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音樂 (88)
- Mar 01 Sat 2014 22:08
Adios maestro, Paco de Lucia
- Dec 26 Thu 2013 11:58
當年情
這幾天腦波和音樂莫名互振的狀況又出現,響起的倒不是應景的聖誕節日音樂,而是張國榮的當年情。
是因為年末尾聲又將長了ㄧ歲而讓人懷念起青春時光嗎?還是天氣溼冷讓人對「暖意」、「晴天」這樣的字眼特別有感?還是年尾親朋的聚餐問候讓人回憶起許多過往時光?
我心中的當年情首選,還是張國榮在90年告別歌壇演唱會中向發哥的「告白一唱」啊~
- Sep 29 Sun 2013 20:46
幸せを売る男/Le Marchand de Bonheur
憤怒的時刻,壓力的時刻,頭痛的時刻,煩躁不想做正事的時刻,聽首會感覺幸福的歌。
- Sep 08 Sun 2013 18:18
Tango Jalousie:美夢一場
- Jul 28 Sun 2013 22:06
Leave the world behind
想要分享這首歌,也許不光是歌曲本身,而是來自MV影像、曲風、歌詞深意的完美結合。第ㄧ次聽到時,悸動不已;每次再回播MV,總有不同的感動。
關於這支MV,有些小故事。
- Jul 13 Sat 2013 15:16
Parole parole 男人只是會出一支嘴
這樣的歌曲標題翻譯會不會太犀利了?等聽完這首歌再看看你想怎麼翻譯。
標題Parole到底是什麼意思? Parole是整首歌出現最多的一個字,聽著聽著,你也會在副歌時跟著這Parole parole唱上幾句。
這是一首輕鬆好聽但超級肥皂劇的歌曲,作詞的Leo Chiosso和Giancarlo Del Re 其實電視綜藝節目的編劇,找了Gianni Ferrio作曲,邀請當時歌界天后Mina和Alberto Lupo合作演出,為當時(1972年)電視節目Theatro 10製作片尾曲 。
Mina and Alberto Lupo 原唱版本: [字幕版,試著學唱義大利文歌]
- Jun 22 Sat 2013 19:57
À Paris dans chaque Farbourg 在巴黎的每個街區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在計畫巴黎的旅行。想一想,我有多久沒去巴黎了? 巴黎印象和巴黎現況,究竟有多少差別?巴黎也許一直在變,但巴黎在遊人記憶中仍有著那只屬於巴黎的獨特魅力。
對我來說,這巴黎味,用文字形容反而顯得矯情,用音樂反而是最適合的,即使是不知文字所指為何的法文香頌,也無妨吧?
歌詠巴黎的音樂數不盡,近來腦中剛好飄進À Paris dans chaque Farbourg 這首老香頌。這是一首1933年的歌曲,法國電影導演 René Clair為他的電影 Quatorze juillet主題曲親自作詞,由 Maurice Jaubert作曲,邀請當時歌界紅星 Lys Gauty演唱。
- May 09 Thu 2013 17:11
Man In The Mirror
紛擾的世界沒一刻停止。大多時候,這些事件、這些刺激,好的壞的,與自己相關的和與自己距離遙遠的,短期和長期的,好似吹過的風ㄧ樣,引起皮膚一陣抖顫汗毛豎立。然後,當你進到ㄧ個溫濕舒適的房間,或穿起自己的外套,就忘了那陣風為感官帶來不同於常態的感覺,回歸慣性,或者掩飾包覆起來。
我們有時會認為所謂的慈悲心、同理心是種矯情;大環境下的諸多不可控,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無力可施、力小無助改變。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別人應該改變,自己卻久久依然故我。
- Jan 30 Wed 2013 20:50
冬日的一縷清香 – 淺談Arvo Pärt
身為古典音樂咖,現代音樂對我而言大多是不帶目的和期待而隨機出現的片段。有些現代音樂,繁複到像噪音;有些現代音樂,簡單到不像音樂,而只是「聲音」。不管是哪一種,感受也是很斷續和隨機 --- 看心情、看天氣、看所處的情境。有時音樂就那樣飄過,沒有留下什麼;有時音樂卻像著繚繞不散的香霧,讓人耽留其中。
愛沙尼亞現代音樂作曲家 Arvo Pärt的作品成為冬日的一縷清香,讓人從失落無力紛擾的凡世跳脫,反璞歸真。
我與Arvo Pärt的接觸,確實頗為隨機。Arvo Pärt從音樂史文獻上的名字轉變為有意義的作曲家,最初不是因為他的音樂,而是利用他音樂編作的舞蹈(加上赫赫有名的舞星)。
- Jan 08 Tue 2013 23:16
Happy Birthday to David Bowie~
今天是David Bowie的66大壽 – Happy Birthday to永遠的邪美魅型男!
但巨星老而不退,依舊是音樂時尚跨界icon。
- Sep 27 Thu 2012 03:27
Stuck in a moment (to be found by none)
What a coincidence - losing mobile in the city of U2 before another busy quarter soon kicks off in front.
It is a good idea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disappear totally in this world.
Or should one get him/herself together???
- Jun 30 Sat 2012 21:02
晚安了,傳奇男中音Dietrich Fischer-Dieskau
忙碌多時偶然翻開表演藝術雜誌才赫然發現Dietrich Fischer-Dieskau在五月時候過世。回顧我的CD櫃,他的德文藝術歌曲集是我永遠買不膩的選集,有他出現的歌劇與輕歌劇,ㄧ定是品質保證。
在藝術的領域,藝術家之所以傑出,往往遠超乎於天賦、技巧或絕響級的演出紀錄,而在於這個人追求藝術之美的熱情、專注與堅持。
聆聽Fischer-Dieskau的演唱,觀看他的表演,每每都是豎起汗毛,在心中與感官上烙印下歷久彌新的記憶和悸動:聲音的美、表現力的美、旋律的美、歌詞的美,一切回歸到音樂藝術均衡的本質和創作者的核心初衷。 Fischer-Deiskau的詮釋透露著謙卑、沈穩和誠懇,聽起來自然、透徹,沒有什麼刻意的雕飾或造作。
也許你可以說,很German。
晚安了(Gute Nacht)~~~R.I.P.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sings Schubert Winterreise Gute Nacht (音質和畫質雖然不夠好,但欣賞DFD演唱的神情是種享受)
- Dec 20 Tue 2011 21:24
Eugene Onegin主要詠歎調欣賞
(1)Tatiana的告白信
女主角Tatiana最主要的一段show piece在第一幕第二景寫信告白的詠嘆調,一般常用letter scene作為標題。場景設在Tatiana的臥房,簡單說,Letter scene就是一位懷春少女晚上徹夜難眠的「自言自語」:一下子不知怎麼起筆,ㄧ下子所有的記憶和情緒又如潮水般湧來;ㄧ下子不敢相信這像夢中白馬王子ㄧ樣的男人到底是真是假,ㄧ下子又是「管他的」,想像起沈浸愛河的喜悅 ,就是要說「我心屬於你」 ;ㄧ下子自怨自艾起自己的孤單而因此對男人的出現充滿希望,一下子希望對方接受讓未來的幸福成真,卻又希望對方狠心拒絕以懲罰她的白日夢。信寫完後連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讀一次,卻也信心滿滿相信真情告白會感動對方。從文本上處處是戀愛的盲目和矛盾。雖不懂俄文也讀不出普希金韻文之美,但只要搭配起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聽眾可以清楚感受到萌發的愛情如何讓少女倍感折磨卻又無法抗拒,傾慕如何讓少女滿懷勇氣表達自己滿溢的熱情和憧憬,卻又感到自我的微小與脆弱。這是一段動人而細膩的詠嘆調,也是一段挑戰女中/高音 「超齡」演出的一段獨唱。
Act 1 Scene 2 Letter Scene - Galina Vishnevskaya
Part 1
Part 2
- Nov 19 Sat 2011 20:20
淺談歌劇Eugene Onegin
柴可夫斯基在他的音樂生涯中不斷尋找適合創作歌劇的主題。不過Eugene Onegin的出現卻完全是個巧合。
1877年五月,柴可夫斯基受邀前往波修瓦劇院著名女低音Lavrovskaya夫人的家中,大家在閒談間討論起歌劇。女主人隨口一說:為什麼都沒有半個作曲家考慮以我們偉大詩人普希金的Eugene Onegin為題來創作歌劇?
性格內斂的柴可夫斯基當場沒有任何回應,但當晚徹夜未眠,反覆閱讀普希金的詩作。隔天,他便下定決心要創作出這部歌劇。Lavrovskaya夫人的一個隨機想法彷彿野火燎原般觸動柴可夫斯基,他從作曲的過程中深感愉悅,甚至還自己參與了歌詞的寫作。
這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在柴可夫斯基的創作經歷中是非常少見的狀況。或許是感同身受的關係吧?普希金的文字詩意盎然,角色描寫栩栩如生,柴可夫斯基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背後細膩而複雜的情緒和豐富的情感。他甚至覺得,是命運與巧合讓他非創作這齣歌劇不可。
- Jun 01 Wed 2011 23:12
英格蘭第一次打敗德國、義大利和全世界 - When I Am Laid In Earth
前陣子曹秀美與倫敦古樂學會的巴洛克之夜讓我想起一首美好卻讓人心痛的詠嘆調。
這首歌曲,讓「英格蘭第一次打敗德國、義大利和全世界」。
什麼意思?在BBC Radio 3去年的ㄧ次票選活動中,英國作曲家Henry Purcell的詠嘆調When I am laid in earth打敗Mozart(Dove sono, Le Nozze di Figaro)、Wagner(Liebestod, Tristan und Isolde)和Puccini(E lucevan le stele, Tosca),獲選成為最受歡迎的詠嘆調。
- Aug 02 Mon 2010 22:34
Hello Taipei, we are Pet Shop Boys!
- Jul 03 Sat 2010 00:03
Hvorostovsky - Once again, as before, I am alone (Tchaikovsky Op.73 No.6)
Hvorostovsky是我相當喜歡的一位男中音,大概也是現在台面上最受歡迎的俄國歌劇明星之一。舉凡談到Pique Dame的Prince Yeletsky或Eugine Onegin的Onegin,他幾乎成為各大歌劇院製作的首選。
- Oct 13 Tue 2009 00:35
Mercedes Sosa – Voice of life
某天看到BBC World News的跑馬燈寫著Mercedes Sosa享年74歲,今年真不是好年,天災人禍、很多影響你我生命的人離去。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Mercedes Sosa了解不多,有一次在FNAC的唱片區聽到她的歌聲,馬上被攝震住,當時我只知道她是阿根廷的歌手。某年爸媽到阿根廷洽公兼旅遊,我立刻將她的專輯列為購買清單。聽說,爸媽到唱片行指名購買時,店員出現不可思議的反應,遠自台灣而來的客人竟然指名要買她們國民天后的唱片,推薦了一張又一張。回家後爸爸跟我說,想不到這胖女人這麼有名這麼會唱歌!
- Apr 04 Sat 2009 11:36
跨界印度風 (2) Songbird of multiple faces
Songbird of multiple faces
在多數場合中,Nitin Sawhney都是這樣被介紹的 --- 「Indian-British」音樂家、製作人、作曲家與DJ。他的音樂散發濃濃的亞洲(印度)情調,精彩地與其他世界音樂、爵士樂、電子音樂的元素結合,展現多元文化的思維與精神。Sawhney已發行過七張專輯,並獲獎無數。2009年最新發行的「London Undersound」更網羅Paul McCartney、Anoushka Shankar等巨星助陣。
先感覺一下Sawhney跨界音樂風格的其中一種表現方式。
- Jan 05 Mon 2009 23:45
Caruso:歌王已逝,美聲永存
以人名為歌名的曲子,大多有著極強的敘事性。在Pavarotti的一片專輯中,有首名為Caruso的歌曲,向義大利傳奇男高音Enrico Caruso致敬,同時似乎模擬著Caruso的心聲抒懷。
Enrico Caruso生於拿波里的一個貧困家庭,但嗓音完美、歌唱天賦異秉的他,一步步找到他的發跡之路,征服米蘭La Scala、倫敦Covent Garden和紐約大都會等指標性歌劇院,奠定歌劇盟主的地位。他名利雙收,在舞台上與唱片銷售上都是耀眼明星。他的演唱風格與技巧特別影響著之後義大利男高音,幾乎成了男高音的代名詞,也是許多男高音的典範,他的奮鬥歷程與歌唱的熱情更改變許多人的一生。
以這位歌王Caruso作為假想的敘事對象與獨白者,義大利著名歌手與音樂家Lucio Dalla在1986年自己巡迴演唱途中,創作了這首特別獻給Caruso的同名歌曲Caruso,敘述當年功成名就的Caruso,站在濱海飯店的陽台,回想起歌唱生涯所帶來的得失與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