,絕不是舞蹈老師特訓急就章可以跳出的水準。

夜のヒットスタジオデラックス「デカメロン伝説~バラードのように眠れ~SILENT DANCER~ABC」歌:5:49〜


看到上面這段長達八分多鐘的組曲,跳到後面汗是用噴的出來,不得不佩服當年少年隊的好體力和表演時的認真賣力。以前的團體就真的是個團體,不像現在很多團體只有一兩個人在鏡頭上,其他人如過場伴舞,可有可無。以前的偶像很敬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背後似乎帶著一種信念 – 只有當我認真做個「偶像」,把歌練好,把舞練好,把自己的態度管理好,才可能受到歡迎,經紀公司的行銷炒作只是額外的加分。這種敬業認真,吸引著粉絲的目光。而現在的團體,太多擺腰扭臀,盡向著粉絲擠眉弄眼,太多「展示」的姿態,表演的投入反倒不足。我曾看過同樣少年隊的歌,交由現在傑尼斯的師弟某團演出,純粹就欣賞唱歌舞蹈的標準,我只能說,程度不夠沒到位。

時代改變,現在的偶像需要的是魅力,不是實力。

曾經讀過一篇社會學的論文在研究偶像的現象,文章裡說,成功的偶像發揮某種程度的「勵志」作用:他們自己要很努力,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形象,兌現帶給粉絲的承諾,所以粉絲不會對偶像失望,進而想要跟偶像一樣努力,像偶像一樣完美。

每個粉絲對偶像懷抱著不同的幻想,以偶像為中心,拼貼出一群人的共同記憶。

一般青少年在當下其實不會想太多,不就只是需要個寄託,在想要逃避苦悶的時間可以戴上耳機聽著偶像對你唱著「明天終會雨過天晴、有我支持你、我最在乎你、我最需要你」之類的話語?就算英文日文都不懂,只因為聽過幾百萬遍,用拼音記憶法也可以跟著音樂一唱再唱,忘卻大人們的嘮叨念。

這是青春。

現在再回顧代表青春的一首歌,我還是覺得歌好聽,舞好看。這跟青不青春、少不少年已經沒有關係了。

1988年What’s your name (TV performance, 1:45開始)


What’s your name (Concert live)


延伸影音:
看K 歌情人時,真的快被Hugh Grant這個80年代風的音樂錄影帶笑倒,超級典型的歐美男偶像演藝版本。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