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舞台表演的基本要件是什麼?
穩、穩、穩。
穩是基本技巧精準表現的結果,是多年苦功內化後的自然呈現。
以西方舞蹈來說,古典芭蕾應是最為精準的一種型式,講求均衡對稱,對各個方位、姿勢、動作和線條呈現皆有嚴謹規範,在訓練過程與舞者條件上的要求,也是相當嚴苛。同時,在舞台上,舞者只要「不穩」,連外行人都看得出來,毫無藉口和模糊地帶。
但當我看到南印度的古典舞蹈Bharathanatyam(有人翻譯為婆羅多舞)的表演影片時,叫好之餘還倒抽一口氣,這比起古典芭蕾,其精準與難度水準可真是有過之而不及!
Bharathanatyam 源自於南印度Tamil Nadu(坦米爾納度)地區,是非常古老的舞蹈,歷史超過兩千年以上。探究Bharathanatyam的特色,它和大部份印度藝術相同,有著豐富的宗教內涵,且必須具備「說故事」的功能。
在印度,舞蹈是神話和歷史的一部份,被認為是對神崇拜、獻祭、娛神的一種型式,因此舞蹈講述的故事不外乎神的傳說、人與神的關係與神對人世的警語寓言。
舞蹈在印度也被認為是神的創造物。印度教的三主神之一Shiva(溼婆神)在跳舞時的狀態被稱為Nataraja(在南印度稱為Natyam,跟Bharathanatyam裡的Natyam同字)。Shiva在喜悅與哀傷時都喜歡跳舞,他的舞姿剛柔並濟,優美而神聖。他的舞動是為了宇宙不朽,也象徵著宇宙恆久的運行。舞蹈象徵著Shiva的榮耀,他是節奏之神,印度舞蹈的始祖,被稱為舞王,有著至尊的地位。
舞王Shiva有108種舞姿,據稱當時Shiva將舞蹈傳授給天女及Bharat Muni(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三世紀期間整理出「舞蹈論 Natya Shastra 」的聖者),再由他們傳授給後人。而這些基本動作,便成為了印度古典舞蹈的「共通文法」。
近代傳承Bharathanatyam的重要人物是Padma Subrahmanyam。她花費四十多年的時間,研究Bharat Muni的Natya Shastra(樂舞論)經典,並一一探究廟宇石刻、壁畫、浮雕、碑文中對Shiva 108種舞蹈動作的描繪刻畫,重新整理復原出Bharathanatyam的基本舞蹈語彙。從中不僅解碼印度古典舞蹈,也為印度舞蹈的身體訓練提出了一套實務的導引規範和教學方法,奠定印度古典舞蹈的技巧與精神基礎,使得後代表演藝術家在編創展跳新作品、發揮創意的同時,仍能不失古典舞蹈的精髓與根源。
Karana Prakaranam - Dr. Padma Subrahmanyam
[這段影片中的舞蹈組合示範了Bharathanatyam的基本動作,並剪輯比對廟宇Shiva雕刻中的舞蹈動作姿態(Karana)。 Padma Subrahmanyam本人是一位傑出的舞者,她的表演展現出印度女性的嬌媚與柔軟。]
古典舞蹈的技巧型塑自社會的美學觀。印度教哲學與美學標準影響著肢體動作的結構與身體線條:對稱是美學的語言,複雜但精細的手腳動作與姿態姿勢組成幾何線條圖案。快速變換動作的過程必須剛勁而明確(彷彿隨時停格下來都如同廟宇浮雕上的姿態),節奏明快的步法有著數學邏輯而必須絕對精準。除了視覺上的型式必須合乎對稱美學原則,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戲劇表現張力。
拆解Bharathanatyam的名稱:Bhava意思是情緒、Raga意思是音樂、Tala意思是節拍、Natyam意思是動作。顧名思義,Bharathanatyam是種結合情緒、音樂、節拍、動作的舞蹈藝術。
舞者必須透過手勢、眼睛、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搭配音樂節拍與歌曲吟唱,用以敘述表達思想、感情、情緒和故事。 Bharathanatyam的精緻和難度也在這些技巧要求的細節中得以窺知一二。
Bharatanatyam Abhinaya - Rama Krishna Leela by Priyadarsini Govind
[這段影片展示所謂的演技表現,或是啞劇的功力。]
既然要完美表現Bharathanatyam有如此難度,舞者的基本特質便相當關鍵。Bharathanatyam的權威典籍之ㄧ的Abhinaya Darpana列出十大要素:靈活敏捷、穩定、優雅線條、旋轉時的平衡、眼神、勤奮努力、聰穎、全心投入、口才和歌唱能力。而要成為一位專業舞者,除了要年輕、身型修長、容貌美麗、眼睛大、胸部豐滿之外,還需要充滿自信、風趣、討人喜歡、性格開朗愉悅,能夠融入音樂、吟唱、時間和節奏跳舞。
我想,沒有一番條件和苦功,大概是難以站上舞台。(多數人看到這樣落落長的條件清單,大概直接考慮學習其他舞蹈吧?)
既然舞蹈是由人的身體表現,風格的呈現自然隨著舞者的訓練和身體經驗而有所演進。下面這兩段影片的舞者便和大師Padma Subrahmanyam的表演風格有著世代的差距,還能明顯看到西方舞蹈的痕跡,她的表現更為「直率帶著現代女性的剛強」,但技巧的精準仍舊傳承古典舞蹈的高標準,讓人看得非常過癮。
Rukmini Vijayakumar Tillana
Rukmini Vijayakumar Tani avartanam
放眼看去東西方舞蹈技巧,對於「精準」要求和標準應是大同小異,差別在於對於動作語彙的定義。
雖然不見得清楚Bharathanatyam的眉角,不同舞者的高下好壞,還是很容易就看得出來。畢竟身體的精準度、音樂性和表現力的展現,是不分舞蹈類型都有的要求標準與普遍的鑑賞準則。
舞蹈藝術的欣賞也許有些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和直覺,但文化內涵的體會和評析可就需要時間來研究。若你各拿一段都是南印度的Bharathanatyam和Kuchipudi來考試,我大概分不出來個所以然……同時,我也無法去判斷各家舞者在藝術性表現究竟有何差別。本文僅是針對Bharathanatyam身體技巧的精準和舞者養成的困難淺談來表示自己的讚歎。
後記:寫到這,我想下篇似乎該來寫寫同樣來自南印度但非常戲劇風格以「顏技」著稱的古典舞蹈Kathakali。
延伸閱讀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1104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