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hma Ayub:水 --- 沙漠的恩典
Chashma Ayub是傳說中Bukhara的起源地。古代的先知Job (Ayub)曾經來到這個地方,他的門徒挖掘了一口井 (chashma),這裡的泉水據說到今天都仍十分純淨且有療效。為了紀念聖人與水神,當地人在遺跡上建造一座水神紀念館。
入口的銘文說,現在的建築建於十六世紀帖木兒(Amir Temur)的時代,但圓錐型屋頂的建築特色卻是十三、四世紀典型的花剌子模(Khorezm)風格。或許當時帖木兒找來花剌子模的建築師建造這個紀念館吧?
公告版位
- Apr 24 Thu 2008 09:22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Bukhara (布哈拉) (2)
- Apr 23 Wed 2008 16:32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Bukhara (布哈拉) (1)
Khiva (希瓦)一路到Bukhara (布哈拉)將近五百公里的路程是這次中亞之旅中最漫長的拉車距離。沿經阿姆河河道往東走,從一個古城來到另個古城。
Bukhara參觀的行程在隔天進行,導遊一早到飯店與我們碰面。
他乍看來很像印度人,一開口講起英文也是嚇人的印度腔,我們還以為他與印度有些淵源。不過事實上他是塔吉克人,年紀輕,但已是導遊專業老手,塔吉克語、烏茲別克語、俄語和英語都能流利表達。一整天就由他帶著我們用散步的方式來探訪這個城市。
- Apr 15 Tue 2008 10:58
Absolute Fellini - Otto e mezzo 完全費里尼影展八又二分之一
很多人說Otto e mezzo是Fellini高級班的課程,一部考驗高智商的電影。看它時不帶任何預期,我竟覺得看懂,或至少說,我了解體會到Fellini的訊息,深刻感受到這部片的光芒四射。
片名Otto e mezzo和Fellini的導演歷程有關。拍出這部片前,Fellini共導了六部電影、兩部短片(各算半部電影)和半部電影(和Alberto Lattuada共同執導),所以Otto e mezzo算是他的第八又二分之一部電影。
若這是片名的由來,我們可以想像Fellini透過這部片來做個「中場檢視」的意味。Otto e mezzo有著Fellini善用語言、故事性和畫面視覺表現的一貫魔術魅力。裡面有許多對話,聽起來像詩歌一樣抑揚頓挫、意涵深藏,更動人的是這些話語的意義。他誠實面對自己的慾望和恐懼,毫不保留地剖析心路歷程,檢視自己眼中與他人眼中的自我,單純表達他對人生的想法和態度,因為如此真實,所以觸動人心。
- Apr 12 Sat 2008 12:42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Khiva (希瓦) (4)
*Islam Khodja Minaret
Islam Khodja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Khiva汗國的大臣,對Khiva的建設頗有貢獻。他資助Khiva建軋棉廠、醫院、藥房、郵電局和學校,在1908-1910年期間,他在Inchan Qala東南區建造一個建築群,裡面有Khiva最小的宗教學校和觀景點最高(45公尺高)的叫拜塔。這個叫拜塔仿照十一、二世紀的古叫拜塔形式,塔牆上有藍、白、靛與綠色的釉燒馬賽克,如皮帶般裝飾著高塔。
- Apr 11 Fri 2008 12:02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Khiva (希瓦) (3)
*Djuma Mosque
Djuma Mosque是Khiva的大清真寺,座落在西門通往東門的中央大道中點。它始建於中古時代,現在看到的清真寺則是十八世紀的重建。平頂架在柱子上的建築式樣具有古阿拉伯清真寺的特點,屋頂有三個透氣大天窗,裡面有218根木頭雕柱,這些木柱是Djuma Mosque最引人目光的部分。他們來自不同的時代,有些柱子來自十世紀花剌子模地區的其他城市,有些則是十八、九世紀才雕組,展現當時Khiva最流行的花草裝飾風格。每根柱子的裝飾形狀和長度大不相同,由不同高度的石頭底座承接著。
- Apr 10 Thu 2008 14:40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Khiva (希瓦) (2)
博物館城市 (Museum City)
相較於烏茲別克的其它古蹟城市如Bukhara或Samarkand,Khiva是個很小的城市,僅有四萬人口,但它卻是古絲路中古蹟保留最完善的中繼站。Khiva的Inchan Qala(內城之意)是烏茲別克第一個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古蹟,它的城市規劃和內部建築群呈現中古中亞封建城市的典型。城市由2200公尺長、七至八米高的泥製厚實城牆圍繞保護,同樣用泥土砌築的平頂房屋包圍著眾多高聳的叫拜塔與細膩裝飾的清真寺及宗教學校,裡面有超過六十個古蹟。不過Khiva被稱為「博物館城市」卻是蘇聯文化政策的一部分,許多古蹟在七十年代進行大清掃或重建整理,規劃不少展覽。
- Apr 09 Wed 2008 15:07
2007 中亞拼貼 – 城市篇之Khiva (希瓦) (1)
清晨冷風中的Khiva
半夜四點多起床,我們搭乘清晨的班機由Tashkent飛往Urganch,再從Urganch拉車前往Khiva。
Khiva因位於沙漠中,溫差幅射效應顯著,早晨的Khiva風大又冷,只有四、五度的氣溫。路上不見太多車輛與人群,只有黃泥砌成的古城牆和飛揚的沙土。冷清,但有沙漠古城的味道,有點見證歷史興迭的淡然。
我們住的飯店就在Inchan Qala的西門外,地點和景觀極佳;裡面的佈置也很有沙漠綠洲驛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