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到峇里島我學了一些印尼文單字(多半都是吃的東西),其中一個是ayam,就是雞的意思。從這個字出現在觀光客接觸點的頻率就知道,雞在峇里島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Ayam 文化篇 - Fight! Tajen!

雞似乎是每戶峇里島人家家裡必備的成員,當然有些人家是雞農,純粹的養殖目的;但更多是把雞當寵物或好夥伴來看待,尤其對於男人,雞可是兼具社會象徵意義和娛樂價值。

雞在庭院散步

鬥雞在印尼是常見但是非法的活動,在峇里島的村落,法律不能抑制他們的鬥雞狂熱,觀光客仍然可以容易看到鬥雞和鬥雞的活動。

想起這些動物間的「戰爭」,鬥雞也好鬥牛也好,總是引起雙方爭論:老實說還蠻精彩刺激,但也真的殘忍又血淋淋。最後這些活動經常以「文化」之名被保留下來。在峇里島,鬥雞被認為是峇里島文化的一部份,具有複雜的社會意涵,是宗教的獻祭,也是男人的精神。現在每週都還是會有鬥雞活動,村落的某個角落聚集著大夥人叫囂,「主管當局」總是識相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民眾們熱血沸騰地享受鬥雞的樂趣。

鬥雞 (Tajen)追本溯源是宗教活動的一部份,大多在廟會的時候進行。峇里島人相信,公雞們戰鬥時流下的血能夠滿足平息惡靈或邪神,來確保村落豐收繁榮,地上的血跡是淨化儀式的一部份,築起神聖的場域。

不過,對鬥雞最關注的不是神明、寺廟的祭司也不是觀看鬥雞的民眾,而是鬥雞的主人。聽說,鬥雞主人可是把鬥雞當作心愛的寶貝,每天幫牠們洗澡、梳理修剪羽毛、進行訓練課程,還會幫鬥雞按摩紓壓呢!當然,鬥雞的飲食也都是精心設計的,來確保鬥雞維持精實修長的身材但同時充滿活力和旺盛的鬥志。但鬥雞必需禁欲,沒事時都被關在網籠裡,當牠們越苦悶時,上場的怒火自然越高,勝算就越大(蠻像在養個世界拳王一樣)。

籠中的鬥雞

如同所有的戰鬥型競技,鬥雞活動有它的規則,有裁判計分員、鬥雞的出場展示雄風的時間等等。鬥雞的場地常在村落主要寺廟入口附近很像劇場的遮頂平台,(畢竟這是宗教活動啊~),群眾會出現在鬥雞舞台邊或坐在觀賞階梯上,少不了下注叫囂打暗號的場面(當然民眾才不承認這是賭博行為,他們會說這是宗教儀式)。兩隻鬥雞通常得戰上個三回合,直到一隻倒下無法再戰為止。公雞的利爪要出現血淋淋的場面其實不容易,或許它殘忍的地方是在公雞爪上綁上利刃,想像一下脖子被刀片劃上一道的場面吧!敗戰的雞最後通常進了廚房,變成雞肉湯、沙爹或烤雞了。

寺廟中的鬥雞場

有興趣多了解峇里島鬥雞的人,可以參考人類學家Clifford James Geertz的精彩紀錄和研究。(http://webhome.idirect.com/~boweevil/BaliCockGeertz.html)

豔麗的公雞

我們看到許多人家所飼養的美麗鬥雞,比起台灣的雞,牠們真的色彩繽紛,架勢十足。但我可以想像,就如同訓練有素的拳擊手,上場前的氣勢和精實的身體還真稱得上「美」,但幾番戰鬥後,眼腫嘴歪烏青骨折都會有。這種對比已經夠殘忍了,更別提這些鬥雞最後可能是斷翅斷腳地被送進廚房。我想若我看了鬥雞的實況,可能吃不太下後續將要介紹的這些雞肉美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