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ings of desire poster.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3191/

 

《慾望之翼》,我的2020夏天回顧經典片單之一,是文.溫德斯(Wim Wenders)1987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作品,也是前陣子紀錄片主角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與他首次合作劇本的作品。

 

電影原名Der Himmel über Berlin,又譯為《柏林蒼穹下》。

 

Berlin aerial view.jpg

photo source: http://www.janusfilms.com/films/1022

 

關於這部片,久聞不如一見:文字的使用,鏡頭的推演,光影色彩的調配,剪接切換的步調,音樂的襯托,詩意蔓延。

 

溫德斯藉由可隨意漫遊穿越的天使,從他們的雙眼雙耳,以超然的姿態,觀察柏林世間變化。

 

天使不為凡人所見,只現身於純真孩子們眼中。

 

kid looking up.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criterion.com/current/posts/1288-wings-of-desire-watch-the-skies

 

天使觀看日常生活微小細節,在公寓、在街上、在地鐵、在商店、在夜店、在馬戲團、在圖書館、在拍片現場。天使能聽見凡人聽不見的聲音,人們所不能說、不想說、說不出口的內在心聲,不論那是夢想、恐懼、喜悅還是痛苦。

天使紀錄日常,不帶解釋,不帶批判,還會互相分享各自遊歷的紀錄。

 

Damiel comforts a man.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3191/

 

Cassiel and the suicide man.jpg

photo source: https://wimwendersstiftung.de/en/film/wings-of-desire/

 

當天使發現處於絕望、需要撫慰的人們時,天使會靜靜地靠近他們,感受他們的氣息,傾聽他們的情緒,這人便被人生的美好事物喚醒。然而,天使只能在那個時刻陪伴,但無法改變這個人的命運。

 

天使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天使是永恆的。

 

有一天,天使Damiel對馬戲團的空中飛人Marion動心,想要落入凡間,而寧願放棄永恆......

 

marion look at mirror.jpg

photo source: www.timeout.com

 

天使遊走人間獲得的是各種「印象」,Damiel想要啟動實在感官知覺,觸摸石頭的硬、聆聽街車的聲響、嗅聞菸草的味道、品嚐咖啡的燙舌和苦澀,成為血肉之軀,化印象為真實感受,與世界實質聯繫。他不要無重的自由,他想要受重力束縛。唯此,他自己「知道」,身為人的重量,作為一個人活著是「怎樣」的感覺。

 

當Damiel落入凡間,他就如同一個孩子,興奮地擺動雙手,事事新鮮趣味,他無知也沒有成見,他好奇,他想經歷。

 

電影尾聲,Damiel與Marion相遇,展開他們合一的篇章,向活著與愛情致敬。

 

damiel and marion.jpg

photo source: http://www.criterionconfessions.com/2009/10/wings-of-desire-490.html

 

然而溫德斯明白,落入凡間成為一個人,Damiel將經歷身為人的起伏苦樂,因此故事待續。

 

To be continued.jpg

photo source: http://www.dvdbeaver.com/film/dvdcompare/wingsofdesire.htm

 

對比才剛墜入人間的天使Damiel,電影中有個長者的身影,他是一位老詩人,帶著對於世間的知識經驗,他見證,他紀錄,他找尋他的記憶,回憶過去。

 

Homer the elder poet.jpg

photo source: youtube截圖

 

他不是永恆的天使,身軀與精神已隨著時間頹萎,走路爬梯喘吁吁,記憶的片段漸漸模糊,遺缺漸多。

 

他嗟嘆世人已不再聆聽故事,不再關心彼此。但作為一位說書人,面對過去與現在的斷裂,他想找到穿越的方法,將碎片般的現實與歷史重新連結。他渴望透過故事,重組詮釋時空的片段,將記憶中人性與文化的特質流傳。他渴望擁有聽眾,讓後世從敘事中見證過去,即便是戰爭與冷戰的殘酷過往,他也深信那是尋找史詩般永恆和平的途徑。

 

Cassiel and homer in platz.jpg

photo source: https://wimwendersstiftung.de/en/film/wings-of-desire/

 

天使Cassiel經常出現在老詩人身邊,但他始終不對老詩人找尋的歷史或冀望的未來給予任何提示。

 

Cassiel遊走、旁觀,他目擊人類發展的一切,他見證時間流逝的必然,他始終溫柔而客觀看待這冥冥中自有運作之道的世界,他沒有自我,沒有貪戀或執著,不受限於當下的任何因果規則。

 

Cassiel sitting.jpg

photo source: http://www.criterionconfessions.com/2009/10/wings-of-desire-490.html

 

“Stay alone! Let things happen! Keep serious! We can only be savages in as much as we keep serious. Do no more than look! Assemble, testify, preserve! Remain spirit! Keep your distance. Keep your word.”

 

wingsofdesirelibraryempty.jpg

photo source: https://reel-librarians.com/2018/01/31/angels-in-the-library-in-wings-of-desire/

 

他紀錄所見,筆記仿若匯集一部人類集體的歷史。只是,這一切之於他,宛若幻影(illusion);這一切也無人能見,猶如一種集體潛意識,分散在每個時空片段、每個個體當下的個人經驗,充滿差異與偶然,又像是彼此的回聲呼應,而具某些普遍性。

 

天使Cassiel、墜入凡間的天使Damiel與老詩人,恰巧象徵著形成記憶的不同來源:實質的感官經驗,抽象的認知和印象,不可名狀的情緒感受,甚至出自潛意識的內在圖像,乃至超越個人的集體經驗。

 

誰的經驗、紀錄和記憶,才是真正的真實呢?是否在記憶中留下的才意味著曾經真實存在過?

 

記憶貼緊著時間,既是個體對時空片段的詮釋,也是個體用於彌補斷裂和遺缺的資訊重組再製。記憶留下的,也許只是沒有被遺忘的部分,也許只是人自己創造的事件印象,好讓人們從斷裂的時間之中,從疏離的個體之間,再次找到連結,讓時間和記憶綿延連續。

 

如同專長研究記憶的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Schacter所言:

 

“Memory’s vices are also its virtues, elements of a bridge across time that allows us to link the mind with the world.”

 

“Memory is set up to use the past to imagine the future.”

 

耐人尋味的是,記憶所排除而被遺忘的東西,或許才是永恆,因為不受個體的詮釋和時空變動所影響,不再是包袱牽掛,而能夠一直在那。

 

當年剛結束美國旅居生活回到德國創作的溫德斯,選擇了他最感興趣的城市 - 柏林,作為觀察探索德國人與德國生活的開始。面對德國/柏林演進至1987年的歷史變局,他思索敘事之於記憶的關聯、記憶之於自我認同的功能和力量。

 

我在《慾望之翼》中感受到一個強烈的關注:人對於尋找意義的慾望,關於「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從哪裡來,我又將往哪裡去,這是存在於人的內在原始需求。當這個關乎自身的主體意識,又活在一個更大的世界時空整體之中時,人便從記憶中,拼貼出自己的故事。

 

 

 

Als das Kind Kind war,

war es die Zeit der folgenden Fragen:

Warum bin ich ich und warum nicht du?

Warum bin ich hier und warum nicht dort?

Wann begann die Zeit und wo endet der Raum?

Ist das Leben unter der Sonne nicht bloß ein Traum?

Ist was ich sehe und höre und rieche

nicht bloß der Schein einer Welt vor der Welt?

Gibt es tatsächlich das Böse und Leute,

die wirklich die Bösen sind?

Wie kann es sein, daß ich, der ich bin,

bevor ich wurde, nicht war,

und daß einmal ich, der ich bin,

nicht mehr der ich bin, sein werde?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was the time for these questions:

Why am I me, and why not you?

Why am I here, and why not there?

When did time begin, and where does space end?

Is life under the sun not just a dream?

Is what I see and hear and smell

not just an illusion of a world before the world?

Given the facts of evil and people.

does evil really exist?

How can it be that I, who I am,

didn’t exist before I came to be,

and that, someday, I, who I am,

will no longer be who I am?

 

當孩子還是孩子時,開始有了這些問題:

為何我是我,而不是你?

為何我在這裡,為何不在那裡?

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空間盡頭又在何方?

陽光下的生命是否只是一場幻夢?

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並非只是面前這個世界的幻象嗎?

邪惡是否真的存在,以及人們之中是否真有惡人?

這怎麼可能,我這個人,在我成為我之前並不存在,而到了有一天,我這個人,將不再是現在的我?

 

— 節錄自漢德克的詩《Als das Kind Kind war/Lied vom Kindsein》

(中文翻譯摘自:https://chenalen09atblogger.blogspot.com/2017/04/als-das-kind-kind-war.html

 

 

參考資料:

https://wimwendersstiftung.de/en/film/wings-of-desire/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93191/

 

後記:突然發現我還看了不少溫德斯的片,但大多是他拍的紀錄片。事後也才知道,飾演看盡世事滄桑的老作家/詩人角色的,竟然就是Casablanca裡面演扒手的演員!而主演Damiel的Bruno Ganz,竟然就是在《帝國毀滅》飾演希特勒的那位!

 

延伸閱讀:

天使,你可曾落入凡間 – 2009台北國際藝術節慾望之翼

以本色前進 - 小記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

何能動人 - 尋找小津(Tokyo-ga)

夢土 – 薩爾多加的凝視觀後感

Pina - obsessio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zimato 的頭像
    ruzimato

    只有旅行和藝術可以自己決定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