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旅行的第一個驚喜就在買Hurtigruten船票時發現居然遇上優惠半價的促銷,所以省了一天住宿費,還有搭郵輪的感覺,當時真有些小小得意和迫不及待(心中也是有點想離開陰雨不散的Bergen)。
郵輪行程通常都是晚上開船,白天靠岸讓遊客下船走走,旺季時(時間的定義在北歐旅行非常重要)船公司都還有合作的旅行社安排套裝行程,例如搭Hurtigruten最完美的就是巡遊海岸線外,還可以換搭小船進Hardangerfjord,比較喜歡刺激的遊客,也能參加冰河健行的活動,有多元選擇。傍晚大家再回到郵輪,享受晚餐和甲板上的星空和海風,慢慢駛向下一個目的地。但這次淡季的Hurtigruten,對我而言只是個交通工具和睡覺的地方,不指望有什麼豪華郵輪之旅的體驗。
出發那天Bergen下起來很大很久的雷雨,讓本來八點多後就幾乎靜音的Bergen更早進入休息狀態。在雨中我在街上逛不下去了,更不想在更十點十一點的「深夜」一個人撐著傘從飯店拖著行李在黑暗無人的街上走到偏僻的Hurtigruten碼頭,所以決定八點就去碼頭等上船,至少碼頭的候船室還蠻安全舒適的。
一到碼頭發現已經可以上船了,就像很累的時候可以滾回房間床上睡覺的感覺,真是那天最令人欣慰的事。我的單人船艙雖小,但也算是乾淨舒服,附有簡單的浴廁,位在中層,窗外還看得到海面和天空,沒有壓船底的恐懼(雖然是想太多,但總覺得萬一出事,睡船底的人一打破玻璃窗就得憋好氣),但也應該不像睡上層的艙等晃動得厲害。船上備有餐廳、酒吧、lounge、讀書間,甲板上也有休憩的設備,讓人可以在自己的船艙外進行一些活動,與人社交。
當開船駛向外海後就知道什麼叫做海上坐船的感覺,遊程比想像中的顛波,嚴重時晃到需要手扶著東西才站得穩,桌上的東西可以由右滑到左,又由前滑到後,幾乎有到綠島遇上風浪的程度。看到船上到處安置的一疊一疊嘔吐袋,你大概可以想像,只有極少數人是天生以海為家的料。
晚上睡覺時,透過船艙的窗戶我可以看到月光下海波上下劇烈的程度,有時那種浪差讓人明明躺在枕頭較高的床上,卻好像頭低腳高腦充血一樣,搖晃的頻率和高低差沒有規則,完全不是那種睡搖籃反而更好睡的經驗。船艙鄰居回房休息後,也聽到一陣陣在驚嘆浪差的談話(我猜),害怕夾雜著興奮的語調,接著的夜裡,出現了在我睡不深的狀況下最討厭的聲音,打鼾~~~(為何大家都這麼好睡?我不解!)
隨著搖晃慢慢趨緩,天色雖仍然暗沉,但已與黑夜的漆黑大不相同。我想趁著行駛較平靜海面時,趕快上樓吃早餐。餐室早已佈置妥當,有著比陸上飯店更豐盛的buffet早餐,我真是佩服工作人員。經過昨晚的搖晃,考慮到Ålesund之前航況以及自己承受度的未知,自認為很有策略地吃早餐,不吃湯湯水水,不吃不好消化的東西,選擇好消化有耐餓的食物(換句話說應該就是那種低GI東西了),免除後患。吃到快結束時,晃動又開始了,餐廳的侍者可以很專業地平衡避免撞到艙內的房柱,但用餐的旅客就有些不知所措,擔心桌上的食物滑動,咖啡潑出來,東西拿到一半的人遲疑著要繼續拿完還是先回座位乖乖坐著。
我只是慶幸吃飯時間挑得好,只搭了短短一晚,要不真難想像波濤起伏睡不好、船艙隔音差的日子怎麼度過。如果體質不佳,即使餐餐提供豪華挪威海鮮料理與其他美食佳餚,恐怕也無福消受。
在Hurtigruten船上終於看到一些外籍乘客,除了挪威本地人外,還有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還有說著聽不懂語言的人(搭配著臉孔樣子,猜想有俄國人和波羅的海三小國的人)。想像你是參加五、六天的遊程直到北角,你大概就被迫需要在船上和一群陌生人慢慢熟稔起來,畢竟空間有限,場合有限,乘船的旅程往往是激發社交能力的機會。但像romance的情節是不易發生的,因為有錢有閒搭船慢慢旅行的大多是退休空巢期的夫妻,或是進行重要家族旅行的老老少少。單身人士,少矣。
距離Ålesund靠岸的時間還有四五個小時,吃過早餐的遊客紛紛上到甲板欣賞風景。九點多的北歐天色沒有白天的感覺,海波是灰青色,天空還殘留著烏雲,岩石為主的小島和遠方長著長青樹種的岸邊陸地顯色的也是深灰、深藍、深褐、深綠的綜合,整體就像只用水墨渲染一樣的圖畫,雖然有深有淺,但就是一個「墨」字。看著看著,心情輕快不起來。不過週遭的遊客到好像很能欣賞這樣的景觀,仍在甲板上流連忘返,頻頻拍照。
隨著時間流逝往北前進,或許越來越接近中午或駛離了陰雨區,天色漸漸明亮,光線從雲層的裂縫猛烈劈出一道道金白色的線條,跟灰黑的烏雲形成強烈對比,被陽光的照映到的海水和陸地突然顯出該有的顏色,帶著靛的湛藍和光澤的墨綠為本來的灰青引出變化,景色有時真的需要光線的映襯才顯得出色,大自然的光影轉移就是渾然天成的筆觸和調色。更多時候,人對美景的認知需要他人眼光的贊同才得以強化。在甲板上看到其他旅客不畏寒風欣賞峽灣海岸景色、積極地捕捉光影,多多少少讓人分外覺得不虛此行,好像慢慢看出北歐峽灣海岸奇幻的魅力。
郵輪行程通常都是晚上開船,白天靠岸讓遊客下船走走,旺季時(時間的定義在北歐旅行非常重要)船公司都還有合作的旅行社安排套裝行程,例如搭Hurtigruten最完美的就是巡遊海岸線外,還可以換搭小船進Hardangerfjord,比較喜歡刺激的遊客,也能參加冰河健行的活動,有多元選擇。傍晚大家再回到郵輪,享受晚餐和甲板上的星空和海風,慢慢駛向下一個目的地。但這次淡季的Hurtigruten,對我而言只是個交通工具和睡覺的地方,不指望有什麼豪華郵輪之旅的體驗。
出發那天Bergen下起來很大很久的雷雨,讓本來八點多後就幾乎靜音的Bergen更早進入休息狀態。在雨中我在街上逛不下去了,更不想在更十點十一點的「深夜」一個人撐著傘從飯店拖著行李在黑暗無人的街上走到偏僻的Hurtigruten碼頭,所以決定八點就去碼頭等上船,至少碼頭的候船室還蠻安全舒適的。
一到碼頭發現已經可以上船了,就像很累的時候可以滾回房間床上睡覺的感覺,真是那天最令人欣慰的事。我的單人船艙雖小,但也算是乾淨舒服,附有簡單的浴廁,位在中層,窗外還看得到海面和天空,沒有壓船底的恐懼(雖然是想太多,但總覺得萬一出事,睡船底的人一打破玻璃窗就得憋好氣),但也應該不像睡上層的艙等晃動得厲害。船上備有餐廳、酒吧、lounge、讀書間,甲板上也有休憩的設備,讓人可以在自己的船艙外進行一些活動,與人社交。
當開船駛向外海後就知道什麼叫做海上坐船的感覺,遊程比想像中的顛波,嚴重時晃到需要手扶著東西才站得穩,桌上的東西可以由右滑到左,又由前滑到後,幾乎有到綠島遇上風浪的程度。看到船上到處安置的一疊一疊嘔吐袋,你大概可以想像,只有極少數人是天生以海為家的料。
晚上睡覺時,透過船艙的窗戶我可以看到月光下海波上下劇烈的程度,有時那種浪差讓人明明躺在枕頭較高的床上,卻好像頭低腳高腦充血一樣,搖晃的頻率和高低差沒有規則,完全不是那種睡搖籃反而更好睡的經驗。船艙鄰居回房休息後,也聽到一陣陣在驚嘆浪差的談話(我猜),害怕夾雜著興奮的語調,接著的夜裡,出現了在我睡不深的狀況下最討厭的聲音,打鼾~~~(為何大家都這麼好睡?我不解!)
隨著搖晃慢慢趨緩,天色雖仍然暗沉,但已與黑夜的漆黑大不相同。我想趁著行駛較平靜海面時,趕快上樓吃早餐。餐室早已佈置妥當,有著比陸上飯店更豐盛的buffet早餐,我真是佩服工作人員。經過昨晚的搖晃,考慮到Ålesund之前航況以及自己承受度的未知,自認為很有策略地吃早餐,不吃湯湯水水,不吃不好消化的東西,選擇好消化有耐餓的食物(換句話說應該就是那種低GI東西了),免除後患。吃到快結束時,晃動又開始了,餐廳的侍者可以很專業地平衡避免撞到艙內的房柱,但用餐的旅客就有些不知所措,擔心桌上的食物滑動,咖啡潑出來,東西拿到一半的人遲疑著要繼續拿完還是先回座位乖乖坐著。
我只是慶幸吃飯時間挑得好,只搭了短短一晚,要不真難想像波濤起伏睡不好、船艙隔音差的日子怎麼度過。如果體質不佳,即使餐餐提供豪華挪威海鮮料理與其他美食佳餚,恐怕也無福消受。
在Hurtigruten船上終於看到一些外籍乘客,除了挪威本地人外,還有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還有說著聽不懂語言的人(搭配著臉孔樣子,猜想有俄國人和波羅的海三小國的人)。想像你是參加五、六天的遊程直到北角,你大概就被迫需要在船上和一群陌生人慢慢熟稔起來,畢竟空間有限,場合有限,乘船的旅程往往是激發社交能力的機會。但像romance的情節是不易發生的,因為有錢有閒搭船慢慢旅行的大多是退休空巢期的夫妻,或是進行重要家族旅行的老老少少。單身人士,少矣。
距離Ålesund靠岸的時間還有四五個小時,吃過早餐的遊客紛紛上到甲板欣賞風景。九點多的北歐天色沒有白天的感覺,海波是灰青色,天空還殘留著烏雲,岩石為主的小島和遠方長著長青樹種的岸邊陸地顯色的也是深灰、深藍、深褐、深綠的綜合,整體就像只用水墨渲染一樣的圖畫,雖然有深有淺,但就是一個「墨」字。看著看著,心情輕快不起來。不過週遭的遊客到好像很能欣賞這樣的景觀,仍在甲板上流連忘返,頻頻拍照。
隨著時間流逝往北前進,或許越來越接近中午或駛離了陰雨區,天色漸漸明亮,光線從雲層的裂縫猛烈劈出一道道金白色的線條,跟灰黑的烏雲形成強烈對比,被陽光的照映到的海水和陸地突然顯出該有的顏色,帶著靛的湛藍和光澤的墨綠為本來的灰青引出變化,景色有時真的需要光線的映襯才顯得出色,大自然的光影轉移就是渾然天成的筆觸和調色。更多時候,人對美景的認知需要他人眼光的贊同才得以強化。在甲板上看到其他旅客不畏寒風欣賞峽灣海岸景色、積極地捕捉光影,多多少少讓人分外覺得不虛此行,好像慢慢看出北歐峽灣海岸奇幻的魅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