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t_warhorse_2578x1128-v2.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nationaltheatre.org.uk/content/war-horse-events

 

National Theatre Live

3/2/2021 7:10pm 信義威秀影城

 

《戰馬》這部演出超過3000場、巡迴五大洲11國、超過8百萬觀看人次的製作,終於排上台灣NT Live的劇目。

 

距離劇作故事背景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至今也已過了百年紀念。然而它的主題卻仍引發當代觀眾深刻的思考與內心的迴響,因為戰爭和人性,持續以不同形式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對生命的思考。

 

劇作改編自Michael Morpurgo在1982年出版的童書獎得獎作品,作者以一匹馬Joey的視角敘說大戰情景。

 

Joey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牠在英國德文郡(Devon)被ㄧ戶農場家庭買走,由小主人Albert負責照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男孩的爸爸把Joey賣給軍隊,Joey隨著上校Nicholls渡海前往法國戰線。傷心的Albert誓言與Joey相聚。

 

Joey and Albert.jpg

photo source: www.warhorseonstage.com

 

在西線戰場,英國騎兵隊不敵重機槍配備的德軍,Joey落入德軍手裡,由一位愛馬的德國軍官Frederich負責照顧。為了保命,Joey從戰馬淪為運輸的馱馬,一路目睹戰爭殺戮,也遭受過勞耗竭與槍砲坦克的各種傷害,最後在英德兩軍交戰的無人地帶陷入鐵絲網陣,嚴重受傷。所幸Joey被英軍救援帶回後方醫護區。

 

同時,誓言帶回Joey的Albert為尋找Joey投身軍旅。他同樣遭遇戰爭實境的殘酷打擊,面對大量生命的凋零,Albert心灰意冷認為Joey已死於沙場,他本人亦受傷而收治在醫護區。

 

War-Horse final meet.jpg

photo source: https://www.horseandhound.co.uk/features/reasons-to-see-war-horse-national-theatre-516336

 

就這樣,Joey與Albert在英軍醫護區重逢,在終戰時奇蹟式地返回家鄉。

 

extended trailer

https://youtu.be/FS51Ut9cnXA

 

作品的主題再清楚也不過了,這不僅是Joey的故事,也是千百萬戰馬與無數戰時人們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大約有一百萬匹戰馬前進前線,終戰歸途的僅有六萬五千匹。這樣大規模的傷亡率與英國士兵的傷亡率無差。戰爭慘烈痛楚的代價為換來什麼?帶來哪些省思?

 

主題歌曲說了很多:要記得,不要遺忘。

https://youtu.be/dEa4zueeAoo

 

Only remembered for what we have done.

Only remembered, only remembered,

Only remembered for what we have done.

 

歷史教訓種種,人們需要記得,戰爭凸顯了生命的卑微以及高貴。

 

作者Morpurgo說,他選擇以Joey為敘事者是因為戰爭的傷害無關乎國籍陣營。

 

戰線上,生命如蝗蟻。

 

英軍騎兵上校Nicholls珍愛他的座騎Joey,他自信佈陣喊話激勵士氣,他的戰術決策乃以訓練精良而機動的騎兵部隊進行成隊衝鋒,殊不知這群持槍持刀的肉身難敵機械化的裝甲敵手,毫無還擊機會,代價慘痛。

 

隨著戰況愈加緊繃,從第一線淘汰的傷殘馬匹與軍人,退而擔任後勤工作。識時務者為俊傑,為了活下去必須卑微低頭,忍辱負重。Frederich說服Joey和Topthron等受俘戰馬拖馱戰備物資,他本人體悟為國效忠的軍人榮譽成了殺戮的盲目藉口,為了保全性命偷用亡兵身份詐死,和馬兒們躲藏於法國農莊。

 

其他的士兵和馬匹則未必如此幸運,直接成炮灰犧牲的,因傷病折磨死去的,還有因為傷殘拖累軍隊被放棄自生自滅的。更讓人難受的一幕是,軍人會選擇一槍結束傷馬的生命,為牠們解脫痛苦。

 

戰爭裡的生命儘管微不足道,生命的高貴也在那些黑暗折磨的間隙裡閃閃發光。

 

藉由Joey的生命經歷,我們看到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聯繫,回歸情感的根源,發現真誠的尊重與愛,是沒有階級、國籍和物種的分別。

 

類似主題的戰爭史詩作品很多,但《戰馬》感動人心大為轟動,我想是透過如此獨一無二的形式,凝聚整個創製團隊精彩的洞見和專業,發現新的敘事可能性,發展創造出一個顛覆劇場認知的神奇經驗。

 

誰會去看一匹馬偶的故事?

 

這個戰馬的旅程即從藝術家的眼光、熱情、專業的孜孜鑽研之中啟程,他們的投入為馬偶注入生命,也昇華一切。

 

導演Tom Morris的「執念」和南非Handspring Puppet Company(有人翻譯為「翻筋斗偶劇團」)大膽挑戰劇作的假設:在無生命的偶身上創造生命的幻覺,不用說話來傳達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

 

劇場和舞台迷人的地方在於創造一個虛實難分難辨的世界,讓日常細節小事成為驚奇,劇場藝術的專業在於用具象的技巧表現抽象的意念、情感和氛圍。同時,舞台上要創造幻象,讓人覺得一切都是真實的。

 

Joey and Topthron.jpg

photo source: www.warhorseonstage.com

 

Joey馬偶,藉由製偶的工程技術和操偶師的執行,成為故事與觀眾相遇的媒介。每匹成馬至少由三位操偶師負責,他們需要深入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它的個性、它的思考、它的感覺、它做什麼、它怎麼移動、它如何存在。三人必須成為一體,產生緊密溝通連結的默契,並操演出一連串精緻細膩而準確的動作設計,表達出他們想與觀眾溝通的訊息。

 

而生命最清晰的徵象就是呼吸,操偶師無時無刻都在讓馬呼吸,不會只在台上的時候才「演」,從頭到尾戰馬們都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帶著這樣的生命力,Joey與戰馬們的生命興衰起伏,在輕輕甩甩頭、動動耳朵、提提蹄子、呼口氣,就傳達許多,在激昂奔馳或疲憊步伐中,嘶鳴或吼嘆,你深深被牠牽絆,激動或不忍。

 

被德軍俘虜的戰馬們拖著大砲長途跋涉,氣力耗盡還陷入泥沼動彈不得,舉步維艱卻遭鞭打,嘶鳴痛苦。Joey的好夥伴Topthron力竭而死,操偶師撤出,馬偶攤置在地。可此時的馬偶,好似仍有體溫和不甘的餘息,不僅留著曾經活著過的痕跡,也佈滿戰爭的傷痕和士兵的心碎。

 

Topthron exhausting to die.jpg

photo source: http://www.raesmith.co.uk/2014/12/13/war-horse/

 

在一陣戰火隆隆,煙霧瀰漫之中,士兵與馬匹陸續敗亡,舞台上其他演員與馬偶撤下,幾位操偶師躺平在地上,表現交戰之後現場的死寂之氣。依舊存活的Joey有所驚慌,預感即將發生的死亡威脅。此時躺在的地上的操偶師們,以著極為迅速而整潔的滾地動作向舞台右側集結,銜接負責Joey的三位操偶師,(大概至少6位)一起操作Joey讓牠做出高飛的前蹄躍升動作,迎向舞台左側推進的巨大坦克。搭配戲劇性的燈光與音效,人馬一體的律動,那是Joey生命的一躍、一搏、悲劇性的力量。

 

Joey jumps.jpg

Photo source: pinterest

 

接著Joey狂奔,進入無人區。陰暗詭譎的氣氛下,工作人員佈置交錯的鐵絲網,危機四伏。此時的Joey看不出是誤入險境或是刻意赴死一樣,踩進鐵絲網。這時一位操偶師緊緊抓住馬蹄和鐵絲,像是無情的殺戮糾纏緊咬Joey的命運,另一位操偶師操作的馬頭不只是嘶吼、亟欲擺脫,甚至不惜啃咬自身肢幹以求解脫。明知是操偶師的表演,無生命的馬偶與冰冷的鐵絲碰觸(甚至根本也沒有纏繞住),但痛心而不捨的情緒卻再真實也不過,內心不禁呼喊,Joey冷靜,別再掙扎~默默為牠流下眼淚。

 

魔法也在於此。當你認知偶是無生命、假的、仿馬形體時,你反倒把覺察感官打開,仔細發現各種微小痕跡,對比自身經驗,判定它是否夠像真的。同時,操偶師既現身又隱形,他們既是演員又是馬偶,合而為一。在這些感官刺激和世間物質現象的重現中,無生命的偶被注入生命,與觀眾的內心相遇。在觀眾的相信和想像之中,偶的生命與逝去,躍於舞台,難以分辨究竟是誰的生命因愛而滋養,又是誰的生命在受苦。

 

劇本稱不上完美神作,有些節奏和橋段些許尷尬或過於拖延(坐在我旁邊的太太居然睡著了),演員的表現也有落差,但劇之靈魂的馬啊,讓人放下對小缺點的遺憾,受其觸動而淚流滿面。

 

此時此刻欣賞《戰馬》引發反思。

 

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科技數位與人所創造的藝術的關係耐人尋味。

 

探索AI與機器人技術再現再造人類身體的研發從未中斷。我固然對Boston Dynamics的機器人讚嘆,但偶戲的靈活靈現所展現出連結情感的力量更為強大。

 

在數位科技來臨的時代,這是一部既善用數位技術也善用類比工藝的作品。

 

場上馬偶的製作全然手工,成本昂貴。操偶師以身體駕馭馬偶,發揮人的精力神。空中使用多媒體投影,輔助敘事、創造情境,大量畫面切換與不規則的長條形螢幕需要透過程式軟體設定。但投影的內容則是手工創造的作品,包括設計師親手繪製的圖像與類似皮影戲效果的現場操偶陰影,維持手工的質感以3D動畫設計軟體加以變化,放大視覺效果的範疇。

 

創造出獨特而難忘的劇場體驗與情感旅程,仍舊是創製團隊最為關切的,也仍舊是讓觀眾迴響不已的秘密。透過科技力,才造就NT Live,才讓遠在他方的觀眾,也一探劇場魔力。尤其在lock down期間,這些作品進入線上分享,撫慰人心。雖然一定和現場獲得震撼有所落差,但聊勝於無。

 

巧合的也是,今日的戰爭是資訊資料、是人權民主、也是對抗疫情和氣候變遷。要攜手前進,依賴的是彼此間的連結和回歸生命本質,接受生命的卑微,歌詠生命的高貴。

 

 

後記1:

只期待,有現場欣賞《戰馬》魔力的一天。

2018/19適逢《戰馬》製作10週年,重回英國國家劇院舞台並在英國巡演。剛好到倫敦旅行的我,卻時間喬不攏,無法如願追劇。「據說」《戰馬》本來2020年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巡演後會順道來台灣,兩地計畫皆因為疫情停擺......

 

後記2:

這檔的錄影的品質似乎沒有以前NT Live看到的好。雖然有新型伸縮懸浮式可移動的攝影機,可是有些鏡頭角度的選擇可惜了製作的用心。像是這幕騎兵出征戲,若捕捉到照片這個角度,整個氛圍氣勢完全不同,但看到的只是騎兵隊遠景側面拍攝的畫面。另外收音也不甚理想。要做到盡善盡美,條件真的很多.......

Marching on.jpg

photo source: www.warhorseonstage.com

 

 

參考資料:

https://warhorse.ntlive.com/

https://www.warhorseonstage.com/

arrow
arrow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