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我總是對有大公園、可以讓市民嗅到樹草氣息、輕鬆散步的城市特別喜愛,例如有Hyde Park、St.James Park、Regent Park的倫敦,有Englischer Garten的慕尼黑,有Tiergarten的柏林。Stockholm有的是一整座「公園島」Djurgården,綠地被水環繞,不論當地居民或遊客都十分喜歡到此散步休憩,欣賞水上風光與群樹林立的浪漫步道。所以Djurgården是我在Stockholm必遊的行程。

我算是鐵腳的遊人,沒搭公車也沒坐ferry,就直接用走的,沿著Strandvägan走到Djurgården。Strandvägan本身就是條適合行走的大道,一邊是華麗宏偉的高級住商建築和後面層層巴黎味十足的住宅區,另一邊就是海,有步行大道、腳踏車道、私人遊艇、觀光船、通勤ferry停泊的區域,海邊步道有許多白色長凳和一座座Kiosk小亭,想必在夏天是許多人享受涼爽海風的好地方(又得運用想像力來勾勒北歐夏日光景)。遠處的Djurgården只見綠樹叢叢,是一片截然不同的小天地。但遠遠的看到外型像一艘戰艦的建築物,又是一個奇特組合,所以一到Djurgården就先往這艘船去看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ockholm起源於Gamla Stan,但從十七世紀開始城市就得擴展以因應日漸增加的人口和繁榮的城市活動,當時的都市計劃者以北邊的Norrmalm為主要發展區域。那是一塊沙岩,有座小丘叫Brunkeberg,就以這座山丘為中心,把部分沙土拿來填海,擴大西邊的基地。整個區域的都市設計是走向棋盤格式的整列規劃,Normalm區呈現的是Stockholm比較現代繁榮的一面。

Drottninggatan是Norrmalm西區的主要街道,它附近的Haymarket和Hötorget早期是鞭刑和處決的地點,後來成為農產集散、工藝作坊、酒館和居民居住集中的區域,一直都十分熱鬧,是一般民眾最常活動的商業娛樂中心。我住的飯店剛好就在Drottninggatan上,經常有機會在Normalm區裡走走,逛街的心情總是比較濃厚,尤其加上聖誕購物季節的來臨,很容易被街上的彩燈、櫥窗精心佈置的特惠送禮建議給吸引。不論是街上單獨的店或是大百貨公司,大多擠滿人。

南區的重要標的則是Gustav Adolf torg,那週邊有著名的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和眾多精緻的大百貨公司、豪華飯店、高級餐廳,形成一種較奢華高尚的上流氣氛。在那附近有個小而美的舞蹈博物館(Dansmuseet),有展覽、舞蹈影片的放映、書店、咖啡廳和供研習會議的區域,而且可以免費參觀常設展。衝著可以免費參觀和舞蹈,這是一個適合歇腳平靜下來的好地方。博物館圍繞著三個主題來規劃:舞蹈、戲劇和音樂,介紹歐亞非各地的戲劇藝術(dramatic art)。我最喜歡的是芭蕾舞衣的展覽,特別是Bakst為Ballets Russes的設計。Dansmuseet號稱保存最多Ballets Russes的原版戲服,看到那些炫目美麗的舞衣,馬上浮現那一齣齣Nijinsky、Fokine風韻十足的舞作,一下子回到了1920s有些紙醉金迷的年代。可惜書店並沒有販售這些戲服的明信片、Ballets Russes的海報和Bakst的手繪舞衣設計圖,否則我大概會大開殺戒吧?

東區則有沿著海岸的Strandvägan和Birger Jarlsgatan大道,巴黎的感覺開始濃厚了起來,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ockholm是座連結跨越十四座島的城市,三分之ㄧ的面積是海/湖水,三分之ㄧ是綠地,最後三分之ㄧ才是城區。城市起源於至今仍保留古色古香的Gamla Stan(就是「老城、舊城」的意思)。舊城區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十二、三世紀,以防禦的定位開始,為了保護內陸的重要貿易城市如Uppsala和Sigtuna。

從中世紀以來,瑞典人就已萌發國族意識。十四世紀時,和其他北方的城市一樣,Stockholm也受到德國漢薩同盟的影響,不過自我保護的意識卻十分清醒,當時的國王Magnus Eriksson在1350年通過法令,嚴禁外國勢力在市議會中過半。接著進入的是丹麥勢力。1520年丹麥國王Christian二世佔領Stockholm,利用像類似鴻門宴的手段將所有反對勢力不論是宗教領袖或地方顯貴都一舉殲滅。其中一位受害者的兒子Gustav Vasa在後來率眾起義,驅逐丹麥人,在1523年被推舉為瑞典國王。

十七世紀是瑞典蓬勃發展的時期,建造了許多堂皇富麗的宮殿,但在1625年一次大火把城市毀掉大半。直到十八世紀Gustav三世當政時瑞典進入復興的黃金時代,尤其在藝術、建築、文學和戲劇等領域。

因為幾次大火(1407年、1419年和1625年),現在在Gamla Stan可以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在十八世紀時興建,而中古時代的建築則幸運地在十五世紀以來陸續被重新修復。所以蜿蜒窄巷、起伏小丘、帶著酒窖的屋子、舊時德國風格的教堂等等都還為Gamla Stan裝點懷舊的風情。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抵達Stockholm的時間是六、七點左右的清晨,與Stockholm的第一次接觸來自中央車站。早晨七點多整個車站就已經生龍活虎,車站與地鐵站湧進湧出的人群,踩著快速而整齊的步伐,往來分列各自移動,井然有序,讓人不禁想起London。出了車站直上主要購物大道,Klarabergen和Vastergaten,兩側交雜觀光客商店、High Street Fashion Shops和百貨公司,有些Oxford Street的影子。

當我穿梭於行政中心、舊城區、皇宮、劇院等橋樑之間,華麗高聳的十七、八世紀建築映在波羅地海與馬爾摩湖的水波上,這又微微勾起St.Petersburg的記憶。大量的綠地與公園很像London,筆直種著大樹的大道圍繞著高雅的巴洛克建築又很Paris。整個城市的風格混雜著其他城市的氛圍,但大量的遊船和私人遊艇則是Stockholm特有的。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karova and Baryshnikov’s Giselle
1977 American Ballet Theater Production for Lincoln Center

欣賞這對傳奇的ballet partner是我認識Youtube這位好朋友後最大的收獲之一。Youtube上所流傳Makarova與Baryshnikov 的Giselle Act II Pas de deux就是出自這場演出的片段,不過因為沒有完整上載,樂質和畫質都有待改進,總覺得有些可惜。僅管如此,還是一看再看這精彩的表演。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好朋友,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發現館藏有這場演出的LD,二話不說得一睹為快。這大概是我看過最棒的Giselle!看到起雞皮疙瘩,看到快熱淚盈眶,現場看到表演的觀眾是何其幸運,once in a life time!

雖然Giselle的舞蹈和音樂都很美,但過去一直不太喜歡Giselle這齣舞劇,因為覺得Giselle是個瘋狂的笨女孩,Albrecht是個沒路用的軟腳王子(他最後也真是跳到軟腳),無法去欣賞故事中動人的愛情與浪漫的成分。不過,Makarova的Giselle和Baryshnikov的Albrecht卻令人屏息感動。

兩個主角在技巧上的呈現幾乎是登峰造極,Makarova的平衡、跳躍、旋轉毫無挑剔之處,Baryshnikov的大跳、旋轉和搭配Makarova的雙人技巧幾乎可以作為舞者範本,更嘆為觀止的是兩人的默契和水準的協調。如第一幕簡單並肩的temps de fléche,輕巧移動中看到手與腳相同的高度角度和時間點,不論是平行或對稱式相對的grand jeté,看到的是落在音樂拍點上同時的起跳和落地,一模一樣的拋物線和雙腿延伸的角度。如第二幕雙人舞中不論是高舉或輕舉,Baryshnikov都讓Makarova看起來自然輕盈無比,如同飄動在空中的幽靈。但動作技巧的準確度和掌握度是所有首席舞者大多遊刃有餘的,如何區分出經典舞者則要看舞台上的魅力,這魅力以技巧表現為基礎,然後從音樂性、角色的生氣與能量、戲劇張力的呈現和舞者間的互動及默契中來看。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們百分之百的融入角色。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marcord

Amarcord這部1973年的作品被選為這次完全費里尼影展的開幕影片,有人說這部片具備Fellini半自傳的性質,因為它還原了Fellini青少年時期的一些經歷或想法,取材自他的故鄉Rimini的生活經驗和人們;而片名Amarcord,是Romagnolo的方言,與義大利文mi ricordo (英文 I recall)同義,「我記得」的意思。

Amarcord的背景是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西斯義大利的Rimini,現在看起來充滿了懷舊的氛圍,看到當時政治社經背景下的特殊時代精神和Fellini對生活價值及童年回憶的線索,卻也有許多和現代社會無異的人性敘述與重現。整部電影由許多片段組成,角色眾多,但每段故事與每個角色自有其趣,卻又相互呼應。整部片趣味橫生,輕鬆的調性中有意無意地嘲諷人性與社會現象中原始不堪的一面。

Fellini非常善用像漫畫般一格格切換的手法,每一幕總有圖像上或寓意上一個最強烈的重點。在呈現過去回憶和幻想的片段,古今虛實流暢地切換,非常容易產生連結或對照。裡面讓人喜歡的片段場景有些是有噴飯爆笑的幽默,有些是一些暖暖的溫情和淡淡的憂愁。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Ålesund本身比較屬於以海對外聯繫的城港,因此並沒有鐵路經過。從這區要坐火車回Oslo,就必須搭巴士到Åndalnes。聽起來像是個不得已的交通方式,但實際上是段頗美的賞景道路。

巴士先沿著Ålesund和Sunnemore一帶的海岸行駛,接著進入山區和峽灣曲折的岸線,可看到一側是高聳不已受冰河切割的山壁,山冠部分已見白雪,另一側則是海水峽灣,在山與水的接連處,有著平坦山坡的過渡地形,尚見綠意,有著零星的房屋落居其中。如此的畫面,是典型的挪威峽灣山谷村落的構圖。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看似山居村落的屋子,很多其實是工廠,工業化早已悄悄地進駐挪威的自然景觀中,不知是當地經濟發展必須,還是它有著與生態並存的過人之處,這遊客就不得而知了。

到Åndalnes接著換上通往Dombas的列車,這段路線也是挪威號稱最原始美麗的路線之ㄧ。Rauma鐵道著稱的是在如Alps般的山間穿越險降路線,搭配著Romsdalfjord的景觀,它連結挪威東部與西北部地區,鐵道至今運行無礙仍是對當年那群完成艱困工程的工程師與工人的致意。從Åndalnes出發後,先看到的是Romsdalfjord的盡頭,接著看到兩側高聳的山巒,其中最著名的是Trollveggen’s Cliff,一片1000米垂直削落的陡壁。另外還有海拔1700-1800公呎的Mongeura、Trolltindene及Romsdalshorn。山谷底有很多如房子大小的巨大落石,應該是冰河作用所搬運遺留下來的東西。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