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本站內創作評論文章,非經本人同意,請勿任意轉載或修改。 合作邀約歡迎來信:yagal@hotmail.com
Hurtigruten船就在陽光的揮灑中抵達了Ålesund,其他乘客迫不及待地上岸,要在有限的停船時間內吃頓午餐,遊覽這個城市。而我則有些奢侈地可以慢慢休息過夜,行程如此安排是看上Ålesund吸引人和帶著趣味與驚喜的歷史,它對我的吸引力來自一個號稱「完全」Art Nouveau的城市建築風格。這是怎麼做到的?

一切都要回歸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個莫名意外。在1904年的一夜,整個城市突然間著火,被燒個精光。雖然當時約一萬個居民無家可歸,卻幸未有任何傷亡傳出。在幾成灰燼的狀況下,Ålesund亟需物資與重建。當時新聞一傳出,歐陸各國馬上伸出援手,尤其以德國最為積極。這大概也多少影響至今Ålesund對於德國觀光客的極度友善和引人之處。

在重建的部份,當時的年輕挪威建築師十分鍾情於本身國家的浪漫主義,並深受當時歐陸最盛行的Art Nouveau建築藝術風格所啟發,因此決定以Art Nouveau風格來重建整個城市。這不但是個建築歷史的巧合,也為當時的挪威帶來契機。原本受戰爭影響一蹶不振的經濟與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因為Ålesund重建所需人力而化解部分引起社會變動的因子。

除了建築特色外,Ålesund也有著迷人的峽灣海岸風光,與進入著名Geirangerfjord的地利之便,深受海陸山川自然景致的濡浸,它深受觀光客與本地居民的熱愛。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旅行的第一個驚喜就在買Hurtigruten船票時發現居然遇上優惠半價的促銷,所以省了一天住宿費,還有搭郵輪的感覺,當時真有些小小得意和迫不及待(心中也是有點想離開陰雨不散的Bergen)。

郵輪行程通常都是晚上開船,白天靠岸讓遊客下船走走,旺季時(時間的定義在北歐旅行非常重要)船公司都還有合作的旅行社安排套裝行程,例如搭Hurtigruten最完美的就是巡遊海岸線外,還可以換搭小船進Hardangerfjord,比較喜歡刺激的遊客,也能參加冰河健行的活動,有多元選擇。傍晚大家再回到郵輪,享受晚餐和甲板上的星空和海風,慢慢駛向下一個目的地。但這次淡季的Hurtigruten,對我而言只是個交通工具和睡覺的地方,不指望有什麼豪華郵輪之旅的體驗。

出發那天Bergen下起來很大很久的雷雨,讓本來八點多後就幾乎靜音的Bergen更早進入休息狀態。在雨中我在街上逛不下去了,更不想在更十點十一點的「深夜」一個人撐著傘從飯店拖著行李在黑暗無人的街上走到偏僻的Hurtigruten碼頭,所以決定八點就去碼頭等上船,至少碼頭的候船室還蠻安全舒適的。

一到碼頭發現已經可以上船了,就像很累的時候可以滾回房間床上睡覺的感覺,真是那天最令人欣慰的事。我的單人船艙雖小,但也算是乾淨舒服,附有簡單的浴廁,位在中層,窗外還看得到海面和天空,沒有壓船底的恐懼(雖然是想太多,但總覺得萬一出事,睡船底的人一打破玻璃窗就得憋好氣),但也應該不像睡上層的艙等晃動得厲害。船上備有餐廳、酒吧、lounge、讀書間,甲板上也有休憩的設備,讓人可以在自己的船艙外進行一些活動,與人社交。

當開船駛向外海後就知道什麼叫做海上坐船的感覺,遊程比想像中的顛波,嚴重時晃到需要手扶著東西才站得穩,桌上的東西可以由右滑到左,又由前滑到後,幾乎有到綠島遇上風浪的程度。看到船上到處安置的一疊一疊嘔吐袋,你大概可以想像,只有極少數人是天生以海為家的料。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北歐音樂家,我相信大多數人只能想到芬蘭的Sibelius和挪威的Grieg。實際去了解這些音樂家的生平和創造過程,可以理解他們如何透過音樂來表達傳遞對北方大地的熱愛,透過自己所擅來貢獻國家文化。也因北歐在音樂史上真的相對「邊陲」,這兩位音樂家都被祖國當成像民族英雄和文化象徵般來行銷。

Bergen當然不放過Grieg這樣一個指標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他的音樂、他的居所和所有的相關紀錄和足跡都是觀光的好素材。

Grieg故居和博物館在Bergen郊區的Troldhaugen,交通路線和交通方式早就幫遊客規畫好了。我到巴士總站小晃一下,馬上就找到經過Troldhaugen的車號。老實說,除非早知到目的地就是終點站,或發現車上有比我更認真的觀光客,否則在國外坐公車其實是有些戰戰兢兢,深怕錯過下車的地方就不知道下站開往何方,經常必須眼觀四面(注意車前螢幕的站名和車外站牌上的小字)又耳聽八方(主要聽報站,如果有的話)。但坐公車往往是最能夠貼近當地人生活的一種交通方式,有機會穿梭著大道小巷,看看路上的行人,看看週邊的房子,看看上車下車的乘客。Bergen的巴士十分準時發車,總站上車的乘客沒幾個,我大概是唯一的外地人。不過司機先生十分友善,叫我不用擔心好好看風景,站到了會提醒我下車,很幸運地這次可以享受坐公車的樂趣。

坐巴士的人就像冬天的Bergen一樣冷冷清清的,大多是上年紀的婦女,他們大概一大早就到市區採買東西,正要回到郊區清靜的家。巴士沒多久繞出市區,進入有點像陽明山的區域,道路彎曲,上坡下坡的,兩旁已經有森林的感覺,樹上的紅葉配著細雨,秋紅像被洗滌過一樣清楚而直接地映入眼中,和其他針葉樹的深綠形成對比,森林中交錯座落著童話般的獨棟兩層木造小屋,雨交織成一席薄紗般,好像煙霧,像一幅夢幻的圖畫。沒多久巴士上了一條高速道路,似乎正式駛離了Bergen的市轄範圍。下交流道沒多久,司機先生就說Grieg House到了。我匆忙地要趕下車,但司機先生還確認我是否知道怎麼走,給了幾個指示(先只走過紅綠燈再右轉又如何如何……英文十分流利),最後用帶著祝福的眼神希望我在Grieg House有個完美的一天。

我心想,聽起來很難找,看看週遭一堆十字路口一堆紅綠燈,大車呼嘯而過,那種「交流道附近的地方」怎麼會有旅遊指南中位居森林湖畔旁的Grieg小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rgen是挪威第二大城,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ㄧ,Bergen人甚至認為,這才是挪威的文化之都。從早年的商業交易和漢薩同盟的成員發展以來,Bergen就被認為是同時具備「挪威」特色與「歐陸」風情的城市。

Olav Kyrre,1066-1093年間的挪威國王建立了Bergen,自十三世紀以來,作為挪威的首都,且直到進入二十世紀之際都是挪威最大城。由於位居交通往來的要道,Bergen總是有許多來來去去的過客,Bergen人也經常旅行外出,多元族群的互動與交流,使得Bergen呈現豐富交雜的文化色彩,被稱為是挪威最國際化的城市。

自漢薩同盟發展以來,Bergen的商業活動就十分興盛。德國人在Bergen的碼頭Bryggen設立了漢薩的第四個「辦事處」,有不少商人就從那時繼續在Bergen生根。過客來來去去,但Bryggen的風貌仍舊維持著十一世紀時的模樣,木造的房子,狹長別有洞天的建築結構,已被視為Bergen傳統的一個象徵,是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項。

除了經濟文化的重要性外,Bergen也被視為峽灣的入口(gateway),週邊有著各式峽灣,包含最長的峽灣Sognefjord和最美的峽灣Hardangerfjord,並可透過不同的旅遊方式以Bergen為中心前往探索,Bergen因此成為歐洲遊輪最常停泊的港口。

好幾次從旅遊頻道和書籍中看到Bergen的介紹都讓人嚮往不已,Bryggen這一排如童話般的木造小屋和優美的峽灣風光讓我決定在Bergen多停留幾天。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北歐旅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一覽峽灣風光和進行山間的步行。足跡從Oslo開始,之後依循著名的幾條峽灣冰河風景遊程來欣賞挪威的自然景觀,途中使用火車、巴士、郵輪等交通工具,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挪威的天然之美。

參考挪威為遊客規劃的著名Norway in a Nutshell遊程,從Oslo啟程乘坐著名的Bergen Railway,之後接駁另一條景觀鐵道Flåm Railway。在Flåm過夜休息後搭乘遊船駛進Aurlandsfjord再轉入Naeroyfjord。之後在Gudvangen上岸後坐上巴士到Voss,再換上火車抵達Bergen。

Flåm Railway的旅程常被認為是挪威縮影的菁華,從高山車站Myrdal下行道峽灣邊小鎮Flåm的路程雖然不長僅有20公里,卻需花費55分鐘。一方面因為鐵道運行方式必須因應地勢改變,另一方面也因為希望提供遊人挪威自然景觀最美的全貌,火車的行駛速度緩慢,甚至在幾個最美的景點暫停,讓遊客可以捕捉高山飛瀑的景致。

Flåm如此一個美麗的小鎮,夏天一定是一片榮景,成群的遊客到此享受上山下海飛天遁地的各種戶外活動。Flåm Railway號稱全世界最美的鐵道之ㄧ,在夏天,一天有九個班次,Flåm這樣一個以Flåm Railway和峽灣遊船作為接駁點的小鎮,竟也有為數不少的飯店、民宿和出租營地公寓,想必夏日晚間一定還有成群的遊人休閒地在岸邊漫步、欣賞美景,或在戶外的咖啡座或小酒吧啜著飲料,度過清涼盛夏夜晚。

據民宿工作人員說,今晚只有一位客人投宿,而昨晚也不到三位,但在夏日旺季,整間民宿完全客滿,這從位子眾多的早餐室就可窺知一二,還有車站周邊開了三間容納百人以上的餐廳但淡季卻完全歇業,看出淡旺季的對比,偌大的停車場可以停上幾十輛以上的遊覽車吧?

不過在淡季,遊客沒幾個。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slo像很多北方的城市一樣,在秋冬季節,天亮得晚,天暗得早。在天氣不佳帶著厚厚雲層、雨或雪欲降不將的情況下,整個城市就變得陰沉,沒有生氣,帶著一股鬱悶,無從紓發。但當天空一片蔚藍,耀眼清晰的陽光穿破空氣時,整個城市又變得雀躍活潑,連人的精神與步伐都輕快了起來。難怪有人說,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深刻地影響民族性,真是所言不假。

城市中有不少綠地公園,種著巨大的樹種,此時樹木紛紛落葉,或許過了紅葉的季節,已到了葉黃時分,但散落地上的黃葉襯著土壤的深色和部分遺留在枝頭的墨綠,參差紛錯,別有風韻。如此色彩的變化和交錯,是亞熱帶的台灣難見的。

相較於其他歐洲城市,Oslo市區內最著名的地標可能是Akerhus Castle,但老實說,Akerhus Castle除了它在Oslo城市發展歷史的象徵意義外,建築上外型上其實相對平凡,某種程度反映整個Oslo城市給我的感覺,很平淡,卻很舒服容易親近,不需要太了解整個城市規劃、區塊特色、歷史沿革等等,許多建築好像都是景點但又好像不是一樣,有博物館、有咖啡館、有公園、有商店,簡單地可以到處走走。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有不少人對於挪威人的印象就是北海小英雄吧?一定帶著尖角帽、金色長髮、不剃鬍子之類的外表,有著「原始」、「愛冒險」,甚至有些凶悍那樣的感覺。但我必須承認我真的沒看過北海小英雄,原有的印象可能還自於一些西歐人取笑挪威人,用維京人的後代來隱喻文化落後(於西歐之後)。

維京人和挪威人還是必須有所區分,一千多年前活動於今天北海區域的維京人,代表的是一個用暴力與摧毀的方式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文明,這群維京人雖然性喜征服,但他們也是意志堅定大無畏的戰士,同時有著精良先進的航海相關技術,讓他們可以遠征至地中海,甚至沿著俄羅斯內陸河川直達黑海,通向當時的拜占庭帝國,經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攻沿途城鎮。

除了在海上生活,維京人其實也是個農耕民族,他們往往有辦法在氣候嚴峻的地耕種作物,所以另一個重要的遺產跟他們的耕種技術與農業相關的工藝關係密切。

維京人的遺跡和後代大多散佈在今天的挪威、蘇格蘭與愛爾蘭等地,尤其在挪威發現出土了大量完整的維京船,讓考古歷史學家得以研究重現800 AD - 1050 AD這段維京文明的精華。挪威人客觀地看待維京人的好與壞、貢獻與破壞,並致力於維京文化的保存,從位於Oslo近郊的幾個維京船博物館和北海文化歷史博物館就可見一班。

而對於現代的挪威人,我大概就是從旅行中的觀察和互動來勾勒他們的樣子。

ruzim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