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業從小開始,汰弱換強的現實也從小開始

頂尖芭蕾學校的特色就是讓孩童了解「發展專業之路」的道理,前任校長Brigitte Lefèvre,本身畢業自École de Danse de l'Opéra,曾說:「一位舞者需要天賦與感受力,也需要好的心理素質。我們的學校便是帶給學生的就是這些優勢。」這些「小老鼠」(petits rats,École de Danse de l'Opéra學生的暱稱) 從小便清楚志向 --- 成為Opéra national de Paris (Paris Opera Ballet)的舞者。對此,他們在身體與心理上都做了充分準備。同時學生們也不斷被提醒,「為觀眾而舞」就是他們未來的工作。學生每年有一到兩次的機會在Palais Garnier公開演出,也有海外巡演的經歷。

僅管這些學生們在心智上志向清楚,也努力以赴吸收老師們的法派精純風格,但在晉身真正專業舞者行列之前,他們最需優先關注的是每年的比賽和升級考,因為沒考過的學生就得直接離開學校,不少學生必須含淚離開,留下來的有很多也是含淚繼續接受專業而嚴格的訓練。

風光名聲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曾引發軒然大波。The Observer曾報導這所芭蕾學校的黑暗世界,學生說他們持續受到羞辱,承受巨大精神壓力,而老師們經常忽視運動傷害,給予的治療有限,讓學生長年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的舞者Aurélie Dupont曾在她升上舞星後揭露學校的不堪,尤其欠缺仁慈和關懷。她受訪時說:「過去六年在校的日子裡,被惡劣地對待比練習的痛苦更令人不舒服。我們不過是一群在住宿學校的小孩,這些大人們非常冷酷。」也有匿名舞者表示,學校最常用「過重」來羞辱人,使得許多學生因此產生厭食與焦慮的傾向;另一名舞者提到,曾有學生因為不斷抱怨腿痛而被退學,之後醫生發現該學生已有骨折症狀多時。

對於這些說詞,校方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予以駁斥,聲援學校用以栽培舞星的一貫教育方式。一些「存活」下來的過來人也支持校方說法,認為這樣持續而殘忍的篩選與嚴格要求乃是造就成功舞者的必要過程。Opéra national de Paris首席Agnès Letestu認為,趁年紀小早點篩選反而是好的,因為跳舞的要求很高,對於天賦不足以成功的學生,不如盡早讓他們打消成為舞者念頭。

卓越傑出的芭蕾舞團根源於卓越傑出的芭蕾學校

若一個舞團不向外招募舞者(如倫敦的皇家芭蕾舞團),就必需有持續穩定的舞者新血。對於Opéra national de Paris來說,同等重要的是學校所養成塑造的獨特Opéra national de Paris舞蹈風格。每個舞團都有其專有的風格:俄派的質地在於上臂與上身的活動,皇家芭蕾穩重冷靜,美派常見奔放的手腳動作,法派的特色人稱在「清脆而乾淨的腿與腳。」Letestu補充:「我們的風格來自學校和老師。」

因此École de Danse de l'Opéra的師資清楚自己的職責,讓學校獲得聲譽固然重要,但為Opéra national de Paris培育一流舞者是更重要的使命。學校的知名教師與前校長Claude Bessy曾表示,她寧可提供少一點舞者給Opéra national de Paris也不願意降低標準。

學校成功的證據不光來自Opéra national de Paris今日的聲譽,也來自舞者深信個人有能力充分處理專業舞者各項挑戰的信心。Letestu說,在舞台上,觀眾不在乎你睡得好不好、腳痛不痛,舞者必需概括承受所有事,這個責任你該在很早的時候就學會,如果你無法做到,那你該去做其他事。

Opéra national de Paris舞團與學校幾乎是不可分離的整體。舞團的舞者大多之後成為學校老師,學校現在的校長Elisabeth Platel就是個例子,她本人在1975年入學,之後加入Opéra national de Paris,1979年成為舞團首席。從舞團退休後,她在2004年九月成為學校校長。而學生經常參與舞團公演,如Paquita和胡桃鉗中的兒童角色。但最具象徵性的演出得算是每年在Palais Garnier由「grand défilé」開場的gala。

Opéra national de Paris Grand Défilé


在grand défilé中,280位舞者以莊嚴的步伐由後台走向舞台,從École de Danse de l'Opéra裡年紀最小的學生開始一直到舞團的首席舞星。這樣的儀式不但是向芭蕾致意,對Paris Opera Ballet來說,也代表著一種生命的循環,所有的首席舞星與獨舞者皆是出自這所芭蕾學校,這些學校的「小老鼠」最終都會進入corps de ballet。所以當這些學生與舞者在grand défilé'後與舞台上同台,其中的關係便顯然可見:卓越傑出的芭蕾舞團根源於卓越傑出的芭蕾學校。

參考資料:
Macaulay, A. (2007, December 15). Class Acts: Paris Ballet Student Exhibitions. New York Times.
Minden, E.A. (2005) The ballet companion: a dancer’s guide to the technique, traditions and joys of ballet, New York, Fireside Book/Simon & Schuster
Riding, A. (2002, May 21). Where Excellence Is De Rigueur; Training for the Paris Opera Ballet. New York Times.
Webster, P. (2002, December 8). Little ‘rats’ of Paris Suffer for their Ballet Fame, The Observer.
Sulcas, R. (1995, May). Dance in France: the Paris Opera Ballet School. Dance Magazine.

延伸閱讀:
淺談Vaganova Academy of Ballet
俄派古典芭蕾教父Marius Petip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