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achmaninov plays in concert.jpeg

Photo source: YouTube

 

前幾天看到BBC音樂雜誌的一個票選,他們邀請當今100位傑出鋼琴演奏家選出錄音時期以來(1899年~)最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傑出中的傑出),排名首位的是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樂迷大多知道拉赫曼尼諾夫身為作曲家的成就,那膾炙人口的幾首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前奏曲、無言歌等等,是音樂會叫好叫座的曲目。他作為鋼琴家的聲譽也不令人意外,通常會寫出神人等級鋼琴作品的作曲家,極高機率自己就是鋼琴演奏高手,像是巴赫(鍵盤)、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等人,他不過是承襲這個作曲家兼鋼琴家的傳統。

 

拉赫曼尼諾夫最早嶄露鋒芒受到賞識與讚揚即是他的演奏才華,他的恩師Nikolai Zverev期許將他培養成出類拔萃的鋼琴演奏家。但拉赫曼尼諾夫想要作曲的火種熊熊燃燒,他不惜離開師門,決定將重心放在作曲。他的作曲才華同樣屢獲肯定和獎項,最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

 

他正式成為一位職業音樂家,以作曲與演奏為主。在他作曲低迷、生活艱困之時,他獲邀任職於波修瓦大劇院擔任指揮的工作,建立第三種音樂身份。

 

或許才華太多也是一種甜蜜的煩惱。

 

“I have never been quite able to make up my mind as to which was my true calling – that of a composer, pianist, or conductor. These doubts assail me to this day.” 

 

他在作曲、鋼琴演奏、指揮上皆是佼佼者,但回應生活的現實條件與自身有限的精神精力,很難三全其美。

 

出走美國之前他投注較多心力在創作與指揮,卻也因其完美主義的性格飽受精神壓力之苦,幾次因作品受到批評陷入精神耗弱。演奏部分大多侷限於自己創作的曲目,頻繁演奏的狀況讓他甚至到了厭惡自己作品的程度。像是這首觸動人心有著驚人和弦設計、可說是早期代表作的升C小調前奏曲,拉赫曼尼諾夫本人直言表示這是他最討厭的作品,有人說從他的演奏中可以聽出恨意。(我聽到的倒不到恨意的地步,但沈鬱悲情是有的,本尊的詮釋和近代鋼琴家的表現相當不同。)

 

Rachmaninoff plays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1919年錄音)

https://youtu.be/ZcG-DnGdWRw

 

但情勢比人強。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動盪,屬於資產階級的拉赫曼尼諾夫失去財產也面臨迫害的危機,不得不出走海外。

 

1918年他移居美國,當時他身為演奏家的才華名聲遠高於作曲家的身份,一方面為了生活,另方面離開祖國使他創作靈感頓失,他決定以演奏家的身份在紐約發展事業第二春。

 

他深知,這是流亡異國要重新安定下來維持生計最快速的方法。

 

作為「全職」鋼琴演奏家,他拓展演奏曲目,包括貝多芬、李斯特、舒曼、蕭邦及俄國作曲家的作品。他將時間精力投注在精進琴藝,這對於在條件與天賦上都已是過人一等的拉赫曼尼諾夫而言,將其演奏大師的地位又再往上推升,也為他帶來眾多演出邀約、巡演與錄音合約,解決移居異地的財務問題。

 

Rachmaninov plays Beethoven 32 variations (1925年錄音)

https://youtu.be/ckhjzFMSq28

 

Rachmaninov plays Schubert Ständchen (1942年錄音)

https://youtu.be/5EfibBrIt68

 

Rachmaninov plays Chopin Nocturne Op. 9 No. 2(1927年錄音)

https://youtu.be/xp3B19jF4eI

 

Rachmaninov plays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 2(1919年錄音)(壓軸的cadenza是Rachmaninov自己發揮的)

https://youtu.be/srWOlCnY0K0

 

Rachmaninov plays Tchaikovsky: Waltz, Op. 40 No. 8 

https://youtu.be/TJ0C9bovX1Q

 

雖然他仍舊熱愛作曲,但能夠負擔投入的時間與創作靈感狀態已與過往不同,中晚期新作僅有6首(包括日後在流行通俗文化與電影配樂中大受歡迎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附加一些鋼琴改編曲的創作。

 

Rachmaninov plays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1929年錄音)炫技最高點

https://youtu.be/fx3gcOpGnsQ

 

Rachmaninov plays Kreisler-Rachmaninov: Liebesleid (1921年錄音)

https://youtu.be/gGmILVnE_dg

 

多虧二十世紀初的錄音技術已有長足進步,而且拉赫曼尼諾夫移居美國後為了收入簽下唱片合約,且在晚年(1940~1943)投入心神錄製他自己的作品,讓他的精湛琴藝得以流傳。

 

透過錄音我們有幸聽到他無庸置疑的高強技巧,最特別是對彈性速度和節奏感獨樹一格的掌握與表現,產生獨一無二的情緒表達,發揮流暢感和歌唱般的旋律性,甚至帶著即興演奏的色彩。

 

不過,拉赫曼尼諾夫本人現場演奏錄音算是稀品。極度完美主義的他堅拒任何現場演奏的轉播和錄音,只同意進行錄音室錄音,因為這樣才可以完全掌控表現品質。(如果有這些「隱藏版」錄音流傳,據說都是私下偷錄的.....)

 

根據曾經聽過他在20、30年代現場演出的觀眾資訊,他的現場演奏比起錄音版本更加自由流暢,在精準與奔放之間遊走無礙,情感的流瀉如浪潮般波波不絕,將人席捲其中。反差的是,他在演奏時身體僵直,面無表情。(也許他人高馬大手大手指長,是真的不需要怎麼動.....)

 

那個一代大師現場演奏的場景只能留待樂迷自己想像了。而回顧他的音樂人生,他作為鋼琴演奏家的時間終究還是較長的。(這或許是讓他的恩師地下有知感到欣慰的吧?)

 

延伸影音:其實網路上很多,只要搜尋Rachmaninov plays Rachmaninov 或 Rachmaninov plays 某某作曲家,就可以找到很多影片和CD(我整個就荒廢正事一直聽下去.......)。唱片大廠Victor/RCA、Decca、Naxos都出過正版錄音專輯,是最保險的錄音來源囉~

 

參考資料:

The 20 Greatest Pianists of all time

世紀末最後的浪漫樂章: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人生

https://www.steinway.com/artists/sergei-rachmaninoff

 

延伸閱讀:

俄國蕭邦史克里雅賓(拉赫曼尼諾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同期同學與好友

鋼琴之王李斯特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