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Thomanerchor Facebook
寫文跟不上時間,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巴赫,都還在檔案夾......
但復活節已經到來。儘管歐洲在疫情中取消復活節慶典活動,但音樂會的傳統移到線上進行。
跟上時節不可少的是絕美且同等撫慰人心的巴赫《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
當年任職於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領唱(Kantor)的巴赫,在1727年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即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於聖湯瑪斯教堂首演馬太受難曲。
Photo source: Thomanerchor Facebook
寫文跟不上時間,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巴赫,都還在檔案夾......
但復活節已經到來。儘管歐洲在疫情中取消復活節慶典活動,但音樂會的傳統移到線上進行。
跟上時節不可少的是絕美且同等撫慰人心的巴赫《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
當年任職於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領唱(Kantor)的巴赫,在1727年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即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於聖湯瑪斯教堂首演馬太受難曲。
(photo)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ander_Scriabin
已經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聽史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的。應該是十幾年的事,在某個巧合狀況認識了他的鋼琴音樂,自此就深深著迷。然而,史克里亞賓並非「一線」作曲家,鮮少出現在鋼琴家的獨奏曲目中。所以我聽他的音樂,總是一陣一陣的。
最近大概是受到什麼觸動,一直想起他的鋼琴作品。
Photo source: https://www.dw.com/en/beethovens-ode-to-joy-rings-out-during-the-corona-crisis/a-52894646
德國人抗疫怎麼會少了貝多芬?貝多芬總是凝聚力之所在。或許也更在危機與不確定之中,貝多芬的力量更佳彰顯:永不放棄的奮鬥。
不幸的巧合是,今年適逢貝多芬250週年冥誕,原本各大樂團都準備了盛大豐富的樂季演出行程和各種推廣教育活動,但因為疫情吃緊,大多都必須取消。
但音樂不會因為沒有音樂會就消失。
姑且不論義大利在疫情初爆時如何用一個中國搞我們(讓我覺得某種程度覺得跟中國有深深牽扯的國家免不了風水輪流轉),以身為人之世界公民的同理心還是希望全球能儘快從疫情風暴中儘快站穩腳步。
話說疫情發展和反應彰顯民族性,真是一點也沒錯。會想到用唱歌來回應隔離、封城、支持醫護人員的,最自然有感而發的大概也就是義大利人了。
Italian singing from balcony
photo sour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20/mar/04/venice-architecture-biennale-postponed-due-to-coronavirus
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義大利淪為重災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