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兩廳院售票網]
許芳宜與藝術家《2x2》
2014/11/1 7:30pm
國家戲劇院
非得下這樣的標題,因為這就是看完演出的感想。
藝術總監與製作人有必要思考什麼是對的事。
舞星的號召和宣傳讓這場演出票房達陣,我也是這樣的一位觀眾:期望著一流舞蹈家演出一流編舞家的作品,期待看到不同身體訓練一流舞蹈家合作較勁所激盪出的火花。2012年的演出儘管有段具品質落差的爭議性節目(看過的人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有著許芳宜、NYCB首席舞星們、Wheeldon的量身訂做的編創和Akram Khan,紮紮實實的國際級演出,我仍舊帶著滿足離開劇院。
這次整體節目失衡失焦失望。
上半場由年輕舞者跳著許芳宜編創的作品開場。幾位女舞者的身體堪稱乾淨漂亮,編舞動作邏輯簡單,拼貼方向元素,質地單一,結構單ㄧ,節奏單一,單調而顯得無趣冗長。接著譚元元與Damian Smith在乾冰和昏暗幽微的燈光下出場,演出Edwaard Liang的作品Finding the light。漂亮的線條、流暢的動作,兩人多年的默契在此展現。不過,對我來說就是一段無病呻吟的舞蹈,修長肢體和無所不精心雕砌的角度線條,搭配中規中矩Vivaldi音樂,悅目悅耳而已,沒有太多感覺。然後,是NYCB獨舞者展跳許芳宜的編舞。動作元素的組合仍是拼湊,舞者雖有不俗的身體技巧與一定程度的表現能力,但可明顯看出舞與人之間的不熟悉感和「嘗試」,服裝設計也似乎有再斟酌的空間,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 。上半場最後由許芳宜與街舞舞者Ron Myles演出Anyhwhere on this road。其實現代舞與街舞身體的結合應可有許多亮點, 但整體概念、組織和執行的水準的確是「anywhere on this road 」。兩人一定水準的身體技巧與表現,放在街頭表演有餘,或當作某牌贊助商的行銷影片能夠吸睛,但作為一段國家劇院的演出節目就顯得輕率。
下半場由更大群的年輕舞者跳著許芳宜的編舞開場 ,音樂、動作、結構和舞者表現,「雜亂、矯情」二詞概之。混戰之後,馬上轉換為安靜純粹、品味內在細微情緒的after the rain。這支Wheeldon為NYCB所編創的雙人舞作品,反倒因譚元元和Damian Smith在海邊與夕陽餘暉中演出拍攝的唯美影片而讓人印象深刻。許芳宜選擇了這首為芭蕾身體所量身打造的作品,是挑戰也是遺憾。畢竟,作品的本質極度強調線條並運用紮實芭蕾技巧,極簡通透的編創讓人有充分時間去關注許多細節。許芳宜與Tyler Angle都是出色的舞者,但似乎少了點默契,因此在呈現原作滿溢抒情詩意的流暢性上,讓人看到縫隙。但最遺憾的是現代舞訓練的身體線條呈現於芭蕾作品中落差,雖不需把許芳宜的表現和芭蕾伶娜們對比(如此比較也有失公平),當作品與身體無法對焦時,看不清作品的美,也模糊了舞者的美。
最後壓軸便是節目宣傳強打的2x2。TWO原本是Maliphant創作的獨舞作品。幾年前英國Sadlers Wells 劇院和北京國家大劇院共同製作,改編為雙人演出《2x2》的版本,讓譚元元與許芳宜聚首共演,為了噱頭或真有藝術考量?在我看來是畫蛇添足。因為作品本身深沈而細膩,加上與動作編創藝術性相得益彰的燈光設計,要細細品味,觀眾只能專注在一個人身上。到頭來,我的目光只專注在許芳宜身上,她的身體質地和表演能量與Maliphant的動作語彙與創作啟動能夠相容交流,所有細節的處理細膩而精準,帶著她個人強烈的特質和張力,呈現了真正國際級藝術家等級的表演。但,不到10分鐘…(而譚元元成了我眼中的背景...)
回頭審視這場演出,所謂「藝術家」等級的演出:有,但短如Youtube片段;有,但缺乏ㄧ個接續的邏輯;有,但流於便宜行事。
回頭審視這場演出,不得不談這場演出製作的核心許芳宜。
作為一個演出製作的宣傳標的,我非常尊敬且尊重她的個人資歷與藝術成就、對台灣舞者和台灣觀眾的用心良苦與對自己的期許,我也相信這是吸引滿座觀眾與贊助經費的主要驅動力。
作為一位舞者,這次演出稱不上是她的最佳狀態,不確定是年齡又增長了或是有傷在身,但我想她台灣之光的光環會隨著時間和後起明日之星的出現,將漸漸從舞台上淡去,這是無奈。作為一位提攜後進的前輩,她將這群年輕舞者帶入國家劇院,以自己的名聲為他們匯集那麼多目光,可謂是無私的付出。我也看出幾位年輕女舞者的素質潛力與她調教下的進步。但若真的為她們好,鼓勵支持她們拿出實力去國際舞台競爭、接受更嚴苛的觀眾標準與同儕挑戰、嘗試真正一流的編舞作品,才是真的提攜吧?作為一位編舞者,她應該考慮這是否是她能發展的領域、接受舞者不ㄧ定會編舞的現實。
作為一位藝術總監與製作人,這恐怕是她最需要檢討也是我最無法諒解的角色。
借用一位朋友的插花比喻來類比這場演出的遺憾:插花藝術家在創作花藝作品時ㄧ定有其情境、主題設定和欲傳達的感受,從而選擇合適的花材;美麗的花花草草如何組合成一組花藝作品,這是功力。花草選擇組合不對、環境空間空氣不對,聞不到花香,也看不出花藝的美,而只是隨手束之的花花草草,還被嫌棄雜亂引蚊蟲。
看看此次邀請的藝術家,錢花在幾分鐘的演出之中(總體40分鐘上下?)?為觀眾創造了多少價值?我很不滿自己的票錢竟換得如此的回饋,雖不至於怒喊退票,但「騙錢」的譏諷絕對說出口。
更想抒發的是(希望有機會請製作團隊的成員思考),若濫用品牌的資產、消費觀眾的信任和期望,產品實質不符行銷溝通的賣點和承諾,失去的不止是觀眾,還有過去所累積建立的聲譽。這比演出一支編創執行無力的劣作更具殺傷力且困難彌補。
延伸閱讀:
2012下半年舞蹈演出觀後感總評回顧(含許芳宜與藝術家之身生不息)
淺談Arvo Part(含After the rain 片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