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泰北,當地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成為文化探索和觀光的主題之一。泰北民族的多元遠超乎他們外表圖騰所描繪的斑斕色彩,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泰國北部分佈的少數民族超過 16 種以上,各有著不同的傳統和淵源,有的是當地原始的住民,有的移居自中國西南地區、雲南、西藏等地,有的來自緬甸,有的具有南亞甚至西亞土耳其血統。居住地區與環境的差別影響著這些族群的生活方式、民族特性與宗教社群觀念。

作為一個時間有限的觀光客,無法深入高山叢林,我對泰北少數民族的探訪只好止於人口最大、也相對最早被「開發」成為觀光景點的克倫族(Karen)和猛族(Hmong)村。

探訪的第一個村落屬於猛族,源自中國,屬於苗瑤 (Meo-Yao) 語族族群。許多觀光文獻都稱他們為「苗族」,似乎是為了方便華人觀光客聯想記憶。 然而他們喜歡被稱為「猛族」,完全不覺得自己跟中國雲貴的部族有何牽連,已經認為自己是泰國人,只是與暹羅人有不同血源。歷史上,猛族人甚至在泰北建立過自己的王國。

座落於山坡上的猛族村散落著高腳屋,底層是儲物與圈養家畜的區域,人在地上架高的樓層起居生活。在這個季節,天氣還算涼爽,雖然天空陰沈,但清新的空氣好像讓光線有著奇妙的折射效應,讓花朵出奇明艷,綠葉草地鮮亮。

Mong tribe village

走在這樣的村落,心情卻明亮不起來。

這是一個真的有猛族人生活的村落,不確定有多少自主意願,或許出自於生計考量與區域觀光發展的需要,他們讓觀光客進進出出。雖然在角落裡、在住民的步伐裡,保留著一些生活的氣氛,但還是變得太商業。看在眼裡充滿矛盾:兩位姑娘煞有其事地表演織布,你覺得很假;小坡道兩側排滿賣著但有些景象卻又很真,小孩放學回家,一夥人嘻嘻鬧鬧的,嘴饞買點炸香蕉當零食,就蹲在地上玩起遊戲。小小而簡陋的鴉片博物館,倒也認真的想要訴說一些故事。

Mong tribe village kids in front of the store

但真正諷刺而愚蠢的是我這個闖入的人。

帶著某種失落思索著村落的真真假假,遠遠看到花園中的一對穿著民俗服裝的母女,帶著小興奮,想要捕捉色彩鮮艷、條紋交錯的織服穿插在紅花綠葉中的景象。

Lady in the garden

沒想到,那是租了民俗服裝來拍照的遊客!靠道具服「假裝」的遊客竟被不知真相的第三者當成「真」的。 好個搞不清楚狀況…

這個難堪,讓我到了克侖族村落(Karen Village)時,更具「平常心」。

Karen tribe village

看到的克侖族村落反而自然而隨性。沒什麼賺觀光財的攤販商店,反倒是自家小屋前聚集幾位中年婦女揀選蔬菜,居民飼養的小狗和雞群自顧自地活動,平靜的午後景象。

Karen tribe village small houses

據導遊說, 克侖族習與山林共存,農耕時以輪作方式讓土地休養;猛族人相對之下對於生活有較多「物質面」的需求,過去大量砍伐樹林、燒燬土地,以便快速改種植栽,破壞整個區域生態。這種狀況在泰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更為嚴重。許多部族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和毒梟)入侵下,成為勞力與經濟剝削的受害者,陷入貧窮後反受利誘成為土地開發與破壞生態的打手,最令人詬病的就是鴉片種植。

因此,為了保護山林、協助提升少數部族的生活水準,泰國政府在1969年與外國政府、當地大學與各個公家私人組織及志工團體合作,提出一個King/Royal Project,目標在於協助少數民族(主要是猛族人)改種蔬菜水果等農作,不要種植鴉片。做法上聯合一些企業直接購買他們的作物來確保收入,並安排觀光,讓他們自給自足。在Royal Project基金會的管理與協助下,部落在自力提升生活品質的過程中, 也漸漸地形成保護山林與水源的意識。整個Project仍持續進行,許多泰國皇室成員都曾到訪泰北部落,親身展現對此專案和議題的重視。

如何在經濟自主與文化自尊取得平衡,是少數民族政策與執行上的兩難與挑戰。主政者與觀光當局把Royal Project在泰北對外溝通為一個成功、值得借鏡的案例;但當事人(這些hilltribes)的觀感和實際生活上的改變,從短暫的觀光中我就不得而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