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unningham poster beautiful.jpg

“You have to love dancing to stick to it. It gives you nothing back, no manuscripts to store away, no paintings to show on walls and maybe hang in museums, no poems to be printed and sold, nothing but that single fleeting moment when you feel alive. It is not for unsteady souls.” 

 

「你必須熱愛舞蹈才能堅持下去,因為舞蹈沒有什麼可以給你,沒有手稿可以留存,沒有畫作可以掛在牆上或是博物館裡,沒有詩集可以出版,只有在演出瞬間的當下,讓你感受到活著的真義。那不適合徬徨不安的靈魂。」

 

 

三不五時,圈圈內的師長友人就會傳起這樣的格言,深深覺得說得太好,呼喚著練舞練得有些挫敗的身心,再找點力量、再多點企圖心,你可以的。

 

當然,當《Cunningham》這部紀錄片上映時,預告片自然被四處分享標示「期待~」。

Trailer: https://youtu.be/o_5wqGD4KI0

 

吸引人的預告片加上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的聲譽,讓人想要了解大師其人其事。基本上是康寧漢經驗空白的我 - 沒上過康寧漢技巧課,也沒看過任何一支康寧漢作品 - 算是帶著學習多於大師崇拜的心情去看。

 

我看得昏昏欲睡..........

 

雖說是一路與睡神戰鬥,坦白說,這部由Alla Kovgan所執導的紀錄片拍得相當精緻,鏡頭角度如詩如畫,剪輯的節奏恰當,呈現內容的形式也非常豐富。內容聚焦康寧漢在1947-1972年期間的活動,講述他與John Cage的相遇和夥伴關係以及舞團創立經營的過程。精選14支經典舞碼片段,交錯近期舞者的演繹與當年舞團演出排練的影片,中間穿插史料級的照片影音筆記檔案,以揭露康寧漢創作的內心世界、藝術哲學與為人特質。

 

導演選擇在不同的場景重現經典舞碼片段,從森林、到地鐵隧道,從紐約的大樓舞頂到貴族宅邸的庭院,從宮殿大廳到飛機維修機棚,場景和視角的嶄新結合,增添舞蹈動作的延伸意涵,也帶給觀眾華美的視覺體驗。這是一種致敬,因為康寧漢經常選擇在非劇場舞台的場地展演作品,這些地點包括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紐約中央車站、甚至伯斯的沙灘。

 

對康寧漢而言,舞蹈是種事件(event),在某個特定時空環境下進行一系列的動作組合,與周邊的環境和其他活動產生互動。鏡頭捕捉了這些舞蹈時刻,舞者身體動作線條搭配光線與色彩,有種純粹的美感。

Harss-MerceCunningham3DFilm.jpg

英文片名就是Cunningham,傳達康寧漢其人其事的意圖是清楚的。但是,康寧漢是位複雜的人,礙於90多分鐘的篇幅,為配合跳動快速的時間事件軸線,導演在敘事上大多以訪談中簡短的評論直接帶過,少了思考和挖掘的深度,呈現的面向也相對單一,對他的「傳奇性」直白說出「結論」。

 

例如,康寧漢善於與頂尖藝術家跨界合作,電影中卻無法多加透露相關的人格特質。從康寧漢的言詞和舞者對他的評論,可看出他難搞又很機車的個性,卻沒有進一步探究為何追隨者仍舊死心踏地。(這是我個人好奇想要挖掘的部分.......)

 

總的來說,或許因為「人」的部分深度探討有限,舞蹈畫面雖美,但康寧漢的舞又不是我的菜,加上康寧漢講話的聲調很有安定神經的作用,所以我昏昏欲睡吧?

 

但回顧這部紀錄片,學習的目的還是達成了。

 

首先,我終於知道,中文片名為何要加上「機遇之舞」了.......因為機遇(chance),是他之所以身為先驅革新者的核心概念。

 

康寧漢採行「機率法編舞」,這是擷取自易經的思考,他認為世事由偶發(happenings)事件(events)所成。他利用投幣來決定,此時此刻要動或靜、要做哪種動作、要動哪些部位、要動幾次、要依照什麼順序。但這並不表示一切都是即興,他只是不由自己做出編舞的決定,利用這種「機率」,試圖保留各種沒料想的可能性發生、未預期的狀況發展出現,避免編舞家對作品產生掌控。他總是說,沒有什麼構思或編舞這事,他就是去做、去動。

 

這個「機遇」還發生在一個更大的脈絡之下:舞蹈、音樂、設計,既是相互依存,卻不一定要互相對應連結,就如同人所在的生活環境裡,人的動作、周遭的聲音、身旁的物件,共存於一個時空,可以有關係,但未必必須有關聯。因此從1950年代早期,舞團的規則之一就是:音樂、設計和舞蹈都是分開創作,直到dress rehearsal或甚至首演時,才第一次兜整(這我真是有衝擊到,心臟要很強.....)。

 

他視劇場所需的各個元素,都為獨立個體,有均等的重要性。所以沒有舞蹈要跳在音樂拍子上這種事,自然也不需任何情節敘事起承轉合,沒有音樂設計一起說故事的必要。

 

當觀眾知道他的舞是這樣編出來的時,還需要「理解」或「解釋」嗎?就算有,那也是觀眾對於所看到的手勢、姿態、氣氛、舞者之間的互動、舞者與空間的關係等等現象的自我聯想,而因著不同觀眾,產生夠多種可能性。

 

這是康寧漢編舞創作上一個巨大的企圖和創新的突破,打破現代舞的藩籬,開啟後現代的路途。

 

康寧漢曾追隨的葛蘭姆(Martha Graham),奠定了現代舞體系,她的舞蹈追求內在的表達,外在形體與動作,是用來表現意義,而不是美麗。她的作品也經常具有明確主題或是特定情節,用以講述人性中暴力、慾望等特質。

 

而這些,都是康寧漢捨棄的。

 

“There’s no thinking involved in my choreography…..I don’t work through images or ideas.  I work through the body……If the dancer dances, which is not the same as having theories about dancing or wishing dance or trying to dance, everything is there. When I dance, it means: this is what I am doing.”

 

康寧漢認為,動作就是動作(movement is movement),路上看到的,在家裡會做的,什麼都可以是動作。舞蹈就是舞蹈,就是身體在空間與節奏變化之中的各種可能性。他的舞就在身體和動作之中,舞者是他最重要的載體。

 

片中雖沒有著墨康寧漢技巧,但簡短總結了康寧漢的身體動作觀。他的動作中明顯可見芭蕾的長腿與現代舞軀幹的元素。他說他的動作語彙特色就是把動作放大誇張,所以身體必須要柔軟有彈性,才有能力去探索執行動作的各種可能性。

 

“I thought that ballet technique for the legs was astonishing, and I thought many things in modern dance were remarkable for the torso. And so I tried to find ways to combine those to make a body which was flexible and pliant and allowed for as many movement possibilities as I could see.” 

 

身體形式的部分確實反映出他曾追隨葛蘭姆與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的基礎。

 

這支舞Antic Meet,很葛蘭姆身體吧?

antic-meet_670.jpg

Photo source: http://cargocollective.com/fionnmeade/following/fionnmeade/Common-Time-Choreography-in-Focus

 

編作的動作有著線條和結構的美,富含韻律感。

Reux 剪影.jpg

 

執行上講求精準,但經常遊走在許多不平衡、不穩定的狀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隨時變化的必要,各種變化的可能模式。

 

身體如何能做到的問題就是技巧的問題。

 

Summerspace(1958)這個算是很康寧漢技巧導向作品
(如影片中舞者所言,如果有舞團要跳康寧漢作品,就先排這支作品,有點當訓練一樣)

https://youtu.be/Xz5hJLPUD-c

 

片中有不少康寧漢自己跳舞或示範給舞者看的片段,不論在能力或是舞台存在感上來說,我覺得他本人是位傑出的舞者,自身即能展示他需要舞者表現的動作技巧。

Cunningham jumps.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why-10-years-after-his-death-does-merce-cunningham-continue-to-hold-sway-over-dance-8fds0h5mq

 

但僅是作為一位卓越舞者或編舞家是不足以實現他對舞蹈的理想,康寧漢極關鍵的一項成就,是將將執行康寧漢舞蹈動作語彙與其創作精神所需的身體訓練系統化。如今康寧漢技巧成為最廣為學習的當代舞蹈技巧之一,透過康寧漢技巧訓練所養成的身體,不僅能夠表現他的舞作,也能夠在更多元變化的其他舞作中有所發揮。欲知更多康寧漢技巧本身,則需要從其他管道了解。

 

片中主要論及康寧漢對訓練的嚴苛要求,以及訓練如何淬煉身心的整合專注。

 

“Inside of all that is an ecstasy, brief perhaps, not always released.”

 

身體技巧訓練的原則一本他對「可能性」探索的好奇和企圖,康寧漢深信,人體自身的限制和侷限,反而是創造不盡變化的驅動力。

 

“The body can only move in certain ways, it can only go through space in certain ways, but within those limits "there is an endless variety”.

 

(例:a la seconde,人體髖關節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但創作的可能性無限。)

 Leg angles.jpg

 

人稱電影天皇的黑澤明曾說:「我的人生減去電影,就等於零。」

 

這句話如果套用在在康寧漢身上,減去舞蹈的康寧漢,還剩下什麼?

 

“A dancer……Not to show off, but to show; not to exhibit, but to transmit the tenderness of the human spirit through the disciplined action of a human body.”

 

喜不喜歡他的舞不是重點(雖然他說他的藝術哲學和對舞蹈的看法全都表達在他的作品之中),重點還是去思考感受舞蹈與人的關係。

他對舞蹈的獻身般的熱情,對身體與舞蹈的可能性始終充滿好奇,樂於探索,永遠先驅於每個他活著的當代。他是徹底言行合一實踐自身信念的人,思維非常感性,但執行非常理性,一個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典範。

 

或許這是這部片引我入門認識康寧漢,在昏昏欲睡中卻有著具後座力感動的部分。

 

參考資料:

電影資訊: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RwhOx6RpIZJ

https://www.facebook.com/cunninghamfilm/

關於康寧漢:

https://www.mercecunningham.org/

 

參考影音:

Merce Cunningham Trust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Et3MX1XN7ms7pFkjzDvRw

 

延伸閱讀:

為何在當代舞蹈風潮下,你仍應學習現代舞?

現代舞的存在危機

A dancer’s world - 紀律生自由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