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npac-ntch.org
阿喀郎汗舞團 - 陌生人(Akram Khan Company Xenos)
2019/11/2 19: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陌生人》(Xenos)是Akram作為舞者的最後一支作品。他選擇以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印度士兵作為主題,敘說這段在歷史上受人淡忘的戰爭史實,回應今日日趨全球化、民粹保護主義捲土重來的當代議題,引人思索文化身份認同與排外主義(xenophobia)的影響。
觀看這部作品,也因此同時帶著兩種情緒、兩種觀點:其一是Akram作為舞者的告別,其二是創作概念所欲傳遞激發的人文關懷。而前者,尤為強烈。
Akram曾說,“My body has been my voice.”
相較於英國南亞移民視「功名」為成功的傳統價值觀,Akram幾十年來已身體作為表達與自我存在的媒介,獲得舉世肯定和認同。他在這告別的作品中,更加明確地為自身的身體記憶與身體語彙做了回顧。
開場在音樂家的一段吟唱後,Akram以卡達克(Kathak)舞者的身體進入舞台。他的身體就是樂器,在成串的卡達克舞步中與吟唱及Tabla鼓聲唱和。繁複的手腳動作但細微清晰到位,強力而快速的旋轉,不論急停或是接續動作銜接,線條素淨而穩重。他剛柔張弛並濟的身體技術,對我而言有著舞者對於卡達克舞蹈文化的讚頌。
隨後Akram褪去腳鈴,金屬的鈴串與粗糙的繩索示意這位舞者被迫投身戰爭的命運,從此作品轉入一個相對低沉的氛圍,Akram的舞蹈設計也進入較多彰顯戲劇效果與當代舞蹈動作語彙的範疇。
不論是表現士兵在戰爭中的危險處境,或是戰後猶存的創傷,還是所謂「陌生人」在尋找自身定位宇身份認同上的茫然和掙扎,這些內在感受都被Akram以其奇觀式的舞蹈能力顯露於外。
Photo source: https://www.akramkhancompany.net/productions/xenos/
他與繩索共舞,意圖操控或被束縛綑綁,繩索成為身上的負荷,或作為斜坡而下對抗重力的輔助工具,在身體與物件之間,拋出各種象徵訊息。他一次次在斜坡上上下下,奮進探索,或掙扎敗退。他在不同層次高度的平面上舞蹈,時是臥地盤坐嘆息深思,時是狂放極速炫技而強大的精彩舞序,他在沙泥中在毬果中舞著,它既被這些物質牽制又駕馭著它們。他除了展現一如以往充滿渾厚質量、陽剛有勁、堂皇而隨心所欲的身體特色,這次也藉由印度舞者/士兵這樣的角色,多方流露出脆弱、不確定感的情緒。
與他高超舞技相輔相成的是出色而扣人心弦的音樂、穿越時空之感而美學品味獨具的舞台、燈光和視覺設計。這一如往常的,是Akram與他高水準一流團隊從縝密而充分打磨的創作過程中的產出結晶。
看著看著,總有個念頭飄過:他怎麼可以總是那樣急速旋轉,又嘎然而止,沈靜穩定,從容地接了下一個動作?如此獨特而傑出的舞者,就算類似的身體技巧能複製訓練,但應該很難複製出Akram身上文化刻畫的痕跡和從中再衍生開創的內涵,以及風格獨具的表演魅力吧?想到這是Akram的最後獨舞,難免有些惋惜.......
What is my end? Where do I end? (冒昧借用作品文字文本來個斷章取義)
Photo source: https://www.akramkhancompany.net/productions/xenos/
好幾個瞬間,Akram獨自一人,或站或臥或坐,在台中,燈光音樂舞台視覺設計全部為他服務。Akram的身影是唯一的spot light,hold住全場觀眾視線和呼吸,一種詩意盎然的沈鬱混合著無懼的張力。
The end?就這種氣場,迴旋或急停,都一樣優雅而坦然。告別舞台,就算滿身灰泥,也不掩光彩。一種卓越舞者的境界。
親臨這樣一個精彩的告別,身為觀眾也只能獻上喝采和祝福,在現場把感動全然留給獨一無二的Akram和他傑出的團隊。關於《陌生人》所帶來的反思,就留待演後慢慢發酵。
後記:
Akram自己是個思考透徹、溝通表達清晰的人,關於他的創作概念與意圖,他的分享往往相當深入,也通常不吝透露創作歷程的轉折,並留下紀錄和幕後花絮,讓觀眾可以輕易也清楚回歸原創作者的意念。於是針對創作概念也就沒試圖多寫些什麼。
不過,觀看演出的當下我自然地帶入了台灣人日本兵的處境,我想起祖父在那樣的時代也曾是那樣的身份,我聽過很多他的日本部隊班長的和同僚們的故事,但我對整體性的了解相當有限......看完演出之後我找了台灣人日本兵的資料,衝擊感概五味雜陳。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紀念,Akram因此受英國「14-18 NOW」計畫委託創作,以一次大戰的當代意義為題進行創作。2017年太平洋戰爭75週年,不知其中台灣人日本兵的議題,還有多少進一步的研究探討,在台灣,這貌似仍多是意識形態鬥爭的標的與粗糙史觀的各說各話......所謂文明,必須透過史實真實的紀錄,從中認知、了解、想像、省思,不侷於「國族」的觀點,而必須有更多「人」關注,不斷與遺忘對抗,來思考歷史記憶的意義。
參考資料:
製作資訊:https://www.akramkhancompany.net/productions/xenos/
Akram Khan訪談(遇見巨人)
Akram Khan訪談(文字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4140944?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9-news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