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柴可夫斯基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不斷尋找適合創作歌劇的主題。不過Eugene Onegin的出現卻完全是個巧合。
1877年五月,柴可夫斯基受邀前往波修瓦劇院著名女低音Lavrovskaya夫人的家中,大家在閒談間討論起歌劇。女主人隨口一說:為什麼都沒有半個作曲家考慮以我們偉大詩人普希金的Eugene Onegin為題來創作歌劇?
性格內斂的柴可夫斯基當場沒有任何回應,但當晚徹夜未眠,反覆閱讀普希金的詩作。隔天,他便下定決心要創作出這部歌劇。Lavrovskaya夫人的一個隨機想法彷彿野火燎原般觸動柴可夫斯基,他從作曲的過程中深感愉悅,甚至還自己參與了歌詞的寫作。
這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在柴可夫斯基的創作經歷中是非常少見的狀況。或許是感同身受的關係吧?普希金的文字詩意盎然,角色描寫栩栩如生,柴可夫斯基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背後細膩而複雜的情緒和豐富的情感。他甚至覺得,是命運與巧合讓他非創作這齣歌劇不可。
形式上,柴可夫斯基選擇與同期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或華格納不同的風格,屏棄氣勢磅礡與豪華恢弘的樂曲管絃表現,以貼近俄國社會文化的場景(如莊園與上流社會宴會)和民謠風格的主題,來展現普希金作品中濃厚的俄羅斯文化風采。整個創作重點不在交代故事情節,而以情景片段的方式來凸顯人物內心情緒的波動,細膩刻畫主人翁對愛情與幸福的渴望,同時對比命運的殘酷與無法掌握。柴可夫斯基不敢將這樣的作品稱為「歌劇」,很保守地題為「抒情場景」(Lyric scenes)。
Eugene Onegin全劇分三幕。
第一幕的場景設在Larina夫人的鄉間莊園。豐收的秋季,成群的農家少男少女在田野撿拾莓菓。守寡多年的Larina夫人和家中的奶媽Filipina回憶著過去和生活中的不盡人意之處,但對於現況,也算知足而能夠寬心。兩個女兒有著不同的個性:Olga充滿活力、散播喜悅;Tatiana則較文靜,沈迷於書本與理想的白日夢中,或許稱得上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有一天,Olga的未婚夫Lenski帶著他的朋友Onegin到訪。這位來自城市、姿態優雅、思想開通的訪客Onegin讓內向的Tatiana留下深刻印象,不禁把她在小說中看到的英雄形象與想像中的理想男人投射在Onegin身上。當晚Tatiana思緒洶湧,這是一種墜入愛河的感覺。她決定向這位不預期闖入生活的男人告白。
寄出表白信之後,兩人再次在莊園見面。Onegin的回應對Tatiana來說卻頗為殘酷。Onegin雖說他對Tatiana有好感,但沒把握長久維持這樣的感覺,婚姻也非他所盤算的未來。Tatiana只好黯然離去。
第二幕帶到幾個月後的冬天。Larina夫人邀請附近的鄰居到莊園來慶祝Tatiana的Name Day,為平淡無奇的鄉村生活增添趣味。Onegin接受好友Lenski的邀請一同前去。不料,出席的賓客紛紛談論起Onegin奢侈浪費的花花公子生活。Onegin後悔答應Lenski赴宴卻淪為八卦話柄,惱怒之餘賭氣故意與Olga調情,好讓Lenski困窘。偏偏Olga也風騷地跟他打情罵俏了起來。這下真的讓Lenski醋勁大發,盛怒下他要求一場決鬥,用「君子」的方式給雙方一個交代。
在寒冬的早晨,Lenski等待對手前來決鬥。被死亡的不祥預感所纏繞,他向自己的生命和深愛的Olga告別。
當Onegin抵達現場時,兩人都知道這是一場捉弄兩人深刻友誼的決鬥,但為了「君子的尊嚴」,沒人提出取消的提議。結果,Lenski受傷而死,Onegin為他在宴會中的愚蠢玩笑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三幕時空遷移,多年之後,Onegin離開他在鄉間的莊邸,他以為旅行會讓人忘卻好友之死和內心的愧疚,但反倒越感到孤獨而籠罩在苦果的陰影中。好不容易外遊返國的Onegin受邀參加Gremin王子在聖彼德堡舉辦的宴會,赫然發現宴會的女主人竟是Tatiana。當男主人向他介紹太太,暢談幸福婚姻喜悅,Onegin驚覺當年拒絕Tatiana乃是天大的錯誤。這個花花公子深受自己波湧而來的情感淹沒,他寫了信,滿溢熱情請求Tatiana傾聽他的衷情。對Tatiana來說,與Onegin在宴會中不期而遇,亦擾亂她原本平靜的心,因為,她仍舊對他無法忘懷。兩人雖感嘆與青春的愛情擦身而過,但當Onegin要求Tatiana放棄婚姻與他私奔時,Tatiana決定堅守她對Gremin王子的婚誓,留下Onegin獨自一人於絕望中。
從作曲家的角度,他有他認同的角色:Tatiana是他的理想化身,一位純真柔美的女性,不食人間煙火,充滿幻想,滿懷熱情去追尋完美。另外,柴可夫斯基也鍾愛Lenski這個角色,一位環抱夢想的年輕詩人,最後因為未婚妻對他的背叛而步入一場讓他喪命的決鬥。相較之下,柴可夫斯基對Onegin充滿厭惡,將他塑造成ㄧ個無所事事的城市花花公子,到處與人打情罵俏,狠心拒絕一個單純女孩的告白,還殺死自己的好朋友,最後竟回頭追求有夫之婦。
隨著柴可夫斯基賦予這齣作品越來越深的投射與期望,他反而陷入焦慮與矛盾,認為這樣的作品是不可能完整完美呈現於舞台上,他也不信能夠找到適合人選來表現Tatiana和Lenski真正的模樣。
因此,Onegin在柴可夫斯基的要求下,首演交由莫斯科音樂學院(Moscow Conservatory)於1879年3月在Maly Theatre登台。由於學生的訓練不足以呈現作品中使用的獨特手法和詮釋方式,觀眾們也似乎只對一些趣味詼諧的旋律和傳統歌劇的大場面給予正面回應,嚴格說起來,首演並不成功。不過,經過修改,找到適合的歌手之後,這齣歌劇開始在許多劇院引起熱烈迴響。
Eugene Onegin成功的原因,無非是過人的音樂旋律創作、充滿詩意和抒情情景、文學氛圍的完美搭配。 由於普希金的原著極為著名,劇中所唱的歌詞幾乎沿用普希金原著詩句,加上歌唱部份對於細膩情感的展現與柴可夫斯基獨特的管弦樂手法,曲子極為迷人動心。因此Eugene Onegin成為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十一齣歌劇中的代表作,也是最受世人喜愛的經典。
參考資料:
•Wiener Staatoper Production節目單
•CD解說手冊:
(1) Philips錄音,Semyon Bychkov & Orchestre de Paris
(2) Melodiya錄音,Boris Khaikin & Bolshoi theatre
延伸閱讀:
Wiener Staatoper Production觀後感
1877年五月,柴可夫斯基受邀前往波修瓦劇院著名女低音Lavrovskaya夫人的家中,大家在閒談間討論起歌劇。女主人隨口一說:為什麼都沒有半個作曲家考慮以我們偉大詩人普希金的Eugene Onegin為題來創作歌劇?
性格內斂的柴可夫斯基當場沒有任何回應,但當晚徹夜未眠,反覆閱讀普希金的詩作。隔天,他便下定決心要創作出這部歌劇。Lavrovskaya夫人的一個隨機想法彷彿野火燎原般觸動柴可夫斯基,他從作曲的過程中深感愉悅,甚至還自己參與了歌詞的寫作。
這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在柴可夫斯基的創作經歷中是非常少見的狀況。或許是感同身受的關係吧?普希金的文字詩意盎然,角色描寫栩栩如生,柴可夫斯基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背後細膩而複雜的情緒和豐富的情感。他甚至覺得,是命運與巧合讓他非創作這齣歌劇不可。
形式上,柴可夫斯基選擇與同期歌劇作曲家威爾第或華格納不同的風格,屏棄氣勢磅礡與豪華恢弘的樂曲管絃表現,以貼近俄國社會文化的場景(如莊園與上流社會宴會)和民謠風格的主題,來展現普希金作品中濃厚的俄羅斯文化風采。整個創作重點不在交代故事情節,而以情景片段的方式來凸顯人物內心情緒的波動,細膩刻畫主人翁對愛情與幸福的渴望,同時對比命運的殘酷與無法掌握。柴可夫斯基不敢將這樣的作品稱為「歌劇」,很保守地題為「抒情場景」(Lyric scenes)。
Eugene Onegin全劇分三幕。
第一幕的場景設在Larina夫人的鄉間莊園。豐收的秋季,成群的農家少男少女在田野撿拾莓菓。守寡多年的Larina夫人和家中的奶媽Filipina回憶著過去和生活中的不盡人意之處,但對於現況,也算知足而能夠寬心。兩個女兒有著不同的個性:Olga充滿活力、散播喜悅;Tatiana則較文靜,沈迷於書本與理想的白日夢中,或許稱得上有點不食人間煙火。有一天,Olga的未婚夫Lenski帶著他的朋友Onegin到訪。這位來自城市、姿態優雅、思想開通的訪客Onegin讓內向的Tatiana留下深刻印象,不禁把她在小說中看到的英雄形象與想像中的理想男人投射在Onegin身上。當晚Tatiana思緒洶湧,這是一種墜入愛河的感覺。她決定向這位不預期闖入生活的男人告白。
寄出表白信之後,兩人再次在莊園見面。Onegin的回應對Tatiana來說卻頗為殘酷。Onegin雖說他對Tatiana有好感,但沒把握長久維持這樣的感覺,婚姻也非他所盤算的未來。Tatiana只好黯然離去。
第二幕帶到幾個月後的冬天。Larina夫人邀請附近的鄰居到莊園來慶祝Tatiana的Name Day,為平淡無奇的鄉村生活增添趣味。Onegin接受好友Lenski的邀請一同前去。不料,出席的賓客紛紛談論起Onegin奢侈浪費的花花公子生活。Onegin後悔答應Lenski赴宴卻淪為八卦話柄,惱怒之餘賭氣故意與Olga調情,好讓Lenski困窘。偏偏Olga也風騷地跟他打情罵俏了起來。這下真的讓Lenski醋勁大發,盛怒下他要求一場決鬥,用「君子」的方式給雙方一個交代。
在寒冬的早晨,Lenski等待對手前來決鬥。被死亡的不祥預感所纏繞,他向自己的生命和深愛的Olga告別。
當Onegin抵達現場時,兩人都知道這是一場捉弄兩人深刻友誼的決鬥,但為了「君子的尊嚴」,沒人提出取消的提議。結果,Lenski受傷而死,Onegin為他在宴會中的愚蠢玩笑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三幕時空遷移,多年之後,Onegin離開他在鄉間的莊邸,他以為旅行會讓人忘卻好友之死和內心的愧疚,但反倒越感到孤獨而籠罩在苦果的陰影中。好不容易外遊返國的Onegin受邀參加Gremin王子在聖彼德堡舉辦的宴會,赫然發現宴會的女主人竟是Tatiana。當男主人向他介紹太太,暢談幸福婚姻喜悅,Onegin驚覺當年拒絕Tatiana乃是天大的錯誤。這個花花公子深受自己波湧而來的情感淹沒,他寫了信,滿溢熱情請求Tatiana傾聽他的衷情。對Tatiana來說,與Onegin在宴會中不期而遇,亦擾亂她原本平靜的心,因為,她仍舊對他無法忘懷。兩人雖感嘆與青春的愛情擦身而過,但當Onegin要求Tatiana放棄婚姻與他私奔時,Tatiana決定堅守她對Gremin王子的婚誓,留下Onegin獨自一人於絕望中。
從作曲家的角度,他有他認同的角色:Tatiana是他的理想化身,一位純真柔美的女性,不食人間煙火,充滿幻想,滿懷熱情去追尋完美。另外,柴可夫斯基也鍾愛Lenski這個角色,一位環抱夢想的年輕詩人,最後因為未婚妻對他的背叛而步入一場讓他喪命的決鬥。相較之下,柴可夫斯基對Onegin充滿厭惡,將他塑造成ㄧ個無所事事的城市花花公子,到處與人打情罵俏,狠心拒絕一個單純女孩的告白,還殺死自己的好朋友,最後竟回頭追求有夫之婦。
隨著柴可夫斯基賦予這齣作品越來越深的投射與期望,他反而陷入焦慮與矛盾,認為這樣的作品是不可能完整完美呈現於舞台上,他也不信能夠找到適合人選來表現Tatiana和Lenski真正的模樣。
因此,Onegin在柴可夫斯基的要求下,首演交由莫斯科音樂學院(Moscow Conservatory)於1879年3月在Maly Theatre登台。由於學生的訓練不足以呈現作品中使用的獨特手法和詮釋方式,觀眾們也似乎只對一些趣味詼諧的旋律和傳統歌劇的大場面給予正面回應,嚴格說起來,首演並不成功。不過,經過修改,找到適合的歌手之後,這齣歌劇開始在許多劇院引起熱烈迴響。
Eugene Onegin成功的原因,無非是過人的音樂旋律創作、充滿詩意和抒情情景、文學氛圍的完美搭配。 由於普希金的原著極為著名,劇中所唱的歌詞幾乎沿用普希金原著詩句,加上歌唱部份對於細膩情感的展現與柴可夫斯基獨特的管弦樂手法,曲子極為迷人動心。因此Eugene Onegin成為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十一齣歌劇中的代表作,也是最受世人喜愛的經典。
參考資料:
•Wiener Staatoper Production節目單
•CD解說手冊:
(1) Philips錄音,Semyon Bychkov & Orchestre de Paris
(2) Melodiya錄音,Boris Khaikin & Bolshoi theatre
延伸閱讀:
Wiener Staatoper Production觀後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