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典作品被視為標竿,被視為難以超越的障礙。重新改編詮釋經典,結果不是大鳴大放,就是一敗塗地。要成功翻轉經典,除了需要自信和勇氣之外,最關鍵的是看透經典最深層的核心精華,拿出獨到觀點和創新手法,賦予新時代的意義。

在古典舞蹈中,天鵝湖是經典中的經典,Tschaikovsky和Petipa已經樹立典範,後人再怎麼改編,不過只加減一些動作罷了。帶著根深地固的印象,一說到天鵝湖,你除了想到英俊卻肉腳的王子、黑白天鵝公主和成群穿著白色tutu的天鵝們,還會有什麼聯想呢?

接下來Matthew Bourne的天鵝湖可要顛覆這白色芭蕾的唯美印象。

Matthew Bourne是英國現今最受歡迎且創造無數成功製作的編舞家和導演。22歲才開始學舞,在拉邦中心修習舞蹈劇場與編舞,經歷了14年職業舞者生涯。在1987年創立了自己的舞團Adventures in Motion Picture,結合獨特創新的敘事風格和詮釋故事的觀點、精彩整合舞蹈與劇場,他的舞團成功吸引大量觀眾接觸舞蹈,在英國與海外獲得票房與評論的一致好評。

天鵝湖為他在舞蹈劇場佔下第一個灘頭堡。1995年11月9日在 Sadler’s Wells首演,成為West End和Broadway有史以來上演最久的芭蕾製作,成功巡迴世界各國,贏得超過30項表演藝術大獎,包括三座東尼獎。如今天鵝湖即將歡度15週年,巡迴演出中仍舊獲得觀眾的讚賞。

除了使用Tschaikovsky原汁原味的音樂和保留「王子」與「天鵝」這兩個基本元素之外,Matthew Bourne 的作品生動連貫又充滿原創性。你想像不到天鵝湖可以變得很像八卦小報的圖文、幽默而真實的通俗肥皂劇又充滿精神分析意念符碼,既是流暢舞蹈,又是結構完整的戲劇表現,當代情境臨場感十足卻還是帶著童話氛圍。

像我這麼一個古典咖(經常無法忍受標榜「fusion」名號卻亂搞一通沒重點的假跨界作品),看到Matthew Bourne的天鵝湖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卻也能感受舞作一些深層的意涵。這是一個真正而純粹的舞蹈劇場,就是舞蹈加劇場: 紮實而有巧思的舞蹈動作即展現驚人的敘事威力,舞者每個能跳又能演, 故事說得一清二楚,但不用說一句話。

能夠如此成功編排出充滿戲劇張力的作品,最大的關鍵就是Tschaikovsky驚人的音樂,因為他的音樂如此優美,充塞各種戲劇表現的可能,只要編舞家細細品味、運用音樂內含種種詮釋的可能性,戲味已經在了,張力已經有了。19世紀的音樂,配上20世紀末的編舞,看在21世紀的觀眾眼中,還是很有感覺。這真是藝術的魔力。

序幕中,幼年的王子總是從天鵝的惡夢中驚醒,母親前來安撫,他卻不知怎麼看待母子間的感情。

Act I, Scene 1: The Prince's Bedroom


接著場景一轉,王子長大,正履行皇室的義務。面對眾人的歡呼,王子感到無趣至極,母親只忙著注意周邊英俊的士兵,更讓他不是滋味。皇室的私人秘書(類似原本天鵝湖中Rothbart的角色,工心計之人)見狀,向王子介紹一位妙齡女子,讓王子從無趣的皇室生活中找到一些新意和樂趣,這時反倒是母親有點不是滋味。

Act I, Scene 2: A Large Hall in the Palace


Act I, Scene 3: A Large Hall in the Palace


某天,皇后、王子、「女朋友」和私人秘書一同前往歌劇院欣賞芭蕾演出。台上以誇張的戲服和動作演出顛覆古典芭蕾的印象(類似仙女Sylphide的角色,加上天鵝湖王子和白天鵝相遇及與Rothbart周旋的橋段),看起來沒見過世面的「女朋友」以王子的女伴身分出場,顯得興奮不已,多次失態,讓皇后百般嫌惡她的「粗鄙」行徑。

Act I, Scene 4: A State Theatre


經過鬧劇般的ㄧ晚後,王子悶悶不樂躲在房間裡偷喝酒,這令皇后震驚。面對指責,王子請求母親的諒解,幾近暴力般強求指望母親的關注和關愛,卻換來皇后的斥責和冷漠對待。這讓王子傷透了心,他頹喪地微服外出,來到Swank Bar,想在糜爛放蕩的夜生活中忘卻煩憂,卻又因為喝醉被攆出酒吧。在巷角,王子發現私人秘書竟和「女朋友」有著神祕的金錢交易,頓時糾結複雜的情緒湧上:到底正在進行什麼陰謀?!成群的天鵝向他撲襲而來,這到底是幻覺還是成真的夢魘?王子瀕臨崩潰邊緣……

Act I, Scene 7: Outside the Club


第二幕開場轉向深夜的St. James Park,萬念俱灰的王子不知如何是好,夢中的天鵝出現,背後成群的天鵝宣示公園是他們的場子,正等候天鵝首領的指示來處理誤入禁地的王子。白天鵝迎向王子,既像攻擊挑釁,又像要示好撫慰。最終王子和天鵝欣然擁抱,好像重獲溫暖與關愛,找回生命的甜美。

Act II: A Park in St Jame's

Part 1 (entry)


Part 2 (original pas d’action)


Part 3 (original 4 small swan, Odette variation, finale)


這一幕可說是向古典天鵝湖致敬:一個不知是幻境還是實地的場景,兩位主角的相遇,群舞、雙人舞、四人舞、獨舞的安排,比照原本Petipa的處理。觀眾感覺似曾相識,感官卻被扭轉。白色tutu變成流蘇又如羽翼質地般的及膝短褲(加上男舞者個個平頭加上一撮雞冠造型和黑眼線,我頻頻想起Alexander McQueen)很有前衛時尚感,天鵝群振動的手臂重現一群鳥禽逼進的威脅感,男舞者的跳躍動作展現「動物」的本性。 這經典的一幕充分展現Matthew Bourne的創意和才氣。

到了第三幕,場景來到皇家舞會。類似古典天鵝湖的開場設定,各國使者紛紛入場,皇后與王子接著出席致意。歡宴的氛圍下,帶著致命吸引力的陌生人出現,據稱是私人秘書的兒子。高瘦英俊的他穿著黑皮褲黑大衣,攫取在場每位女士的目光與芳心,連皇后也不例外。

正當神祕陌生人與在場女士打情罵俏之際,熱力四射地展跳各國民俗舞蹈,一旁的王子發覺陌生人與公園天鵝百般神似,愈發無法忍受心愛的天鵝與女子們調情。但最讓王子感到不堪的是,母親也被這個既有性感野性又有異國情調的陌生人迷得神魂顛倒,自己投懷送抱。此時王子不得不切入,他打斷陌生人與母親的雙人舞。和陌生人近身接觸著,舞步一來一往的互動一如要爭奪皇后所以較勁示威,又像在彼此挑逗示愛。對舞下來,反倒是王子自己困惑了,母親的影像和天鵝的幻想同時浮上腦海,王子試圖揮去這些幻覺與遐想,但愛恨交錯的複雜情緒下讓他更身陷手足無措的窘境,好像周遭的賓客都在嘲笑他的無能失控。最後,母親與陌生人激情擁吻時,王子忍不可忍,掏出手槍警告這對男女,私人秘書也出槍意圖阻止王子破壞他設局已久的好事。一陣混亂中,中彈倒地的是「女朋友」,王子崩潰被拖出場,皇后投入男子懷抱,私人秘書和神祕陌生人兩人相視大笑。

Act III: The Palace Ballroom

Part 2 (original ethnic diverstisement, the man in black suit who dances with all women is representing the black swan, danced by the same dancer as the white swan)


Part 3 (original Odette pas de deux, man in black flirts with the queen then dance with the prince, 5 stars!)


Part 4 (originally Odette variation, coda and finale)


這幕也是高潮迭起,是最肥皂劇也不過的情節,但充滿戲劇張力。和古典天鵝湖相同,延續由同一位芭蕾伶娜演出白天鵝和黑天鵝的傳統,代表黑暗勢力的黑衣人和白天鵝由同一位舞者擔綱演出。舞蹈編排上透過相同的元素,在signature posture和動作組合中強化黑衣陌生人和白天鵝的神似感。最妙的莫過於陌生人用一抹黑墨從額頭劃下鼻樑,媚眼一拋,現出冷笑。再來ㄧ連串tour attitude en dehors,從背後貼著王子的頸項,重現公園雙人舞,徹底擊潰王子心防。

最終幕,瘋狂的王子被軟禁在房間,醫護人員照護他的病況,但王子彷彿看到成群的母親在監督壓抑他,無法再面對母子感情。床上的王子漸漸入睡,但他極度痛苦,被惡夢折磨:夢中的天鵝從他的床上竄出,在王子身邊狂舞。王子無法分辨包圍著他的野蠻天鵝究竟是幻影還是真實,唯獨白天鵝還是溫柔地保護他,將王子視為他們的一員。劇情急轉直下,其他天鵝繼續攻擊王子, 此時白天鵝不但無法服眾,連自己都成了被攻擊的對象。最後寡不敵眾,白天鵝反倒被自己的同類殲噬,病弱的王子無力保護天鵝,在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後倒地死去。闖進房間的皇后看到死去的兒子也只能撫屍哭泣。最終,白天鵝守護著童年的王子,免於痛苦。

Apotheosis


這一幕展現驚人戲劇效果,當天鵝們從床上爬出來,在床上跳來跳去,還真有侵略性和鬼魅感,最終那種殲噬效果的呈現,同類相殘的血腥氣味,讓人真的倒抽一口氣。也是在這幕,Matthew Bourne跳脫古典天鵝湖的靈感和痕跡,徹底展現他對劇場詮釋的創意和視覺溝通上的精湛神來一筆。

從表面來看,Matthew Bourne天鵝湖最常引人討論的是對於性別和刻板印象倒轉。本來Petipa編創中的柔美受控的白天鵝全數改由男舞者演出,裸露著上身加上充滿力量的動作,化身為一群具侵略性的「雄性動物」。接著王子與天鵝間的互動,帶著印象中天鵝湖的愛情故事成份,自然引發對於同性情愛的辯論。不過,許多王子與天鵝對稱式雙人舞蹈動作的編排,或許還想隱喻兩個自我的對話,天鵝象徵著王子的潛意識,一個渴望成為的「我」。

敘事的主軸似乎也暗示著英國皇室的內幕和深宮情怨,以及狗仔當家嗜血偷窺的社會變相。這些論述和角色的書寫儘管已與經典版相去甚遠,不再有所謂的受害者(天鵝),也沒有愛情的遺憾或幸福(看你比較的是什麼版本的結尾),但其中所探討的意涵倒是跨越時空,呼應著Tschaikovsky與Petipa的天鵝湖 – 關於人的自我與潛意識,渴望與壓抑,掙扎與對立,自由與控制 – 這是每個人在夜深人靜之時或許曾經思考自問的課題。

王子的角色是個開放式的文本:自幼糾迴在夢中的天鵝,究竟是陰影威脅還是追尋的夢想?愛慾的對象究竟是那個妖嬌單純的女友、舞會上的神祕陌生人、公園的白天鵝還是眼前的母親? 皇室的身分是否能夠捨去放下以追求自我,還是他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和大眾期許」作為高貴優雅的王子卻禁錮在皇冠中?而他與母親兩人間彼此的關係和情感,到底是愛還是恨,是占有還是守護呢? 發生的一切到底是夢境、幻覺、假象還是實情?

你很難不想到佛洛依德: 鳥,陽具,同性情結,戀母情結,真實的自我,成為「另一個自己」。

這個既有好看舞蹈、動聽音樂、趣味敘事、現形社會人性和精神分析的作品,可說既通俗又有深度。舞者表現精彩, 紮實的古典芭蕾基礎搭配現代舞蹈的動作語彙,各個能跳能演,外顯動作和內心戲都引人入勝。力與美的白天鵝和暗黑陌生人,高帥又超有妖媚感,男女通吃,我的理想任性美0再加上現代感的英國公子風~(出身Royal Ballet的Adam Copper,我相見恨晚…)對手戲的王子也毫不遜色,Scott Ambler有Rambert Ballet School和DV8的歷練,舞台表現更為自由自在,演技精湛。

Matthew Bourne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找到一個獨特的市場空間。正如同他在訪談中所言,創作時他思考了一個why go and why not go的問題:(在劇場風氣盛行與大眾媒體發展成熟的英國)到底觀眾進入劇院所為為何?觀眾觀看舞蹈時擔心苦於的問題是什麼?閱聽大眾在電視電影等媒體中獲得哪些表演藝術不易提供的樂趣?

思索分析過這些關鍵問題後,他決定要透過舞蹈和動作來說故事,說一個觀眾有感覺、切身相關、能產生共鳴、能刺激思考回味的故事。他不怕面對經典,反倒有種顛倒假設、意圖突破經典的guts。而在創作與演出的過程中,他總是仔細分析觀眾,直接透過觀眾的反應來檢討每次演出的狀況。我想這是非常行銷導向與貼近市場的創作思維,他能善用英國表演藝術的傳統與文化底藴,妥當拿捏觀眾想望、自身創作目標,帶著一群尋求突破的舞者(例如當時身為Royal Ballet首席舞者的Adam Copper就是因為期待跳脫框架挑戰自我而與Matthew Bourne合作,因這個為他量身訂做的角色橫掃各大表演藝術獎項)並發揮他們的潛力,因此產生極大藝術創作與票房市場的綜效。這是獨到的功力也是一種天賦。

Interview with Matthew Bourne (如同大部份英國的編舞家,闡述創作理念的溝通能力一流,清晰而流暢;舞作劇照也很精彩)


Matthew Bourne和Boris Eifman有很類似的創作初衷,卻呈現截然不同的表演風格和欣賞的滋味。希望有機會能夠親眼一睹Matthew Bourne的舞蹈劇場魔力。

P.S.
*Billy Elliot最後一幕就是Matthew Bourne Swan Lake,由Adam Copper扮演長大的Billy Elliot出場高躍
*現在熱映電影3D舞力對決的主角之一Richard Winsor是Matthew Bourne 舞團的舞者

延伸閱讀:
Matthew Bourne Swan Lake官網
Matthew Bourne Dance Company New Adventure
淺談英國芭蕾發展 (2) Royal Ballet
淺談英國芭蕾發展 (4) Rambert Dance Compan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