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CO Group Photo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RCO)
2015/11/4 7:30pm
國家音樂廳

創團於1888年已有127年歷史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簡稱RCO)不僅是荷蘭第一招牌也是世界頂尖樂團。2008年英國留聲機音樂雜誌評選RCO為世界第一之後,聲勢大漲。今年難得邀請天團到台,並演出重量級精彩曲目—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及柴可夫斯基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自然不可錯過。

其實我對樂團熟悉度低,知道楊頌斯是帶領調教他們好一陣子的首席指揮,十分好奇該團如何突破德奧強兵奏出獨特風格特色。同時更好奇,這樣演出風格多面向且擅長近代當代作品的天團將如何在同一場音樂會中駕馭表現兩首截然不同的古典浪漫曲目。

親臨一流樂團的演奏現場,總能重新發現天才的偉大和天才之所以是天才的不可思議,然後慶幸自己得以沐浴在這滿盈的美好之中。貝多芬在交響的成就源發自這個人意志力的強韌,難怪無比的力量就在音符中傳遞。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則是那麼美麗,是悲愴與誠實的揭露,因此深刻地觸動人心。這些美麗和力量是藝術最動人無可取代的地方。

RCO是支多元的樂團,由25國國籍的團員組成。相較VPO或之前訪台的其他德俄大團,年輕世代與女性團員也相對多(帥哥也不少)。整團高頭大馬,充滿活力。整體與個別器樂部門的實力穩定平均、音色協調、質地均衡,在這次音樂會曲目中角色吃重的木管和法國號表現出色,溫醇精緻。我個人也對低音弦樂部印象深刻,紮實穩定、積極有表現性但不強出頭,是支撐樂曲推展與渾厚穩定度相當關鍵的基礎。

此次領銜的指揮是年輕的Gustavo Gimeno,師承阿巴多和楊頌斯。但,真是隻菜鳥!一出場看得出來他有些緊張,指揮起來好似分外努力賣力,接受滿場掌聲卻也流露謙虛靦腆,給人清新可愛好少年的印象,氣場和那些充滿成熟智慧豐富經驗與高度熟練自信的資深指揮大大不同。

回歸專業,不知是否受到擊樂出身或菜鳥誠惶誠恐態度的影響,他是我近年少見指揮得無比清楚的指揮,給予絕對清晰的拍點、樂句、聲部和表情,連觀眾都能跟隨。指揮棒的掌握如水晶般清脆透澈,手勢無比優美流暢,指尖的表情細膩,手指、手腕、整隻手臂加上身體律動,美麗自然,賞心悅目;加上正值青春,舞台存在感相當有發展潛力,不愧是能擄獲觀眾的明日之星。(事實證明,各行各業,只要你是需要站在檯面上的人,外型和肢體動作真的會影響你的機會和別人對你的觀感。他這次只帶台日的巡演,有此可見樂團經理的聰明操作。)

在樂曲處理上,Gimeno算是中規中矩,仔細嚴謹,讓每個聲部都均勻清楚表現,速度掌握尚稱流暢,樂句銜接和弦轉換細膩滑順,尤其喜歡收尾的地方,巧妙處理餘響,乾淨圓潤而意猶未盡。

Gimeno將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帶出寧靜喜悅,滿溢著自然風光的能量。不過對我來說一些段落的對比多一點會更能強化生命力。某些部分(如第一和第二小提琴部)我不客觀懷疑是否因為女性音樂家較多的關係,聲量和力道略顯不足(例如暴風雨那段),而打擊部門好像稍微保守了一點。田園風光美好有餘,但在表現貝多芬創作田園所注入的人生意味、觀點和情感則似乎不夠勇敢深入。

在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的演繹則明顯有不少可以琢磨的空間。整體速度處理雖避免刻意誇張煽情的那種速度對比,但我覺得大多時間樂曲推進有稍稍趕。尤其在矛盾的第二和第三樂章,Gimeno的清新感好像給音樂略多了陽光朝氣,而深層交織的矛盾和某些陰暗隱晦的情緒,參雜悲愴絕望和對創作與人生出路的奮鬥和專注,則在音樂表現中相對微弱。他對俄派的掌握度的距離,在安可曲歌劇Onegin的Polonaise上也可聽到,華麗燦爛但就是缺少了那麼點綜合高貴和活潑的節奏韻味。
但整體來說,不論在表現樂曲或是呈現樂團素質上都算稱職的,理性而技巧穩健,讓我可以放心地、享受地、仔細聆聽音樂本身的細節,從作曲家在細節的深思熟慮去體會音樂背後想要傳達的情感與人生體會。

全場的美好回味是安可曲中的舒伯特間奏曲。也許大家在完成兩首大曲目後伴隨觀眾的熱烈掌聲有比較放鬆,放開來演奏時更顯遊刃有餘而讓聲響更加細緻飽滿充滿空氣和呼吸。也許也是因為有很多女性音樂家在團,甜美溫柔的感覺源源不絕,絲絨般的樂團音色給了這首曲子端莊內斂的浪漫情懷。

這次的RCO之夜,我感覺獲得一種提振:活力的樂團、清新的指揮和天才音樂作品所傳遞的真切人性;然而深層的情感和精神,有待時間和歷練漸次醞釀累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