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marcord

Amarcord這部1973年的作品被選為這次完全費里尼影展的開幕影片,有人說這部片具備Fellini半自傳的性質,因為它還原了Fellini青少年時期的一些經歷或想法,取材自他的故鄉Rimini的生活經驗和人們;而片名Amarcord,是Romagnolo的方言,與義大利文mi ricordo (英文 I recall)同義,「我記得」的意思。

Amarcord的背景是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西斯義大利的Rimini,現在看起來充滿了懷舊的氛圍,看到當時政治社經背景下的特殊時代精神和Fellini對生活價值及童年回憶的線索,卻也有許多和現代社會無異的人性敘述與重現。整部電影由許多片段組成,角色眾多,但每段故事與每個角色自有其趣,卻又相互呼應。整部片趣味橫生,輕鬆的調性中有意無意地嘲諷人性與社會現象中原始不堪的一面。

Fellini非常善用像漫畫般一格格切換的手法,每一幕總有圖像上或寓意上一個最強烈的重點。在呈現過去回憶和幻想的片段,古今虛實流暢地切換,非常容易產生連結或對照。裡面讓人喜歡的片段場景有些是有噴飯爆笑的幽默,有些是一些暖暖的溫情和淡淡的憂愁。

印象深刻的高段趣味常像妙語如珠的「雙關語」。其中之ㄧ是小鎮學校中一群頑皮學生和性格長相同等鮮明的老師群象,裡面希臘文老師示範發音的那幕爆笑效果驚人,駑鈍的學生似乎努力地模仿著發出破擦音的嘴型和呼吸法,但總是錯過些訣竅般噴出口水,頑皮的表情中其實有像是刻意「呸或嗤」來清蔑老師。

另外幾幕爆笑橋段都和性有關。兩幕經典喜劇圍繞著青年Titta,Titta某種程度是少年Fellini的分身,帶著少男情懷總是「春」的一些不正經。一天Titta如往常規範程序去跟神父告解,但不便據實報告腦海裡塞著對女人和性的幻想。Titta跪在神父面前,表面上乖巧純真,但腦海裡那些自慰的情境就像泡泡一樣一顆顆冒出水面,對比於神父所象徵的倫理道德規範但實際行為上心不在焉而不耐地聽著告解。再來的一段是Titta鼓起勇氣跟性幻想對象之一的賣香煙波霸老板娘搭訕,看可否一親芳澤。結果是一連串反差所引發的喜感:瘦弱的Titta極度努力要抱起豐腴的老板娘,明明大粒汗小粒汗地氣喘如牛卻還逞強地說輕鬆;老板娘在Titta「努力」磨蹭下被激起慾望,將巨乳「拿出來」塞到Titta嘴前,靠著天主教聖人肖像前呻吟時,Titta其實快被巨乳壓迫得窒息,無經驗又荒張地不知如何愛撫,有點回歸到小嬰兒第一次吸母奶又不會吸的模樣,沒幾下子老板娘就覺得無趣,將巨乳「收回」衣服中,嗆聲叫Titta滾蛋;像缺氧一陣子的Titta跌跌撞撞地走到門口,卻手無搏雞之力拉不起關起的鐵門,最後還得靠強壯的老板娘輕輕把鐵門一拉才有辦法「滾出」香煙鋪,結束他的情色冒險。

再來一幕是蘇丹帶著三十個老婆投宿Grand Hotel的場面。穿著從頭包到腳只露出一雙眼睛的蘇丹後宮們,在侍從的「指揮和維持秩序」下魚貫過馬路、進入飯店大廳、分批進電梯,依照分配進入房間,再也不被允許出房門,前景的矮短肥醜蘇丹正得意洋洋地展示著三十個老婆的順從。夜晚其貌不揚的小販來到飯店花園,發現春心蕩漾的後宮諸麗正垂下被單結成的繩索招喚他,小販爬上陽台後像走進天方夜譚一樣,三十個女人圍著面紗卻穿著華飾清涼的肚皮舞裝,騷首弄姿跳著看似經過排演的挑逗舞蹈。據小販說,他讓三十個老婆春風數度。這幕場景讓人大大佩服Fellini天馬行空結合像歌舞劇和神話的創意,醜陋的男人與美麗的女子,面紗和曝露的小腹,秩序服從和荒淫享樂,卻仍是華麗美豔的畫面和嘲諷的高度幽默,而沒有低俗情色。

對Fellini來說,性從不是個迴避的話題,他反而是以最誠實的態度去看待這生命過程中最原始的元素,毫不隱瞞性對於不同人物在人生不同階段中扮演的角色和產生的影響,它可以是歡愉也可以是挫折,它來得快也去得快,它只是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環。

除了趣味和笑點之外,Amarcord更為雋永的是那種鋪陳人性與小鎮精神的溫情。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整部電影透過四季的演變去說每個故事,我們在Fellini的鏡頭中看到小鎮眾民在不同時節的生活,首尾以冬盡春初的棉絮飛舞呼應,充滿詩意。

另一個感人的脈絡在於呈現一對夫妻的關係(Miranda和Aurelio):瘋狂激烈地要「殺了自己、殺了對方」用盡丹田力量的爭吵,Aurelio擺起一家之主的大男人架子;Aurelio抱怨Miranda總在法西斯黨人聚會時把他鎖在家裡,似乎是個妻管嚴老公的抱怨;Aurelio被法西斯黨人抓去拷打問詢的深夜裡Miranda在家外面的路上焦急等待,之後疲累帶著傷痕髒污的Aurelio被放回後,她扶持先生回家洗澡;Miranda生病在醫院,Aurelio帶著兒子Titta探望,但只是手拿著鮮花遠遠站在窗邊,看著太太虛弱地坐在床邊但仍舊不改刀子嘴本色念著兒子;Miranda因病去世Aurelio必須堅強但無限失落地準備喪禮。兩人的互動或許就是一般夫妻關係的寫照,從激烈趨於平靜,衝突中卻是互相依附關心。再透過幾個性格十足的家人襯托(好色迷糊的老爺爺、幼稚愛幻想的Titta、爬到樹上大喊要女人的小叔Theo等),反而在沒有什麼浪漫的敘事中,甚至是在有些「醜惡」的鏡頭裡(驚人口出穢言的吵架、Aurelio沐浴的肥胖裸體、有精神病的Theo帶來的難堪),觀眾可以去咀嚼中間細膩的情感。

從較早小鎮居民熱烈慶祝春到的儀式場景,到接近尾段鎮民出海看豪華郵輪的過程,我看到Fellini所投射的故鄉情懷,尤其後者帶來一種微妙的驚喜和感動。Fellini呈現小鎮的大夥呼朋引伴地來到港邊,眾人穿著像出海渡假服裝,卻又似乎有些盛裝,好像赴某個重要約會般。在船上大家聊著有的沒的,卻也說些心裡的話。到了外海,船全停下來了,天色暗去,大夥明明累得不得了,卻不願離去。這時觀眾大概在心中問著「到底有何名堂」,突然間漆黑的夜空中閃起點點光影,小船上的大家頓時歡呼了起來,熱情地招手,原來是艘巨大無比的豪華遊輪經過,點點燈火絢爛無比,可是沒幾分鐘遊輪就消失在黑夜之中。整段看來好虛幻、好諷刺,一艘大遊輪被像新鮮事、一件奇觀(spectacle),以儀式般的重視程度去看待,小鎮居民花了整天時間出海等待,為了那幾刻「奇觀」,混雜著興奮和熱情,流露出滿足和感動。是一種天真的孤陋寡聞嗎?我卻更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歸屬感,就像這群鎮民一樣深刻感動,即使是小事,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只要是大家一起做的,就是大家的共同記憶。某種程度這應是呼應Amarcord (I remember/ recall) 的妙筆。

透過這部片,Fellini以趣味溫暖的夢幻詩意帶著觀眾去經歷他成長的許多點滴,同時他也透過這部片向他心愛的故鄉與回憶致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