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表演藝術觀後感 (78)
- Nov 02 Sun 2014 22:41
騙錢 – 評許芳宜與藝術家 2x2
- May 10 Sat 2014 22:18
壞到底,迷到底

莉絲貝胡維茲/步兵舞集《壞到底 》
Lisbeth Gruwez/Voetvolk - It’s going to get worse and worse and worse, my friend
2013/12/7 7:30pm
實驗劇場
《壞到底 》源自對語言力量的探討,編創聚焦在聲音與肢體形式的關連對應,舞者胡維茲驚人而精緻的身體技巧散播肢體更勝語言的溝通力道,融匯慧黠的音樂燈光設計,帶來五十分鐘思考深入而佈局精湛的迷人作品。
開場身型直挺倨傲的舞者站在暗處,中性的她白衫灰褲黑漆鞋,走向台前燈下, 環顧觀眾,視線大膽直接,嘴角的微笑彷彿正醞釀著對觀眾的「操縱」。接著她重覆簡單果斷的手勢,測試觀眾反應般,逐漸拉抬觀眾期待感。然後音樂的參與轉為積極,切割講道片段為單字,取其音調音色當作音符,與彈撥為主的旋律混音,塑造靈幻撫慰的氛圍。此時舞者做出頗具東方肢體印記的連貫動作和手勢,隨著音樂節奏感與斷促元素增強,舞者改變動作質地,隱約浮現演說中常見的肢體動作,邀請觀眾進入下一段論述。
- Dec 15 Sun 2013 21:17
感謝您,辛苦了 - 雲門稻禾
- Dec 07 Sat 2013 21:56
打開設限的門 - 2013國際愛跳舞即興節即興光譜之「與傳奇對話」
- Jun 14 Fri 2013 09:18
逝去 – 記Pina Bausch Tanztheater Wuppertal 之穆勒咖啡館與春之祭

Pina Bausch Tanztheater Wuppertal 《穆勒咖啡館與春之祭》
2013/3/30 7:30pm
國家戲劇院
這場票券秒殺的演出是Pina Bausch Cult成員的一場祭典和儀式:盛裝要show出statement,與久違不見的同好相聚,一種朝聖的心情,一種想要藉著舞碼的苦、痛、憤怒、殘酷,去發洩生活中的苦悶和平淡,去寄託骨子裡ㄧ種對生命、對生活的想望和走下去的動機。
而我呢,純粹想現場觀賞這兩部Pina Bausch經典作品,心情上有點像是在補償「來不及參與的過去」(註:春之祭1975年首演、穆勒咖啡館1978年首演)。
- Mar 22 Fri 2013 22:28
想多扯遠 - 2012下半年舞蹈演出觀後感總評回顧
心得的書寫越來越不及時,也許是感受不夠深,也許是靜心的時間不夠,也許是寫作的習慣日益薄弱導致思緒和手感退化。但給自己一個解釋(還是藉口?):沈澱不見得是壞事。有時感覺和觀看的體悟在時間區間拉長後,加上工作與其他生活經驗的投射,反而巧合地累積串連起來,不同演出、不同角度卻得到類似的驗證。
總結2012下半年舞蹈演出觀看的感受即是如此。
流浪舞蹈劇場一窩蜂(彩排)/2012.7.5. 7:30pm/實驗劇場
BD Ballet暑期營成果發表/2012.8.19. 7:30pm /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許芳宜身生不息/2012.10.27. 7:30pm/國家戲劇院
一起跳舞/2012.11.17. 7:30pm/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這四場演出到底在跳些什麼?
- May 26 Sat 2012 21:25
我的不耐我的淚 - 比利時當代舞團梔子花

比利時當代舞團梔子花(les ballets C de la B - Gardenia)
2012/5/12 7:30pm
國家戲劇院
觀賞梔子花是個嘗試也是個挑戰,而我經歷它了。
- Oct 11 Tue 2011 22:59
樂在參與的歌劇夜,還是回味Youtube好 - 評Wiener Staatoper之Eugene Onegin
- Aug 07 Sun 2011 19:20
英倫經典,經典唯一
- May 25 Wed 2011 21:56
Music for a while - 曹秀美與倫敦古樂學會
曹秀美與倫敦古樂學會
2011/5/12 7:30pm
國家音樂廳
衝著古樂去了聽這場音樂會,曹秀美的演唱是當晚的高潮和餘味無窮的地方。
我一直很喜歡古樂,純粹因為它的「矛盾」 --- 單純而豐富,古老卻很現代感。它有趣的地方在於充分反映人在大時代下的生活和價值觀,因此即便在不同的時空,還是能夠與人對話。
- Apr 23 Sat 2011 12:03
就靜靜地看舞吧– 第五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第五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2011/4/9 19:00
國家戲劇院
有時,芭蕾表演看多了,慢慢失去會大聲叫好、猛烈拍手的興奮感。
台上雖然站著舞星,我的興奮感淡了,反倒是帶著一種比較內隱的情緒,靜靜感覺到底舞蹈是什麼。
- Feb 26 Sat 2011 22:24
荒謬的表像與本質– 2011 TIFA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茶花女

2011 TIFA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茶花女
2011/2/12 19:30
國家戲劇院
慎入 – 內含可能激怒某些族群之言論,但絕非意圖針對個人進行批判。
我是個劇場的外行人,但不批不快。
- Nov 20 Sat 2010 20:47
就「匠」失望了 – 阿胥肯納吉父子鋼琴二重奏

阿胥肯納吉父子鋼琴二重奏
2010/11/18 7:30
國家音樂廳
算算家裡阿胥肯納吉的CD絕對超過一二十片,因為他的錄音是學鋼琴時少不了的「示範帶」,其他的協奏曲、重奏錄音則保證「低風險」。上次阿胥肯納吉來台是跟著愛樂管絃樂團,這次他與兒子聯袂出場,演出雙鋼琴。
衝著聽他錄音n百遍,還是買票進場了。
我想跟我ㄧ樣想法買票的觀眾應該不少吧?票房應該滿檔,老中青的樂迷都有。一頭銀髮的阿胥肯納吉跟著兒子出場,仍舊贏得熱烈掌聲與觀眾殷切的眼神。
演出曲目包括浦朗克雙鋼琴奏鳴曲、史克理亞賓A小調雙鋼琴幻想曲、鮑羅定韃靼舞曲、拉威爾鵝媽媽組曲及圓舞曲與德布西林達哈拉。乍看之下整晚曲目頗為浪漫派與印象派, 雖然不算是阿胥肯納吉最擅長的曲派,但雙鋼琴的演出會如何展現豐富的音響效果與層次,還是令人期待。
不過,我對音樂會的表現卻感到失望。
- Oct 17 Sun 2010 20:47
What to expect - 亂碼 2010
- Oct 10 Sun 2010 21:52
你對舞星期待些什麼 - 第四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 Jun 05 Sat 2010 23:56
身,舞:跨過與跨不過的文化距離 - 阿喀郎之靈知 (Akram Khan Gnosis)

新舞風2010 Akram Khan – Gnosis
新舞台
2010 5/22 8pm
自從看過Akram Khan的零度複數後,我就對於Akram獨特的身體訓練極感興趣,這次新舞風帶來Akram的Kathak獨舞演出,我幾乎不須思索就買票。
上半場是Akram的古典卡達克舞獨舞。隨著Tabla和Sitar琴與Fareem Mahar的吟唱,營造出恍如處在異國的氛圍。Akram穿著改良式的北印服裝,緩步伴著腳上的響鈴出現在黑暗的舞台上。突然間Akram開始ㄧ連串動作, 手腕手臂、身體和關節之靈巧,處理快速的扭轉與縮張動作之時,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急速旋轉又嘎然而停穩若泰山。我雖然不熟悉卡達克舞的細節,但就身體能力的表現,確實是奇技也確實是炫技。
在欲罷不能的激烈掌聲過後,中場時同行的朋友說,這下子你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了吧?其實心中的旁白是,真不知道要寫什麼……
- May 23 Sun 2010 17:56
毋言,低迴 - 波哥雷里奇鋼琴獨奏會
20X10蕭邦 波哥雷里奇鋼琴獨奏會(Pogorelich Piano Recital)
國家音樂廳
2010/5/16 19:30
在全球慶祝蕭邦200週年誕辰之際,台灣也沒有缺席,20X10的蕭邦系列音樂會邀請國內外名家共襄盛舉。Pogorelich的音樂會是我的蕭邦第一炮。
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音樂會經驗。我必須承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裡,我不知道自己聽到的是什麼,處於焦慮不知樂曲何時結束,處於不知何時可以移移坐姿清清喉嚨,處於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對於演奏音樂的狀態,真是感到汗顏。
- Feb 28 Sun 2010 23:03
在挑戰身體極限之外 – 動覺試驗場(Entity)與碎拍漸境
2009新舞風 - 韋恩‧麥奎格之隨機現代舞團《動覺試驗場》
2009/5/23 8:30pm
新舞台
2009世界之窗日本系列-梅田宏明《碎拍漸境》
2009/10/11 2:30pm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觀後感一拖再拖,現在回顧起來,我發現2009看的演出竟大多是屬於「冷調、數位、電子」的作品。這是創作界的趨勢,還是個人選節目的巧合?從五月的魅影再現、Wayne McGregor到十月的梅田宏明,類似的元素一再出現:探討身體與電子數位科技等環境因素的關係,挑戰觀舞者視覺的「慣性」,試圖利用身體能力到多媒體應用來展現一種舞台「奇觀」。然而,舞作想表達、可能觸動的感覺的是什麼,似乎不重要了。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演出留給觀眾什麼?
- Jun 30 Tue 2009 22:52
天使,你可曾落入凡間 – 2009台北國際藝術節慾望之翼

西班牙國家現代舞團納丘杜亞托慾望之翼 (CND & Nacho Duato: ALAS)
國家戲劇院
2009/3/7 7:30pm
Duato第一次讓我驚豔是那支他為ABT三位男舞者編的Remansos,多年前他率CND來台演出的記憶不知為何已經所剩無幾,所以這次特別期待他在台北國際藝術節演出的作品慾望之翼(ALAS),親自登台獨舞的這個號召尤其吸引人。
- Jun 16 Tue 2009 23:04
On the way - 2009新舞風 El Yiyo 新佛朗明哥世代

El Yiyo
新舞風2009
6/6 8pm
新舞台
自認對Flamenco了解很有限---間歇性沉迷Flamenco音樂和舞蹈,十堂基礎課---就這樣。Flamenco永遠都只是我能欣賞但自己絕沒機會成事的藝術形式風格。
這場稱為新佛朗明哥世代的演出,我真的是因為林懷民那篇文章所留下的印象去看的。
看完表演後,重點是什麼?