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目前分類:電影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 tango mas poster
photo source: www.filmaffinity.com

超級老梗的片名,超級老梗的故事,可超級老梗的感動點讓人感動莫名。

很Wim Wenders風格的紀錄片加舞蹈電影,表面上的故事線是探戈舞王舞后的愛恨情仇,以María Nieves Rego為主敘事觀點。

探戈,一般人認知中充滿激情與官能密度的舞蹈,舞王舞后五十多年夥伴關係的起起落落,但導演處理得淡淡的,主角們的回顧也淡淡的。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HA young

人年紀變大之後,懷舊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

看到巴黎野玫瑰導演一刀未剪版要上映,又是咻一下拉回青春歲月(想說當年都是怎麼在找帥哥來看的...)。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he Revenant poster

“I ain’t afraid to die anymore. I’d done it already.”

Revenant從19世紀的法文revenir而來,指的是歸來的人,特別帶著從死亡返回的意味。而這樣的人,是幽靈、亡魂,還是一個走過死亡邊緣而歸的浪子?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m Wenders Salt to the earth poster

這是一部兩位大師互濡激盪的好作品,藉由不同的層面、形式與文本的交錯,傳達關於人性智慧與德行的一個核心信念。

中文片名「薩爾多加的凝視」直述紀錄片的內容,意即攝影家薩爾多加透過光影鏡頭所訴說的故事。導演溫德斯透過攝影靜態影像、當事人直視鏡頭的訪談陳述、旁白和紀錄片拍攝的工作現場片段,在攝影家個人生平和專題作品之間穿插,娓娓道出薩爾多加其人其事及其所處世界的脈絡。

薩爾多加其人,一位崇尚左派自由主義的社會運動人士,一位曾在國際組織工作的經濟學碩士,一位用光影寫作的記者與藝術家。他擅以藝術的技巧與觀點揣摩「滿與空」及光線的瞬間,在凝結定格的同時重現被攝者當下的狀態。他總是花費長時間投入單一主題的探討,儘可能用不同觀點敘事,找尋真正的動機,以攝影這樣熱情而強有力的語言,書寫歷史社會脈絡下的公義。

攝人心魄的影像作品與訪談旁白文本所傳達的訊息固然震撼感人,我對這部作品更深層的感動回到溫德斯的英文片名「The Salt of the Earth」,敬佩他在結構本片的精神高度。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刺客聶隱娘海報

刺客聶隱娘,我的第一部戲院侯孝賢電影。

這部上映前就已掀起眾多討論的電影,如山水畫般的視覺氛圍、用聲音帶過每日的日起月升、繁華考究的衣裝置景、主要演員們的深度表演,讓帶著各種預期或不帶預期的觀眾得以有所滿足。

要看「很懂」,可以從歷史脈絡和許多文本符碼分析來思考意涵、揣摩導演的視野與觀點(例如光是探討女性定位與「鏡子」大概可以洋洋灑灑好多字,忍住不要挖坑給自己跳下去)。但有意思的電影只需讓觀眾回歸最直覺的感受,然後一想再想。

我說,這是一部好「任性」的片。
文章標籤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First position features

要站好芭蕾第一位置有多難?

Bess Kargman用First Position(第一位置)作為她這部芭蕾紀錄片的片名,透過追蹤幾位YAGP年輕參賽者練舞的歷程,重現芭蕾世界的真實點滴。

要站好芭蕾第一位置,需要先天骨骼結構alignment等條件,加上後天努力去強化調整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每一次的準備與動作的過程中,覺知站好第一位置的關鍵要領,然後持續一致地去執行。背後的趨力是,因為你「想要」站好第一位置。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na Bausch的名言和她創作的原則是,「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因此,不管你跳不跳舞、懂不懂得跳舞、對Pina Bausch有多少認識,只要你曾有過喜怒哀樂,慾望與恐懼,你曾真實地活著過,你總會在Pina這部3D紀錄片中找到讓你動心的時刻。

透過導演Wenders的美學觀點、極具風格的運鏡與3D科技,Pina Bausch的作品跨越時空來到眼前。有些舞作是舞台上的重現,有些則透過不同場域為舞蹈帶來嶄新的氛圍和觀看的刺激。不變的是,身體藝術一直是Pina觀察註解感受人性最為真誠、淒美的媒介,她用身體的語言傳達內心的直覺和觸動。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幾何時,只在坐飛機時還有機會看電影……

先談最近看到的一部:全面啓動。

就一部genre被敘述為「動作驚悚片」的電影來說,長達148分鐘的時間中,確實達成讓觀眾聚精會神、緊跟劇情的目標,實屬不易。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 Dad is Baryshnikov Russian poster

看到電影標題,不論是中文「跳芭蕾舞的男孩」還是英文片名「My dad is Baryshnikov」都讓人不禁呼朋引伴買票入場。

這部來自俄羅斯青年導演的輕鬆小品曾贏得不少新人潛力獎項。不過,不論從看電影的角度或從對片名標題的預期來看,觀眾恐怕不太能得到滿足。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好萊塢主導的電影市場,少不了大美國主義意識形態的故事典型:狂亂的時代,人人期待英雄降臨。惡人一開始總是呼風喚雨,把英雄整個半死。陳腔爛調的劇本卻經常以非黑即白的邏輯宣告邪不勝正的結局。

尤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二次世界大戰的片子與冷戰時期的電影,美國觀點自然而然地讓德國人和俄國人當了壞蛋,也格外喜歡找個外國演員、操著帶口音的英文,演出這樣的壞蛋角色。

然而有趣的是,不論電影關乎哪個時代,英國壞胚子總有他的市場。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pert Graves是褐髮系娃娃臉貴公子代表。我們總稱他為「魯伯」,也便與褐髮系貴公子俊俏臉之極致的「魯伯特」(Rupert Everett)區隔。

私底下,我倒沒那麼認定Rupert Graves為「貴公子」,或許因為他出生於一個較平凡的家庭,也沒真的進到嚴謹的學院接受專業劇場藝術表演訓練,還做過小丑的工作。加上身高比其他貴公子遜色,總少了點玉樹臨風的感覺。

Rupert Graves最早的電影作品是在《窗外有藍天》中飾演女主角露西的弟弟,充分展現了他的娃娃臉和水汪汪眼神的青春和純真。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貴公子有兩種,一種是褐髮系,一種是金髮系。

金髮系之代表就是《窗外有藍天》的Julian Sands和《墨利斯的情人》的James Wilby。金髮系貴公子最吸引人的,無非是帥氣幾近190公分的身形、穿著白襯衫在戶外的陽光下閃閃動人的樣子,以及特寫的長長手指。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台北電影節的消息,以倫敦作為今年的主題城市,頓時送我回到「青春」的時光。

更讓人興奮的是,各大貴公子的經典片,似乎一次上齊。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部很會翻譯片名但不符期待的電影。

這部電影顧名思義是有關於達利和羅卡的一段情。英文片名是Little Ashes,乍看毫不相關,不過倒有絃外之音,作為電影內容的關鍵註解。這是西班牙詩人羅卡一首詩的詩題:「我們都是世上的小小灰塵,也許曾在畫布上駐足,但在數千年後,都將歸於塵土。」達利也有一幅名為Little Ashes的畫 ,所以跟中文片名扯上關係了。

不過,這段這麼有深意的詩句和對於大時代變動的嗟歎卻未在電影中顯露出來。整體來說,劇情平淡,不論是愛情、有志青年的理想和奮鬥,或是對於大時代變局的的批判,都沒什麼說服力。是有幾段頗有創意的剪接手法,視覺畫面頗美,充滿20年代的復古與西班牙風情,卻太多表象。

(劇情的部份、觀者演繹和主角真人真事,就參考延伸閱讀中這篇寫得很不錯的文章吧! )

無所謂,我本來就不是因為要看這藝術家和時代精神的深層對話。只是想看看美男子間的曖昧,重溫一下20年代歐陸文藝菁英的dandy風格。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leuth 2007 poster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夜巡林布蘭 - 葛林納威的藝術史課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不像電影,較像是一堂豐富的藝術史課。這樣的電影恐怕也只有葛林納威才拍得出來,他最早立志成為畫家,接受繪畫訓練,後來走入電影事業,仍可見其深厚的藝術背景和對於視覺傳達的洞悉與掌握。

葛林納威的鏡頭下常見濃厚的文藝復興與法蘭德斯(Flemish)畫風的影響,他的構圖、光影調度與色彩配置,便如同躍上銀幕的動態畫作。就在不經意的台詞中,葛林納威透露他對於繪畫的深入了解。一開頭,林布蘭和情婦在對話談顏色:紅色像血,濃稠有點溫度,等掉了便凝結變硬;黃色是流動的,比起紅色輕盈,但它又像尿液,過量久放後便臭氣燻天。他點出藝術家過人的觀察力,不光是視覺的,還是嗅覺、觸覺、聽覺的,因此觀者能在偉大藝術家的作品中感受到金屬的溫度、布料的質感、行動或靜止、外在的聲響或內心的話語,如同把一秒瞬間凍結,又好像在靜止的畫布上活動著。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Night watching poster

在深夜看「夜巡林布蘭」(Night Watching)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算是坐如針氈強忍眼睛的酸疲,直到電影演完。導演彼得葛林納威(Peter Greenaway)的電影向來以考驗觀眾身心腦力的承受度所著名(很久前我曾經看過他的魔法聖嬰,但現在完全忘得一乾二淨),這次他的敘事影像手法確實緊抓著我的意志力「撐」完全長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 on wire poster

我知道,我無法不看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何謂「挑戰死亡、歡慶生命的夢想」,何謂一生僅有一次(once in a life time)的經歷?

“Incredibly risky, highly illegal, definitely crazy!”

導演James Marsh以30多年前的一次瘋狂事件為主軸,將Philippe Petit的奇人奇事搬上大銀幕,結合平面影像、人物訪談回述與演員演出所重建的情境,以「仿紀錄片」形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 serve the king of England Movie Poster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是捷克導演Jiri Menzel改編自Bohumil Hrabal同名小說的作品。英國國王不是主角,根本從未出現,這是電影十分有趣的符碼和深意所在。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說Otto e mezzo是Fellini高級班的課程,一部考驗高智商的電影。看它時不帶任何預期,我竟覺得看懂,或至少說,我了解體會到Fellini的訊息,深刻感受到這部片的光芒四射。

片名Otto e mezzo和Fellini的導演歷程有關。拍出這部片前,Fellini共導了六部電影、兩部短片(各算半部電影)和半部電影(和Alberto Lattuada共同執導),所以Otto e mezzo算是他的第八又二分之一部電影。

若這是片名的由來,我們可以想像Fellini透過這部片來做個「中場檢視」的意味。Otto e mezzo有著Fellini善用語言、故事性和畫面視覺表現的一貫魔術魅力。裡面有許多對話,聽起來像詩歌一樣抑揚頓挫、意涵深藏,更動人的是這些話語的意義。他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和恐懼,毫不保留地剖析心路歷程,檢視自己眼中與他人眼中的自我,單純表達他對人生的想法和態度,因為如此真實,所以觸動人心。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