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Revenant poster



“I ain’t afraid to die anymore. I’d done it already.”

Revenant從19世紀的法文revenir而來,指的是歸來的人,特別帶著從死亡返回的意味。而這樣的人,是幽靈、亡魂,還是一個走過死亡邊緣而歸的浪子?

男主角Glass在被熊攻擊重傷又遭隊友棄於荒地的處境下,呼著那一口氣,掙扎返生。

“As long as you can still grab a breath, you fight. You breathe... keep breathing.”

饑寒交迫、肉身血肉撕裂重組、喪妻喪子、隊友叛離、各派人馬都無法全然信任的身份,哪個痛?這些痛該如何療癒?能夠療癒嗎?不放棄呼吸與死亡交戰的驅引究竟是什麼?求存的人性意志、親情之愛、還是復仇的決心?

匍匐前進、生食獸肉、甚至裸身死馬身軀以度過寒夜,最終Glass還是追上了Fitzgerald,這個拿了錢理應照顧他到死然後厚葬他的殺子仇人。

“You came all this way just for your revenge, huh? Did you enjoy it, Glass?”

在一段追逐後既嘲諷又佩服一樣喘著回話,Fitzgerald也不曾推翻他所相信的道理而感到心虛。

“There ain't nothin' gon' bring your boy back.” Fitzgerald說的也是事實。

想過這段復仇的旅程,終點會是什麼嗎?血、汗、嘶吼、喘息、「感謝天我還活著」的念頭,逝者無返,是徒勞無功沒錯。

“Revenge is in god’s hands, not mine.”

Fitzgerald並不是由Glass親手了結。那算是復仇了嗎?那復仇之後呢?復仇或和解,已經不是人心所能決定,是造物主所設下的命運嗎?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簡單卻沈重的命題,談了人之強大與人之脆弱,是個人的提問,也是社會脈絡層次的提問。電影未曾直接表述這些提問的答案,而是從縝密的佈局和線索之中表達了觀點,
更多留待觀眾自己反思與體會。

19世紀美洲大陸的西北,沒有所謂的國家,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和原住民,在那險惡的廣闊大地爭取生存,爭奪出自自然的利益。

荒原深冬,白雪皚皚,如此純淨而靈性的大地,卻也是發生因貪婪、自我而產生的爭鬥、報復、暴力、血腥與死亡。穿越時空的人事時地物,不管有多少真實、有多少穿鑿附會,與當代無異,存在著反差和矛盾的人性。

開場激烈的打鬥屠殺場面,我立刻想起莫那魯道風中緋櫻。很多時候,「尊嚴」既可是非常高尚的概念,但也可用非常殘忍而血腥的手段來體現。你可以談是異族之間的衝突,人與自然、文明與野蠻、掠奪者與被掠奪者、白人與原住民,即使不同原住民的族群也會相互殘殺。那是因為人只想到彼此的差別和劃分你的我的的貪婪。難道有比活下去更重要的事嗎?還是所有事最終只不過為了活下去?

Mercy,是這個字。

當人只有自身的「尊嚴」與「利益」在眼前、僥倖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之時,在存亡之秋,生者也自然、覆者也自然。Glass由死歸來的旅程,他只能任由自然擺佈,為守護小熊而攻擊Glass的母熊、大雪、大雨、急流、低溫,人的意志再如何堅定,也只能任由大地擺佈(at the mercy of everything)。他的生存,難道又不是倚賴大地與其他人的生命所施予的?湍流中的魚、冰原上的動物、賴以保暖的厚重熊皮、成為坐騎、食物和寒夜庇護所在的馬兒、樹林枯枝、還有救他一命的原住民部族,這是大地對Glass的憐憫,以血換血,人類是否學會對大地與其他生命感恩與憐憫(be mercy on everything)?

面對Mercy的兩面,人總是不願屈服於自然的擺佈,因此激發某種堅毅而強大的力量,卻容易在「人定勝天」之中盲目狂妄,不論是在熊皮的爭奪、林木採伐或礦產開發,還是族群間因利益和「尊嚴」的鬥爭,大地成了被踐踏的戰場,直到自然復仇的一刻才驚覺人類的脆弱。

人啊~


後記1:恭喜導演、攝影與李奧,實至名歸!

導演阿利安卓岡札雷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創作的觀點高度和洞見,透過攝影大師艾曼紐爾盧貝斯基(Emmanuel Lubezki)的鏡頭和演員李奧搏命演出,精準體現。

導演在美學上講求自然,要求正確的光線發生在正確的時間和角度,加深拍攝難度。也因為電影攸關於人在自然中的狀態,整部電影必須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同時透過真實的環境和狀態,將演員深層的能量和情緒激發出來(觀影的當下真的覺得,李奧演成那樣,還沒得獎真的是沒天良....)。

攝影使用非常多不同運鏡的技巧,長鏡頭展現壯闊,但用極近的特寫去捕捉演員非常深刻而細膩的表演。動態如打鬥畫面,仿若透過鏡頭在與演員進行對話和舞蹈。

男主角李奧確實是出色的演員(從小就沒錯看他),收斂過往外放的演技,使用眼神和臉部細微的表情在傳達主角複雜的情緒,肢體的敘事張力寫實。飾演Glass復仇對象Fitzgerald的Tom Hardy其實毫不遜色,完全快認不出他的帥臉,口音也調得很到位,因為有他的存在,突顯出Glass旅程的張力並對比出不同的價值觀與行事。

整體故事推展的無形推手就是配樂,坂本龍一和Alva Noto的音樂以不留痕跡的方式,不論是加深大自然的壯闊感、情境的緊迫險峻還是角色心境的複雜變化,為鏡頭美學與演員表現增添了層次,把觀眾的情緒鎖入故事的當下。

電影工業果然是亟需傑出人才們一同團隊合作(加上燒錢)才能造就難忘體驗的巨型商業模式~

後記2:抱怨

我相信選看電影戲院會影響觀影品質。很久很久沒去大戲院,這是純粹因為時間和接續活動安排,到了華納威秀。讓人非常失望。首先放了一堆超級沒營養的廣告,又爛又長,沒完沒了。觀眾們在早場時間就吃吃喝喝,空氣中充滿著油膩味的食物氣味。影片開始了,還一直出現因為吃東西而弄出塑膠袋的聲音,動來動去拿地上的東西、扶手上的飲料,吃非常久,嗅覺和聽覺一直被打擾。(我真的很好奇,當電影出現殺人噴血、李奧被熊攻擊皮開肉綻、爲求生吃動物生肉內臟的畫面時,居然可以繼續吃熱狗薯條津津有味)然後有人一直開手機,似乎ㄧ邊在line或上FB並且有偷拍電影畫面的樣子,不管他們做什麼,手機螢幕亮光已影響到觀影。那種一邊看一邊問同伴問題一邊討論的人當然也有,聲音大到打擾到人。大笑出聲的人也有,我真的不覺得這部片有哪個好笑的鏡頭或畫面。

很可惜,看這樣的一部片的過程中有ㄧ部份的情緒是惱火的。我想,就算是院線大片,以後還是會去那種常播藝術片的戲院看,既較便宜,觀影觀眾似乎也比較有水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