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http://www.impawards.com/2016/la_la_land_ver3.html
La La Land,一個原創又似曾相識的故事。
夢想成為女演員卻總audition不上的Mia,想要開間爵士樂屋的落魄爵士鋼琴家Sebastian,都是遇不著伯樂與時運不賞臉的小人物。他們在LA相識,愛情讓彼此走上圓夢旅程。然而,旅程中的考驗與阻撓,Mia和Sabastian的付出、轉變、妥協與選擇,將引導他們通往何處呢?
夢想與愛情,剛好是兩條起伏交錯的線:在追求夢想失意的時候,遇上對的人;現實的阻梗,必須斟酌什麼才叫做對的事;夢想實踐了,身旁卻不是當初那個他/她;對愛情,相愛不一定能相守,但「愛上對方,讓我成為更好的一個人」是永藏心中的珍寶。
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之中尋求完滿解決,ㄧ向是電影鋪陳張力之道。
導演Damien Chazelle選擇了歌舞電影genre獨特的敘事手法與娛樂體驗來展現這故事張力。不同於Fred Astaire或Gene Kelly舞王時代,歌舞電影透過主角高超的歌舞天賦才華作為鎮片之寶的模式(例如Emma Stone在舞蹈場面的肢體其實還是不太到位),La La Land所揮灑的歌舞電影魔法來自單純簡潔的情節、動人音樂和精彩的場面調度。
這仍是部「故事情節」高過於「歌舞」的電影,結合細膩戲劇表演與畫龍點睛之歌舞表演,從感官直接顯白傳遞敘事,有效強化某幾個關鍵時刻的轉折。
Justin Hurwitz的音樂是電影引擎之一,將歌舞電影黃金時代的音樂傳統與懷舊曲調感埋藏在配樂、主題音樂或歌曲中,旋律之美,歌詞之動人,繚繞在耳,久久不去。編曲的功力高超,利用不同器樂伴奏、樂團演奏編制,不論是婉約深情傾訴的鋼琴、爵士樂情調中的活力或是重現經典好萊塢音樂片管絃演奏的華麗輝煌,因應情節烘托出不同的氛圍與風格,展現音樂的美好與威力。其中我認為最為漂亮而動人展演的,就是Mia audition時唱的那段The Fools who dream,突顯出歌唱替代念詞的感性共鳴,在前後劇情之中zoom in zoom out得恰到好處。
音樂聽覺之外,整體場面與氛圍營造則是視覺饗宴。如Prologue塞在高速公路上的眾人唱跳著It’s another day of sun就是高招,短短幾分鐘將觀眾帶入La La Land的世界並揭示電影的基調。
回歸經典歌舞電影的精神 — 生活即歌舞,但「有夢最好」的一個華麗幻象。Cinematography和editing的巧妙調度,創造了「烏托邦」的情境。劇末的那段Epilogue實在是神筆,緊湊精采,敘事流暢,執行處處是創意與美感,那是主角未能如願的美好結局,也滿足觀眾的想像、補償內心的惆悵,7分多鐘的夢,美好到不願醒來,卻也美好到回歸現實仍能帶著微笑。
這徹徹底底體現歌舞電影名劇《花車》(The Bandwagon)裡的名言:我們開始什麼都沒有,只有夢想;但結束的時候,我們有了一場秀。
是的,La La Land終究是一場show,在show business的首都、夢工廠、好萊塢,所產製的一部電影。
只是,電影中穿插的幾個象徵,讓人不禁思索,歌舞背後,是否奏著時代的警鐘、投射著新世代電影工作者的想望?
片中好幾段party場面的執行,讓我想起《大亨小傳》(Great Gatsby)。回顧這費茲傑羅稱為Jazz Age的20年代,浪漫與頹廢的綜合,大膽冒險求變,對成功的癡迷,資本主義與物質財富成了美國夢的外衣,包裝掩飾微弱難辨的道德與思考能力。費茲傑羅反諷這看似樂觀華麗背後的破碎與危機。
第二個重複出現的象徵是James Dean 1955年的作品Rebel without a cause。片名直譯應是「沒有原因的反叛」(中文片名為人熟知的是「養子不教誰之過」),讓我想到60年代反叛解放狂潮前的假性承平,這部電影藉由青少年的困惑躁動、世代間的衝突、性別關係的曖昧,批判衝撞50年代美國的社會價值觀。
趣味的地方是這兩個象徵與主角經歷走向的關聯。兩位主角皆帶著有點不得已的心情參加Gatsby式的party,他們在這場合相識、一起逃離。接著Rebel without cause相關的場景、劇情梗,成為兩人夢想與愛情同步萌芽的背景。卻在播出這部老電影(及兩人首次約會)的劇院關門大吉時,兩人走向分離,重新抉擇自己能有的「反叛」為何,夢想是否也如老劇院一樣不敵現實衝擊?
對應這兩個時代象徵,兩位主角身處在類似承平假象的環境中,富人/菁英統治階級早已牢固掌握美國夢能否兌現的條件,他們對於光彩人生不是沒有嚮往,無奈而矛盾的現實(例如Mia遇到的audition狀況與Sebastian頻頻抱怨的變成速食店的前爵士俱樂部)其實動搖挑戰著他們心中「只要努力都能翻身的美國夢」的信念。
夢想是意志力與動力,還是愚昧與現實脫節的藉口?一念之間。
或許爵士樂是導演心中的解藥。
Jazz is American.
爵士樂被稱為美國人的藝術,也被視為美國黑人對當代文化最重要的貢獻。若連結爵士樂的歷史與美國黑人生活的歷史,那也反映出人在艱苦奮鬥與求存的意志。
劇中Sebastian向Mia解釋,19世紀的紐奧良是各路人馬匯集之處,不同語言與種族的人們透過音樂溝通。爵士樂的發展歷程中,融合不同人種的創作天份,成為族群交會的平台,象徵著美國文化大熔爐。
這樣的背景讓爵士樂帶著包容與多元性,與不同的音樂風格交會相互影響,並且與時俱進,影響力與擴散力強大,得以與更多元大眾接觸。因此爵士樂也可說是西方社會對音樂價值的重新省思,打破音樂為特定階級所擁有獨享的迷思,成為一種所謂的通俗藝術。
Keith是劇中代表這樣爵士樂精神的人物。他說服Sebastian加入樂團時說著: “How are you gonna be a revolutionary, if you’re such traditionalist? You hold onto the past, but jazz is about the future.” 劇中Keith樂團所表演的那支樂曲非常Pop,但卻說是contemporary Jazz,為了讓新世代接受爵士樂的一種變奏。
Sebastian並不認同Keith的音樂形式風格,但爵士樂最終就是各憑「本事」,看誰能夠得到群眾的擁抱與喝采。
在即興創作的氛圍下,施展即興演奏與改變樂章節奏的能力。即便在既定的主旋律下,樂手仍可以即興詮釋、發展自己的變奏。爵士樂的產生,投射出演奏者自己的熱情與能力,沒有人能對當下隨機發生的事情訂出規則,是一種非常強調主動參與與主體性的音樂,表達了ㄧ種解放與自由的意識。
於是Sebastian告訴Mia: “You could just write your own rules. You know, write something that’s as interesting as you are.” 這是Mia圓夢旅程的大轉折,也許這也是導演和他的團隊體現美國夢的方式。
AFI(American Film Institute)曾在2006年歌舞電影誕生100年之際票選出25大歌舞電影,21世紀製作的電影竟然只入選兩部。歌舞電影看似從當代好萊塢主流類型中退去,但導演大膽選擇歌舞電影這個Genre來說故事,顯然是從自己的熱情興趣與導演的能力本事出發,企圖創造新時代的歌舞電影典範,創造新生代在好萊塢成功的新頁。
Fred Astaire在《花車》(The Bandwagon)裡的那段歌By Myself的歌詞巧妙呼應了La La Land:
The party's over, the game is ended,
the dreams I dreamed went up in smoke.
They didn't pan out as I had intended;
I should know how to take a joke.
I'll go my way by myself, this is the end of romance.
I'll go my way by myself, love is only a dance.
I'll try to apply myself and teach my heart to sing.
I'll go my way by myself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I'll face the unknown, I'll build a world of my own;
No one knows better than I, myself, I'm by myself alone.
I'll go my way by myself, here's how the comedy ends.
I'll have to deny myself love and laughter and friends.
Grey clouds in sky above have put a blot on my fun.
I'll try to fly high above for a place in the sun.
I'll face the unknown, I'll build a world of my own;
No one knows better than I, myself, I'm by myself alone.
這部電影叫好又叫座,它的情節既有著出乎意料的夢幻但又合乎情理,表達執行手法雅俗共賞。最動人的部分應該是因為它抓住了我們的心,回應了對美、夢、愛的嚮往,彌補現實中的缺憾和恐懼,讓人重新和生活與生存的目的意義產生連結。不論是把它視為ㄧ場華麗的秀、烏托邦的想像投射,或者它真的啟動我們去愛、去追夢,希望我們會越來越愛我們所愛,不管那是什麼。
後記:我好想看寶塚演La La Land的劇場版啊~應該是因為電影執行上本身就非常Musical Theater又有美、夢、愛三位一體這樣的主軸(耳邊響起Takarazuka Forever這首歌......),早霧せいな和咲妃みゆ來演會非常適合啊~~~(此願無緣了...orz)
延伸閱讀:
This heart of mine - a real romancing
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 Feb 24 Fri 2017 16:04
越來越愛 ___ - 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